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師德標兵風采」紮根紅色沃土,鑄就老區師魂——記魯家峪九年一貫制學校教師楊國紅

楊國紅, 女, 1980年1月出生。 魯家峪九年一貫制學校五年級英語教師, 自2003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 她把“師生之間要互相尊重, 互相理解, 互相關愛”這句話作為座右銘。 從教十幾年來, 所帶班級裡始終洋溢著一股愛的暖流, 感染著整個班級, 滲透到每個學生心中, 滲透到每個學生家庭之中。 之所以會產生如此的感人的效果, 是因為在她心中始終湧動著一種信念:當好班主任就能當好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師, 當好值得尊敬的老師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

滿懷激情, 無私奉獻

她認為, 老師這個職業, 不僅教書, 更要育人, 而更能反映育人效果的方法就是做一個讓學生、家長尊敬的班主任老師, 因此她執著於繁瑣又不能失于細緻的班主任工作。 2015年9月, 楊老師接手了四年級二班。 由於離家遠, 有一部分學生在學校住宿。 孩子初次離家, 難免會想家, 又不會照顧自己,
她就每天早早地來, 幫助學生整理宿舍, 告訴他們怎樣疊被、怎樣擺放衣物、怎樣創設宿舍良好的環境等等, 並與他們談心, 聊聊他們在學習中的趣事, 以緩解他們的想家的情緒。 家長每週都會給住宿的孩子零花錢, 夏天時, 孩子們穿的衣服比較少, 錢經常沒處放, 常常弄丟。 楊老師便幫孩子們保管, 需要時就去支取, 這樣孩子們既減少了亂花錢的習慣, 又防止了丟失現象的發生。

用愛心, 澆灌學生的心靈

班上有一位李亞男同學, 母親是南方人, 在她年幼時便已偷偷離家, 至今未歸, 她是由奶奶帶大的, 患有癲癇病, 雖然平時吃藥, 但仍時有發作。 每次發作時, 楊老師總是不嫌髒, 幫她擦去嘴中的唾沫、找水吃藥。 在楊老師的帶動下, 班上的學生消除了對李亞男的戒備心理, 讓她時刻感覺到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愛。 楊老師還對她採取了特殊辦法:讓她坐在最後一桌, 便於發病時不被桌子壓住;下課多與她聊天, 或讓其他同學陪著她, 讓她遠離緊張, 感受輕鬆愉快的氛圍。
但孩子總認為自己有病, 把自己和別人隔離開來。 真誠的愛可以像火山, 暖化冰冷的心。 李亞男同學缺少的是親情的關愛, 楊老師就給予她這種愛。 上課了, 李亞男靜靜的坐好, 楊老師沖她投去贊許的一笑;當李亞男猶豫的慢慢舉起了手時, 楊老師對她投以鼓勵的目光;當她工整的完成作業時, 全班的掌聲帶給她成功的喜悅;當她犯了錯誤時, 等待她的是老師寬容的面孔……。 一次次心靈的接觸, 一次次母親般的關愛, 漸漸的在孩子的臉上見到了難得的笑容, 她開始變得開朗起來, 同學們玩耍的身影中找到了她小巧的身姿。 看到她的變化, 楊老師體會到了付出的歡樂。
今年, 楊老師的班級又從北京轉來一名學生, 叫楊照鋮, 他是班中較有個性的學生。 每每在校園裡遇見老師, 他總會逃離。 老師找他談話聊天, 他往往話到嘴邊又嘎然而止。 經過一段時間觀察, 並和家長多次接觸, 楊老師瞭解到, 原來楊照鋮的父母都在北京打工, 他由年邁的爺爺奶奶在家照顧, 由於學習基礎差, 他自卑心嚴重,總認為老師、同學看不起他。因此,楊老師就在課上不斷提示他,課下教他怎樣把英語字母寫規範,給他示範英語作文怎樣寫。漸漸地他的英語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人也變得自信開朗起來。愛心是具體的,瑣碎的,她每天總是早早到校巡視教室,看看學生有沒有到齊, 各種學習用品是否都帶齊了,遇到天冷或天熱的時候,同學們的衣服穿得是否合理。家長感激,學生感動,可她認為,作為教師,關心學生就應該像關心自己孩子一樣,既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又要關心他們的健康,還要關心他們是否懂得怎樣做人。這些看起來很平常,其實這正是一個教師愛心的具體表現。

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協作,可是,楊老師發現每當她與學生說到請家長時,他們就表現出一種畏懼和擔心。究其原因,原來在孩子心目中,只有他們犯了錯誤時,老師才會請家長,每次請家長後就會被家長訓斥,重者還要被打,所以孩子們很反感。為了消除孩子們的疑慮,她試著改變策略,當孩子進步了,她電話通知家長;當孩子做了好事,成績有了進步時,她頒發喜報告知家長。她把與家長的溝通當作對學生的一種獎勵。有家長曾這樣對楊老師說:有緣做您的學生,是我的孩子值得一生回味的幸福。在和孩子們交往的過程中,您善於捕捉孩子的內心世界。

用耐心,抓好學生的品德教育

楊老師不僅注重與學生及其家長的溝通,還充分利用學校地處革命老區的有利條件,挖掘當地的紅色資源開展德育工作。每當新學期開始時,她都組織學生來魯家峪革命烈士紀念地追尋先烈的足跡,感受革命烈士不屈的鬥爭精神和遠大的理想信念,使學生深受革命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並得到學生家長的一致贊許,班風、學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潛心耕耘,碩果累累

十幾年來,楊老師就是這樣播撒著愛的種子,收穫著愛的碩果。她先後在2010年度、2011年度獲遵化市人民政府嘉獎,2012年度、2013年度獲遵化市中小學先進教學工作者,2013-2014年度獲遵化市優秀班主任,2012年3月被評為第二批遵化市級骨幹教師,2013年6月《新課程理念下中小學德育模式初探》榮獲唐山市德育科研優秀成果三等獎。她深知,成績屬於過去,只有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平凡的三尺講臺上,保持良好的師德師風,再創教育教學佳績,為祖國的未來盡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這正是一名教師永無止境的追求。

總編:洪櫻方

投稿郵箱:zhkhdd@126.com

他自卑心嚴重,總認為老師、同學看不起他。因此,楊老師就在課上不斷提示他,課下教他怎樣把英語字母寫規範,給他示範英語作文怎樣寫。漸漸地他的英語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人也變得自信開朗起來。愛心是具體的,瑣碎的,她每天總是早早到校巡視教室,看看學生有沒有到齊, 各種學習用品是否都帶齊了,遇到天冷或天熱的時候,同學們的衣服穿得是否合理。家長感激,學生感動,可她認為,作為教師,關心學生就應該像關心自己孩子一樣,既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又要關心他們的健康,還要關心他們是否懂得怎樣做人。這些看起來很平常,其實這正是一個教師愛心的具體表現。

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協作,可是,楊老師發現每當她與學生說到請家長時,他們就表現出一種畏懼和擔心。究其原因,原來在孩子心目中,只有他們犯了錯誤時,老師才會請家長,每次請家長後就會被家長訓斥,重者還要被打,所以孩子們很反感。為了消除孩子們的疑慮,她試著改變策略,當孩子進步了,她電話通知家長;當孩子做了好事,成績有了進步時,她頒發喜報告知家長。她把與家長的溝通當作對學生的一種獎勵。有家長曾這樣對楊老師說:有緣做您的學生,是我的孩子值得一生回味的幸福。在和孩子們交往的過程中,您善於捕捉孩子的內心世界。

用耐心,抓好學生的品德教育

楊老師不僅注重與學生及其家長的溝通,還充分利用學校地處革命老區的有利條件,挖掘當地的紅色資源開展德育工作。每當新學期開始時,她都組織學生來魯家峪革命烈士紀念地追尋先烈的足跡,感受革命烈士不屈的鬥爭精神和遠大的理想信念,使學生深受革命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並得到學生家長的一致贊許,班風、學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潛心耕耘,碩果累累

十幾年來,楊老師就是這樣播撒著愛的種子,收穫著愛的碩果。她先後在2010年度、2011年度獲遵化市人民政府嘉獎,2012年度、2013年度獲遵化市中小學先進教學工作者,2013-2014年度獲遵化市優秀班主任,2012年3月被評為第二批遵化市級骨幹教師,2013年6月《新課程理念下中小學德育模式初探》榮獲唐山市德育科研優秀成果三等獎。她深知,成績屬於過去,只有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平凡的三尺講臺上,保持良好的師德師風,再創教育教學佳績,為祖國的未來盡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這正是一名教師永無止境的追求。

總編:洪櫻方

投稿郵箱:zhkhdd@126.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