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川軍將士出川抗戰時的“遺書”長什麼樣?

古時的通信不發達, 主要靠書信。 抗戰全面爆發後, 川軍七個集團軍, 另有一軍一師一旅共40余萬人, 先後開赴抗戰前線浴血奮戰, 此後8年中, 四川提供了近300萬人的兵源充實前線部隊!川軍傷亡64萬餘人。 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冠!

當時走上戰場之前, 無論是身經百戰的將軍還是初摸槍彈的新兵, 與家人之間都留了一封封感人至深的書信。 其中最感人的, 是“模範父親”的安縣王者成, 送其自動請纓出征的兒子王建堂時場景更催人淚下:他贈送給兒子的竟是一面“死”字旗!

旗的正中寫著一個鬥大而蒼勁有力的“死”字。

“死”字的左右兩側寫著這樣的幾行小字:

右邊, “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 ”

左邊, “國難當頭, 日寇猙獰。 國家興亡, 匹夫有分。 本欲服役, 奈過年齡。 幸吾有子, 自覺請纓。 賜旗一面, 時刻隨身。 傷時拭血, 死後裹身。 勇往直前, 勿忘本分!”

不僅僅是普通士兵, 就是身處高位的將軍也是抱著必死之心奔赴抗戰一線的。 本文還要給你講述一位將軍的臨別“遺書”, 是一封被家人刻到燈櫃上保存至今的特殊家書。 將軍名字史叫傅常。 傅常是四川省(現屬重慶市)潼南縣人, 清末秀才,

後科學之路坎坷, 棄文投武。

1937年9月, 時任任第七戰區長官部中將參謀長(司令長官劉湘)的傅常, 在出率部出征的前夕, 給家人留下了一封簡短的“遺書”——

“餘奉命出川參加抗日戰爭, 將奔赴前線。 希汝等勿忘國難, 努力學習, 強我中華!

傅常

民國二十六年歲屬丁醜八月”

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燈櫃上傅常將軍的遺書, 這得歸功於一位堅強的女性——傅強將軍的妻子。 將軍出征後, 傅夫人找來木匠, 將這封家書按照原字體雕刻在燈櫃(床頭櫃“上, 一是教育後人, 二也是為是長久保存。

2010年9月, 傅將軍的後人將刻著家書的燈櫃捐贈給抗戰館,

這讓更多的人瞭解了那段歷史。 如今, 原家書已經不復存在, 這封刻在燈櫃上的特殊家書成為川軍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出川抗戰保家衛國的重要物證。 2011年12月, 該燈櫃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