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明日立秋!未來三天濰坊的天氣是這樣的……

濰坊市氣象臺2017年8月6日18時00分發佈雷電黃色預警信號。 目前我市部分地區已出現雷電活動, 預計今天傍晚至夜間我市雷電活動將持續,

同時伴有短時強降水和7級陣風, 局部可能伴有冰雹, 請注意防範。

8月7日15時立秋

8月7日15時40分, 將迎來立秋。 這也意味著夏季結束, 秋季即將開始。 “一候涼風至, 二候白露降, 三候寒蟬鳴。 ”今年立秋正處於“三伏天”裡的“中伏”和“末伏”, 要注意提防“秋老虎”發威。 立秋後, 飲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 注意防秋燥。

明日立秋,

未來三天濰坊的天氣又是如何呢?

市氣象臺8月6日15時發佈

今夜到明天,內陸地區,多雲間晴,南轉北風2-3級,25到34度; 北部海區,多雲間晴,南轉北風4-5級,24到32度。

8日,內陸地區,多雲間晴,北風2-3級,24到33度; 北部海區,多雲間晴,北風4-5級,24到31度。

9日,內陸地區,多雲,北轉南風2-3級,23到33度; 北部海區,多雲,北轉南風4-5級,22到31度。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變化。但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來,炎夏的餘熱未消,處暑節氣也將接踵而來,“秋老虎”也虎視眈眈,天氣逐漸轉向幹熱。所以立秋節氣後雖早晚會比較涼、溫差變大,白天尤其是午間依然悶熱。此時人易倦怠、乏力,清熱解暑要繼續,但相對炎夏要有所變化。要多喝水、淡茶、菜湯等,以清熱祛暑。下面小編為你介紹立秋如何養生。

立秋

秋燥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幹喉痛、大便幹結的人食用。要儘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薑、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立秋要養肺

養肺

立秋後,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

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於衰弱階段,而立秋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另外,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洩氣血,肝氣受制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當出現此類現象時,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立秋要祛暑降溫

祛暑降溫

立秋後,儘管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有時暑氣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溫要繼續,不能有絲毫怠慢。

措施有三:

首先,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一般來說,此類飲食能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因此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

其次,寒涼飲食要減少。經過一個長夏後,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弱,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例如:西瓜、梨、黃瓜、葡萄等,其性味寒涼,多食可能傷及脾胃,所以要少吃。

最後,飲食營養要加強。不能只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於清淡。事實上,到了立秋可適當吃肉食,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能清暑熱,又可補益,可放心食用。

立秋要少吃秋瓜

少吃秋瓜

立秋之後還要謹記“秋瓜壞肚”。不論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

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立秋還須防治“空調病”

防治“空調病

炎熱季節,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

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

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姜湯。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

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易開空調。必要時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

立秋來了,不管怎樣,

感覺涼爽的天氣有希望了,

你期待嗎?

濰坊發佈綜合整理

明日立秋,

未來三天濰坊的天氣又是如何呢?

市氣象臺8月6日15時發佈

今夜到明天,內陸地區,多雲間晴,南轉北風2-3級,25到34度; 北部海區,多雲間晴,南轉北風4-5級,24到32度。

8日,內陸地區,多雲間晴,北風2-3級,24到33度; 北部海區,多雲間晴,北風4-5級,24到31度。

9日,內陸地區,多雲,北轉南風2-3級,23到33度; 北部海區,多雲,北轉南風4-5級,22到31度。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變化。但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來,炎夏的餘熱未消,處暑節氣也將接踵而來,“秋老虎”也虎視眈眈,天氣逐漸轉向幹熱。所以立秋節氣後雖早晚會比較涼、溫差變大,白天尤其是午間依然悶熱。此時人易倦怠、乏力,清熱解暑要繼續,但相對炎夏要有所變化。要多喝水、淡茶、菜湯等,以清熱祛暑。下面小編為你介紹立秋如何養生。

立秋

秋燥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幹喉痛、大便幹結的人食用。要儘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薑、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立秋要養肺

養肺

立秋後,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

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於衰弱階段,而立秋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另外,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洩氣血,肝氣受制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當出現此類現象時,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立秋要祛暑降溫

祛暑降溫

立秋後,儘管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有時暑氣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溫要繼續,不能有絲毫怠慢。

措施有三:

首先,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一般來說,此類飲食能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因此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

其次,寒涼飲食要減少。經過一個長夏後,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弱,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例如:西瓜、梨、黃瓜、葡萄等,其性味寒涼,多食可能傷及脾胃,所以要少吃。

最後,飲食營養要加強。不能只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於清淡。事實上,到了立秋可適當吃肉食,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能清暑熱,又可補益,可放心食用。

立秋要少吃秋瓜

少吃秋瓜

立秋之後還要謹記“秋瓜壞肚”。不論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

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立秋還須防治“空調病”

防治“空調病

炎熱季節,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

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

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姜湯。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

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易開空調。必要時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

立秋來了,不管怎樣,

感覺涼爽的天氣有希望了,

你期待嗎?

濰坊發佈綜合整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