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項羽統一天下,很難

李清照有詩雲: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細數歷史人物, 縱覽古今英雄, 泱泱華夏豪傑, 能出項羽其右的寥寥無幾。

對於項羽的評價, 歷史基本已經蓋棺定論, 項羽成為了悲劇英雄的化身。

秦末紛爭, 群雄並起, 劉邦和項羽爭雄天下, 劉邦功成, 項羽刎頸, 然而在這裡, 成王敗寇一詞太顯蒼白無力, 只因失敗的項羽在身後獲得了崇高的推崇, 而劉邦卻在很多時候成了狡猾、無賴的代名詞。 單單就人格魅力和個人品行而言, 劉邦差項羽甚矣。

但是, 項羽真的像我們所推崇的那樣光明磊落, 坦坦蕩蕩嗎?

項羽、項梁、項燕同屬一個家族, 項家世代為將, 是楚國的大家族。 項家因為先祖有功, 被封在項地, 所以才開始姓項。

秦末大亂, 項羽隨叔叔項梁起兵, 逐鹿天下。 項梁在作戰過程中, 由於驕傲自大, 自信心膨脹, 以至被章邯擊殺。 項梁死後, 楚懷王奪項羽兵權, 後在救趙途中, 項羽殺死宋義, 重奪兵權, 最後才有了巨鹿之戰的勝利, 此後項羽軍勢日盛, 無人匹敵, 乃大分天下, 自號西楚霸王。

項羽最後兵敗垓下, 自言:天亡我, 非戰之罪。

根據項羽的脾性稟賦, 行為舉止來看, 項羽最後失敗, 理所應當。

追根究底, 項羽的失敗正是其多重人格所導致的。

一、兒女情長

項羽在很多征戰過程中都會帶著虞姬, 項羽雖是武將, 但是由於家世的原因, 也略通曉音律文辭, 所以在遇到紅袖善舞、倩倩佳人時就陷入了感情的河流裡了。 但是, 領軍出征兒女情長是大忌。 在垓下軍營中的感人一幕就是如此, 虞姬刎頸, 項羽逃亡。

二、氣量狹小、吝嗇

秦末時期, 諸侯並起, 共反強秦, 可以說亡秦的功勞是大家共有的。 只是項羽勢力最大, 功勞最多, 所以才以霸主身份實行分封。 但是項羽每每分封, 都是惴惴不安, 總是拖延時日, 思前想後, 不捨得拿出土地給別人。 最終項羽把好地方都留給自己的部下, 把各諸侯都分封到偏僻的地方, 並且趙將陳餘有大功,

卻不得封王。 由此, 項羽大失諸侯之心。

另外項羽曾說, 榮華富貴後, 當歸故里, 以圖光宗耀祖, 在被人說成沐猴而冠後, 就直接把人家給烹殺了, 但是別人並不是跟項羽作對, 可以侮辱項羽, 而是勸他稱王關中, 一爭天下的。 不聽諫言, 不能容人, 格局太小了。

三、違背民意

各諸侯起兵, 大都是想著恢復自己的國家, 才冒死反抗的。 但是天下大定後, 項羽卻殺掉了楚懷王, 失掉了楚國的民心。 又把燕王趕到遼東, 另立燕王;把趙王遷到代地, 另立趙王;把齊王封到另處, 另立新齊王;還殺掉了韓王;侮辱魏王。 可以說, 恢復國家的各國人民並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目的, 相反各國卻都被項羽重新攪了個底朝天。

四、優柔寡斷

鴻門宴,

範增建議殺掉劉邦, 而項羽卻猶疑不定, 反反復複的拿不定主意, 並且直接就把曹無傷給賣了, 劉邦脫身後立刻就殺了曹無傷, 項羽的性格不適合統一天下, 治理天下, 更適合一直在征伐的路上。

五、嗜殺成性

項羽嗜殺成性, 殘暴無常。 進入秦地後, 項羽怕秦國士卒反叛, 就命人坑殺了20萬秦國士兵, 並且在齊、趙等過反叛時, 項羽攻下城池後, 進行了多次的大規模屠殺, 一般15歲以上的很難倖免於難。 在楚懷王說誰先入主咸陽, 即為關中之主時, 懷王就說過, 相遇殘暴, 如果項羽先入秦, 恐怕秦國人民不能倖免, 所以才派遣項羽從北路繞道進攻秦國, 而讓劉邦直接西進, 進攻秦國。 由此看來, 項羽的殘暴也是人盡皆知的。

由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項羽的多樣性格正是其失敗的直接原因。

反觀劉邦,一直就是知人善任,用人必信之,放權放兵,封韓信和彭越時都不皺眉頭,所到之處,整頓吏治,拒絕擾民,能夠聯合諸侯,共抗項羽。劉邦雖然弱小,屢遭失敗,但是其政策,其用人方法一直都未改變,完全放手讓部下去發揮。

劉邦和項羽的差別就是:劉邦一直都是無賴的做法、卻始終如一,意志堅定。項羽兵強將廣,卻遇事不決,毫無原則和大局觀。

所以項羽能治軍,卻不能任人處事,劉邦可治人,卻不需治軍。

彼可取而代之 和 大丈夫當如此也也正說明了項羽和劉邦的性格!

由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項羽的多樣性格正是其失敗的直接原因。

反觀劉邦,一直就是知人善任,用人必信之,放權放兵,封韓信和彭越時都不皺眉頭,所到之處,整頓吏治,拒絕擾民,能夠聯合諸侯,共抗項羽。劉邦雖然弱小,屢遭失敗,但是其政策,其用人方法一直都未改變,完全放手讓部下去發揮。

劉邦和項羽的差別就是:劉邦一直都是無賴的做法、卻始終如一,意志堅定。項羽兵強將廣,卻遇事不決,毫無原則和大局觀。

所以項羽能治軍,卻不能任人處事,劉邦可治人,卻不需治軍。

彼可取而代之 和 大丈夫當如此也也正說明了項羽和劉邦的性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