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擔心孩子有社交障礙怎麼辦 來看這位爸爸的聰明做法

“我們家孩子膽太小了, 每次高高興興的去那種室內遊樂場玩, 回來的時候小臉都是黑的, 問他怎麼了, 他說不喜歡跟小朋友玩, 我一猜肯定是被欺負了”樓下幾位年輕的媽媽在閒聊, 互相訴苦, 一位媽媽說到自己孩子太老實, 遇到搶奪玩具的大孩子除了哇哇大哭就是找媽媽。

“我們也是, 怎麼教都不會, 出去玩看見大點的孩子過來就傻眼了, 這可怎麼辦啊”另一位家長更是憂心忡忡, “有一次我們去玩沙子, 小朋友正玩的起勁, 旁邊忽然沖出來一個個子特高的男孩, 大約上小學的年紀吧, 他要玩我兒子的沙斗車, 被拒絕後就用一個鐵制的沙鏟朝我兒子腦袋敲下去….幸虧我在旁邊及時制止, 不然真的是後悔一輩子啊”大家眾說紛紜, 幾乎每個媽媽們都有過類似的擔憂, 怕自己的孩子受欺負, 也怕孩子在社交中去欺負別人。

原來, 在幼兒在交往中容易出現這麼多問題:

1, 任性:孩子想要什麼家長就得給什麼

2, 自私:只考慮自己, 不顧及其他人的感受

3, 不合群: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 不願意認識新的小朋友, 只喜歡自己跟自己玩

4, 膽小:遇到自己被欺負的時候, 就往家長身後躲

5, 攻擊性強:在交往中遇到衝突時候,

用攻擊性行為解決問題

我們很多做父母的可能會認為, 孩子出現了這些問題是因為他們年齡小不懂事, 家長介入一下就可以了, 比如, 兩個孩子爭奪一個玩具, 爸爸媽媽急忙跑過去, 勸這個孩子拉那個孩子;孩子在幼稚園吃了虧跟老師告狀, 或是自己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了, 就第一時間沖到對方家裡理論, 生怕孩子吃虧。

還有一類家長們, 對於孩子們的之間的矛盾, 他們是這樣解決的。 上週末我帶著三歲的孩子去看《新大頭兒子與小頭爸爸:生日的一天》, 其中小頭爸爸的育兒觀給我印象十分深刻。

央視動畫《新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之生日的一天

大頭兒子馬上要過生日了, 小頭爸爸答應在這一天當一整天的“跟屁蟲”, 一分鐘也不離開兒子。

得知爸爸能陪自己過生日 大頭兒子特別開心

小頭爸爸陪大頭兒子坐地鐵

就在大頭兒子滿心歡喜的時候, 小頭爸爸接到單位的緊急電話,在兒子的各種不理解中爸爸還是去了單位。

小頭爸爸接到單位緊急電話 陪兒子過生日的計畫泡湯

大頭兒子無法理解爸爸為什麼不願意陪他過生日,他甚至認為爸爸是個“說話不算數的人”。著急之中圍裙媽媽只顧著趕緊去給大頭兒子買蛋糕,卻忘記了把孩子獨自扔在家中。

大頭兒子和地瓜棉花糖買蛋糕

大頭兒子自己也偷跑出家找他的幾個好朋友玩,在過街通道裡面還遇到了可疑的陌生人要拉他們去網吧玩,幸虧員警出現……

三個小朋友在地下通道玩

三個小朋友遇到行為可疑的陌生人拉他們去網吧

一,從良好的親子交往開始,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交往習慣

幼兒的交往一般是從親子交往開始的,爸爸媽媽是孩子最先交往的物件。在家庭中,如果孩子總是處在小公主小皇帝的角色中,就會養成唯我獨尊、任性、不講道理的壞習慣。大頭兒子跟我們如今家庭的孩子一樣,都有著或多或少任性的小毛病,經常想要什麼就得讓爸爸媽媽給什麼。小頭爸爸在自己缺席孩子生日的事情上沒做過多的解釋,他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大頭兒子不能參加孩子生日。不要事事以孩子的意志為轉移,避免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意識。

大頭兒子一直因為爸爸不陪他過生日而生氣,直到劇尾,在員警阿姨的勸說下,大頭兒子終於明白了爸爸原來是個默默無聞的大英雄,“舍小家顧大家”的工作精神讓每個人為之感動,國慶日的時候小頭爸爸還要作為代表登上天安門。孩子的心結也打開了。小頭爸爸沒有過多言語,他的故事本身卻引導孩子學會理解別人、換位思考。

二,積極支持鼓勵孩子與同伴交往,有矛盾也不用害怕

父母的言行對於孩子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果父母平時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的積極主動,且對孩子與同伴交往給予充分的肯定,那將有助於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如果孩子在於同伴中的交往中發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學一學小頭爸爸的做法。

棉花糖送給大頭兒子的蛋糕被地瓜偷吃

劇中大頭兒子得知地瓜偷吃了原本棉花糖要送給自己的生日蛋糕,大頭兒子十分生氣,一氣之下還出手打了地瓜。地瓜的爸爸媽媽氣勢洶洶的跑來找小頭爸爸要個說法,這個時候我以為小頭爸爸會代替孩子跟地瓜爸爸道歉,劇情卻變了個風格。

面對打開心扉的大頭兒子,地瓜選擇了原諒,兩人重歸於好

小頭爸爸對大頭兒子說,你自己去想辦法搞定地瓜,比如你先想一想地瓜的20個優點。20個優點?大頭兒子一邊滔滔不絕的說起這20個優點,一邊明白了“每個人都有長處優點,就像天氣有晴天和雨天一樣”......

這種孩子糾紛打架的劇情作為父母我們都不陌生,孩子交往中不可能避免磕磕碰碰,如果每次都由家長來代替孩子解決矛盾,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害怕矛盾,一有矛盾就首先想起自己的父母,從而喪失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性格也會越來越霸道和孤僻。學習小頭爸爸,不要包辦代替孩子,不要事事為孩子出頭,通過一件又一件小“小矛盾”,孩子慢慢學會自己處理,這才是最正確的get交往技能的方式。

小頭爸爸接到單位的緊急電話,在兒子的各種不理解中爸爸還是去了單位。

小頭爸爸接到單位緊急電話 陪兒子過生日的計畫泡湯

大頭兒子無法理解爸爸為什麼不願意陪他過生日,他甚至認為爸爸是個“說話不算數的人”。著急之中圍裙媽媽只顧著趕緊去給大頭兒子買蛋糕,卻忘記了把孩子獨自扔在家中。

大頭兒子和地瓜棉花糖買蛋糕

大頭兒子自己也偷跑出家找他的幾個好朋友玩,在過街通道裡面還遇到了可疑的陌生人要拉他們去網吧玩,幸虧員警出現……

三個小朋友在地下通道玩

三個小朋友遇到行為可疑的陌生人拉他們去網吧

一,從良好的親子交往開始,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交往習慣

幼兒的交往一般是從親子交往開始的,爸爸媽媽是孩子最先交往的物件。在家庭中,如果孩子總是處在小公主小皇帝的角色中,就會養成唯我獨尊、任性、不講道理的壞習慣。大頭兒子跟我們如今家庭的孩子一樣,都有著或多或少任性的小毛病,經常想要什麼就得讓爸爸媽媽給什麼。小頭爸爸在自己缺席孩子生日的事情上沒做過多的解釋,他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大頭兒子不能參加孩子生日。不要事事以孩子的意志為轉移,避免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意識。

大頭兒子一直因為爸爸不陪他過生日而生氣,直到劇尾,在員警阿姨的勸說下,大頭兒子終於明白了爸爸原來是個默默無聞的大英雄,“舍小家顧大家”的工作精神讓每個人為之感動,國慶日的時候小頭爸爸還要作為代表登上天安門。孩子的心結也打開了。小頭爸爸沒有過多言語,他的故事本身卻引導孩子學會理解別人、換位思考。

二,積極支持鼓勵孩子與同伴交往,有矛盾也不用害怕

父母的言行對於孩子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果父母平時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的積極主動,且對孩子與同伴交往給予充分的肯定,那將有助於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如果孩子在於同伴中的交往中發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學一學小頭爸爸的做法。

棉花糖送給大頭兒子的蛋糕被地瓜偷吃

劇中大頭兒子得知地瓜偷吃了原本棉花糖要送給自己的生日蛋糕,大頭兒子十分生氣,一氣之下還出手打了地瓜。地瓜的爸爸媽媽氣勢洶洶的跑來找小頭爸爸要個說法,這個時候我以為小頭爸爸會代替孩子跟地瓜爸爸道歉,劇情卻變了個風格。

面對打開心扉的大頭兒子,地瓜選擇了原諒,兩人重歸於好

小頭爸爸對大頭兒子說,你自己去想辦法搞定地瓜,比如你先想一想地瓜的20個優點。20個優點?大頭兒子一邊滔滔不絕的說起這20個優點,一邊明白了“每個人都有長處優點,就像天氣有晴天和雨天一樣”......

這種孩子糾紛打架的劇情作為父母我們都不陌生,孩子交往中不可能避免磕磕碰碰,如果每次都由家長來代替孩子解決矛盾,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害怕矛盾,一有矛盾就首先想起自己的父母,從而喪失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性格也會越來越霸道和孤僻。學習小頭爸爸,不要包辦代替孩子,不要事事為孩子出頭,通過一件又一件小“小矛盾”,孩子慢慢學會自己處理,這才是最正確的get交往技能的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