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粟裕大將的長子在骨灰裡篩出傳家寶,“雖不富有,擁有山河”!

“半世生涯戎馬間, 征騎倥傯未下鞍。 爆炸轟鳴如擊鼓, 槍彈呼嘯若琴彈。 ”

每當粟戎生念起這首父親粟裕所寫的詩《老兵樂》, 都感慨萬千。 “這首詩, 既是父親戎馬一生的真實寫照, 也是鼓勵我馳騁疆場、為國盡忠的戰鼓。 ”

粟裕的名字, 同解放軍金戈鐵馬、波瀾壯闊的半個多世紀戰鬥歷程緊系在一起。 從一個普通士兵成長為十大將軍之首, 幾乎全部得益于他自學而就的軍事天才。 他曾跟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抗日時, 在蘇中根據地打贏了決勝一仗;淮海戰役中共殲敵55萬人;中央曾確定粟裕為解放臺灣的指揮員;毛澤東還曾將他當做志願軍司令員的首位人選……甚至有人稱,

“粟裕是中國500多年來的第一猛將。 ”

作為粟裕大將的長子, 粟戎生和父親選擇了同樣的路。 從軍45年, 他從士兵升到中將, 最後升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他說話乾脆, 決不拖泥帶水, 個性甚至有點倔, 典型的將門虎子。

骨灰裡篩出傳家寶

1984年1月底, 粟戎生接到父親病危的通知。 當他從部隊趕回北京, 沒過幾天, 2月5日下午4時33分, 粟裕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痛不欲生的兒子, 抱著父親的骨灰盒泣不成聲。

然而就在這時, 粟戎生卻被骨灰裡篩出來的三塊彈片震住了——“大的一塊有黃豆粒那麼大, 小的兩塊綠豆粒大小。 ”

粟裕一生身經百戰, 打過各式各樣的仗, 用過各種各樣的戰術, 經歷的兇險更是多得數不清。 “我們都知道父親曾6次負傷, 身上彈痕累累。 然而, 誰也不知道, 這3塊彈片是什麼時候留下的。 就連父親本人都想不到, 還有這一處戰爭的創傷, 折磨了他數十年。 ”

根據彈片分析, 這應該是贛南戰鬥中遭受炮擊時留下的。

如果推算正確, 這些彈片在將軍的顱骨裡已整整54年。 1930年2月, 作為紅四軍一縱隊二支隊政委的粟裕率領部隊進軍贛南地區, 參加了消滅進犯贛南蘇區的國民黨唐雲山部隊的戰鬥。 在激烈的交鋒中, 敵人一發迫擊炮彈打了過來, 在粟裕的身旁爆炸。 粟裕只覺得頭部被猛地一擊, 就倒在地上, 昏了過去。

戰鬥結束後, 士兵們把滿身是血、昏迷不醒的粟裕抬到後方醫院, 因條件簡陋, 醫生僅用紗布對其頭部進行了簡單的處理。 治療3個多月後, 粟裕傷癒歸隊。

在以後的日子中, 戰事一緊, 或者工作一勞累, 粟裕就常常頭痛欲裂。 粟裕的原秘書鞠開回憶說, “將軍頭痛之時, 頭髮都不能碰, 也不能去摸。 一摸, 就像針紮般。 他的臉老是通紅通紅的,

經常說腦袋發脹。 誰也想不到, 原來他腦子裡會有炮彈片, 我們都以為是戰爭高度緊張, 他患上了高血壓、心臟病而引發的。 ”

由於常年在戰場上條件艱苦, 粟裕老年時患上了多重疾病。 1981年, 在已患有高血壓、心肌梗塞、胃癌等重大疾病的基礎上, 又被查出腦溢血和腦血栓, 他頑強地同疾病戰鬥著。 在粟戎生印象中, 父親說得最多的話就是:“未來的戰爭我不一定看得到, 一旦打起來, 要靠你們這一代了。 ”

1983年5月, 粟戎生被調任為某陸軍野戰部隊師長。 行前, 他去醫院向父親辭行, “這時父親的病情很重了, 說話已吃力。 他只是說, 師這一級很關鍵, 連、團、師的鍛煉對軍隊幹部極為重要。 ”還是和以往一樣, 父親沒跟粟戎生聊家務瑣事,

這是他留給兒子的最後一句話。

粟裕去世時留下遺囑, 身後不開追悼會, 不搞遺體告別, 將他的骨灰遍灑在他曾戰鬥過的土地上, 和長眠在那裡的戰友們永遠在一起。 “父親沒有給我們留下什麼物質上的東西, 除了這三塊從骨灰裡篩出的彈片。 我們把最大的一片捐給了國家, 剩下的兩小塊, 可以說是我們全家的傳家寶。 父親留給我們的精神食糧十分富足!”

“就是要把他扔進水裡”

粟裕有三個子女,長子粟戎生、次子粟寒生、女兒粟惠甯。他將三個子女都送到部隊鍛煉,用最典型的軍人教育方式——吃苦、耐勞、嚴肅、頑強、勇敢訓練他們,這是粟裕教子的十字秘笈。

粟戎生剛滿3歲,粟裕與夫人楚青就帶著他去河邊游泳。粟裕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竹筒,塞給孩子說:“抱緊了,跳下去!”3歲的粟戎生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父親猛地拋進了水裡。這可把小戎生嚇壞了,他大聲呼救,而父親卻在岸上喊:“不要怕,自己遊!”因為抱著竹筒,粟戎生勉強浮在水面,手腳忙亂地撲騰著。母親在一旁急得上火,責備粟裕說:“你真是的!就不怕淹死他嗎?”粟裕說:“就是要把他扔進水裡,要不老是學不會。你看怎麼樣?不是也沒淹著嗎!”

粟戎生說,父親並不希望子女在安逸的環境下成長,哪裡危險,哪裡艱苦,父親就想方設法要把他們送去鍛煉。“父親常常這樣鼓勵我們說,年輕人不要貪戀小家庭,只想著坐機關。”因此,粟裕總是利用做父親的“權力”,堅持把子女們下放到最艱苦的環境中接受鍛煉。“爸爸不把我看作私有財產。”

中學時粟戎生上的是寄宿學校,“爸爸對我非常嚴格,讓我的班主任老師很疑惑:總參謀長怎麼會對兒子這麼苛刻?他忍不住問我:你是不是你媽媽親生的?我照實回答。‘沒錯?’老師還死死追問,好像非要後娘兩個字才能解釋。”

哈軍工導彈專業畢業後,粟戎生沒有被分進大機關,也沒有被留在大城市,而是到了援越抗美的雲南前線,在一個導彈分隊打擊臺灣和美國的U-2偵察機及無人偵察機。當年的艱苦生活把粟戎生磨煉成一名真正的軍人。在不同時期,父親粟裕都對他有不同的要求。他當了連長,父親教他如何帶兵愛兵;他當了團師指揮員,父親又從研究地形地圖到戰術戰略,一招一式地指點他,還經常出題考他——

“如果你帶領的一支部隊被敵人包圍了,你應該考慮什麼問題?”

“摩托化部隊在公路上行軍,被空中敵人炸壞許多汽車,公路堵死影響了部隊機動,怎麼辦?”……

父子倆談話永遠離不開軍事。“爸爸同媽媽平時談話,多是談形勢談工作,媽媽曾說:‘你就不能談點別的。’爸爸風趣地說:我們是政治夫妻嘛。我想,父親同我大概是‘軍事父子’吧。”

“雖不富有,擁有山河”

粟戎生這一生最得意的,是作為一名和平年代的軍人,居然有幸參加過兩次作戰。第一次是參加國土防空,主要是打美蔣的U—2偵察機和無人偵察飛機,他還在廣西打下過一架“火蜂”2號無人偵察飛機;第二次是參加自衛反擊戰。

“不少人跟我說,當了一輩子兵,沒有打過仗,遺憾!而我,此生無憾了!”

粟戎生和父親粟裕有個共同的特點——愛槍出了名,槍法也好。粟戎生當軍長時,只要下部隊,就有一個不變的科目,和師、旅、團長們比槍法。

“這是打5歲時就練就的本領,”粟戎生一臉驕傲。5歲那年,父親便送給他一支小手槍,射程很近,沒有實戰作用。粟裕告訴兒子:“這是給你的禮物,要好好地學!”打第一次摸著槍,粟戎生就沒有放下過。粟戎生不僅槍打得好,陸軍地面武器他差不多都能熟練掌握。

這也得益于他的父親。他說,“父親愛槍,不等於他的思想滯留在小米加步槍的階段,也不僅僅是對過去戰鬥生活的感情寄託。”

粟戎生回憶說,有一次部隊開始裝備一種新型步槍,父親對他說:“這種槍目前還不太適合我們部隊的情況,射速太高,彈藥供應有困難,現在的後勤保障能力跟不上。作為指揮員,要教育部隊熟識槍的構造性能,讓部隊學會節省彈藥。”粟戎生後來查對了很多資料,不由對父親的話心服口服。按這種槍的射速,一個戰士帶的子彈只能打兩分鐘,如果後勤供應困難的情況下,確實會造成嚴重不利。“父親就是這樣,直到晚年,他還時刻注意著戰爭風雲,注視著現代戰爭,為國家的安危而枕戈待發。”

粟戎生說,粟裕還有“文房四寶”,這也是他一生最愛保存的東西——槍、地圖、指南針和望遠鏡。“就連一個非常陳舊簡陋的硬殼指南針,只比5分硬幣略大一點,他也當寶貝收著。”

粟戎生說,父親的臥室裡,四面都掛滿了地圖,門的背後還掛著一張臺灣地圖。“世界上哪裡發生了動盪,父親就掛哪裡的地圖。他自己喜歡看,也要求我多看。他常說,看地圖、看地形是軍事指揮員的必修課,地圖不僅要看,而且要背。在戰爭時期,每到一個地方,父親都要親自勘察地形,做出緊急情況下的處置預案。所以,他所帶的部隊,即便在突發緊急狀況時,也很少受到損失。”在工作實踐中,粟戎生慢慢悟出了父親給他反復講述的道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粟戎生至今還記得,解放後,父親一直盯著臺灣地圖出神,望圖長思。

解放臺灣之戰的籌畫,毛澤東點將要粟裕擔此重任。粟裕曾3次設計攻台方案,由於朝鮮戰爭爆發,才最終沒有實施。

粟裕曾對兒女們承諾,等全國都解放了,就帶他們回家鄉湖南會同。但後來粟裕再也沒有回過家鄉,粟戎生推測,“在父親眼裡,臺灣沒有解放,全國就不算解放,所以他遲遲無法兌現自己的承諾。”

粟戎生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期間,主要分管訓練。他幾乎每年都在大漠基地抓實兵演練。訓練結束時,他都要給大家灌輸這樣的理念:訓練講評就要直接講問題。“我看到聽過的演習總結很多,如果有10頁紙,有9頁半紙是經驗、成績、體會,最後半頁才是問題,部隊養成了只能聽成績的習慣,說一點問題就受不了。”而粟戎生每次都抓住問題不放,點名批評。誰不服氣,就讓人將戰場監控錄影一幀幀重播,在場的一些部隊指揮員們,臉上灰溜溜的……

如今,粟戎生已經退休,但他仍然關注軍隊建設與軍事訓練。“部隊推廣的一首歌我特喜歡,‘雖說艱苦,我心裡歡樂。雖不富有,擁有山河。’我對這句話特別有感覺。在工作期間帶著部隊穿山越嶺,過江過海,我覺得很豪邁。”

最近,粟戎生買了本《地球科學概論》,他一有空就翻這本書,他說他要把祖國的大好河山弄明白了,趁身體還行,四處游遊。除此之外呢?粟戎生笑著說,“還要時不時摸摸槍。”

作者:《環球人物》特約記者 余 瑋

“就是要把他扔進水裡”

粟裕有三個子女,長子粟戎生、次子粟寒生、女兒粟惠甯。他將三個子女都送到部隊鍛煉,用最典型的軍人教育方式——吃苦、耐勞、嚴肅、頑強、勇敢訓練他們,這是粟裕教子的十字秘笈。

粟戎生剛滿3歲,粟裕與夫人楚青就帶著他去河邊游泳。粟裕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竹筒,塞給孩子說:“抱緊了,跳下去!”3歲的粟戎生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父親猛地拋進了水裡。這可把小戎生嚇壞了,他大聲呼救,而父親卻在岸上喊:“不要怕,自己遊!”因為抱著竹筒,粟戎生勉強浮在水面,手腳忙亂地撲騰著。母親在一旁急得上火,責備粟裕說:“你真是的!就不怕淹死他嗎?”粟裕說:“就是要把他扔進水裡,要不老是學不會。你看怎麼樣?不是也沒淹著嗎!”

粟戎生說,父親並不希望子女在安逸的環境下成長,哪裡危險,哪裡艱苦,父親就想方設法要把他們送去鍛煉。“父親常常這樣鼓勵我們說,年輕人不要貪戀小家庭,只想著坐機關。”因此,粟裕總是利用做父親的“權力”,堅持把子女們下放到最艱苦的環境中接受鍛煉。“爸爸不把我看作私有財產。”

中學時粟戎生上的是寄宿學校,“爸爸對我非常嚴格,讓我的班主任老師很疑惑:總參謀長怎麼會對兒子這麼苛刻?他忍不住問我:你是不是你媽媽親生的?我照實回答。‘沒錯?’老師還死死追問,好像非要後娘兩個字才能解釋。”

哈軍工導彈專業畢業後,粟戎生沒有被分進大機關,也沒有被留在大城市,而是到了援越抗美的雲南前線,在一個導彈分隊打擊臺灣和美國的U-2偵察機及無人偵察機。當年的艱苦生活把粟戎生磨煉成一名真正的軍人。在不同時期,父親粟裕都對他有不同的要求。他當了連長,父親教他如何帶兵愛兵;他當了團師指揮員,父親又從研究地形地圖到戰術戰略,一招一式地指點他,還經常出題考他——

“如果你帶領的一支部隊被敵人包圍了,你應該考慮什麼問題?”

“摩托化部隊在公路上行軍,被空中敵人炸壞許多汽車,公路堵死影響了部隊機動,怎麼辦?”……

父子倆談話永遠離不開軍事。“爸爸同媽媽平時談話,多是談形勢談工作,媽媽曾說:‘你就不能談點別的。’爸爸風趣地說:我們是政治夫妻嘛。我想,父親同我大概是‘軍事父子’吧。”

“雖不富有,擁有山河”

粟戎生這一生最得意的,是作為一名和平年代的軍人,居然有幸參加過兩次作戰。第一次是參加國土防空,主要是打美蔣的U—2偵察機和無人偵察飛機,他還在廣西打下過一架“火蜂”2號無人偵察飛機;第二次是參加自衛反擊戰。

“不少人跟我說,當了一輩子兵,沒有打過仗,遺憾!而我,此生無憾了!”

粟戎生和父親粟裕有個共同的特點——愛槍出了名,槍法也好。粟戎生當軍長時,只要下部隊,就有一個不變的科目,和師、旅、團長們比槍法。

“這是打5歲時就練就的本領,”粟戎生一臉驕傲。5歲那年,父親便送給他一支小手槍,射程很近,沒有實戰作用。粟裕告訴兒子:“這是給你的禮物,要好好地學!”打第一次摸著槍,粟戎生就沒有放下過。粟戎生不僅槍打得好,陸軍地面武器他差不多都能熟練掌握。

這也得益于他的父親。他說,“父親愛槍,不等於他的思想滯留在小米加步槍的階段,也不僅僅是對過去戰鬥生活的感情寄託。”

粟戎生回憶說,有一次部隊開始裝備一種新型步槍,父親對他說:“這種槍目前還不太適合我們部隊的情況,射速太高,彈藥供應有困難,現在的後勤保障能力跟不上。作為指揮員,要教育部隊熟識槍的構造性能,讓部隊學會節省彈藥。”粟戎生後來查對了很多資料,不由對父親的話心服口服。按這種槍的射速,一個戰士帶的子彈只能打兩分鐘,如果後勤供應困難的情況下,確實會造成嚴重不利。“父親就是這樣,直到晚年,他還時刻注意著戰爭風雲,注視著現代戰爭,為國家的安危而枕戈待發。”

粟戎生說,粟裕還有“文房四寶”,這也是他一生最愛保存的東西——槍、地圖、指南針和望遠鏡。“就連一個非常陳舊簡陋的硬殼指南針,只比5分硬幣略大一點,他也當寶貝收著。”

粟戎生說,父親的臥室裡,四面都掛滿了地圖,門的背後還掛著一張臺灣地圖。“世界上哪裡發生了動盪,父親就掛哪裡的地圖。他自己喜歡看,也要求我多看。他常說,看地圖、看地形是軍事指揮員的必修課,地圖不僅要看,而且要背。在戰爭時期,每到一個地方,父親都要親自勘察地形,做出緊急情況下的處置預案。所以,他所帶的部隊,即便在突發緊急狀況時,也很少受到損失。”在工作實踐中,粟戎生慢慢悟出了父親給他反復講述的道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粟戎生至今還記得,解放後,父親一直盯著臺灣地圖出神,望圖長思。

解放臺灣之戰的籌畫,毛澤東點將要粟裕擔此重任。粟裕曾3次設計攻台方案,由於朝鮮戰爭爆發,才最終沒有實施。

粟裕曾對兒女們承諾,等全國都解放了,就帶他們回家鄉湖南會同。但後來粟裕再也沒有回過家鄉,粟戎生推測,“在父親眼裡,臺灣沒有解放,全國就不算解放,所以他遲遲無法兌現自己的承諾。”

粟戎生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期間,主要分管訓練。他幾乎每年都在大漠基地抓實兵演練。訓練結束時,他都要給大家灌輸這樣的理念:訓練講評就要直接講問題。“我看到聽過的演習總結很多,如果有10頁紙,有9頁半紙是經驗、成績、體會,最後半頁才是問題,部隊養成了只能聽成績的習慣,說一點問題就受不了。”而粟戎生每次都抓住問題不放,點名批評。誰不服氣,就讓人將戰場監控錄影一幀幀重播,在場的一些部隊指揮員們,臉上灰溜溜的……

如今,粟戎生已經退休,但他仍然關注軍隊建設與軍事訓練。“部隊推廣的一首歌我特喜歡,‘雖說艱苦,我心裡歡樂。雖不富有,擁有山河。’我對這句話特別有感覺。在工作期間帶著部隊穿山越嶺,過江過海,我覺得很豪邁。”

最近,粟戎生買了本《地球科學概論》,他一有空就翻這本書,他說他要把祖國的大好河山弄明白了,趁身體還行,四處游遊。除此之外呢?粟戎生笑著說,“還要時不時摸摸槍。”

作者:《環球人物》特約記者 余 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