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我的皮膚是怎樣“黑轉粉”的

梁爽

理性天蠍女

治拎不清、玻璃心, 忌用力過猛

點贊你挑剔的心

前幾天我拒絕了既沒用過也不想用的護膚品牌的合作, 然後心裡燃起了想寫篇護膚乾貨文的衝動。

我的皮膚當然有讓我不滿意的地方, 但膚色是我最拿得出手的戰績。

尤其是膚色的成功改變, 讓我驚喜地發現, 一個人的意志力和執行力, 真的能夠改變皮囊。

以前每次我配偶或公婆誇我很白的時候, 我說我小時候是個小黑妞, 他們都不信。

直到他們第一次去我家, 看到我的父母親戚和街裡街坊, 才意識到我能變白, 是件不可思議的才華。

其實, 黑白膚色, 各有所愛, 像是我們初中班花排行版的冠軍就是黑得乾淨透亮的女生, 像是我周圍皮膚最好的2個妹子都是小麥色的健康色。

而我對膚色是有偏執的, 以前喜歡白皙的白, 現在我更愛紅潤的紅。

我老家是個紫外線超標的地方, 再加上我小學因為長得高進入籃球校隊, 天天在室外練球, 所以我比父老鄉親黑上加黑。

變白的轉捩點發生在我去江南一帶念大學, 受益於那裡水土養人、空氣濕潤、飲食清淡, 我日益長白。

大二時, 看到雜誌上說喝蜂蜜姜水能保健美容, 結果試了個把星期臉頰就長痘,

最自作孽的是我亂塗亂抹讓痘加重, 好不容易平復下去, 左臉頰上的幾顆痘印很搶鏡。

為了鞏固祛痘成果, 以及淡化痘印, 以美白為主的養膚計畫正式上線。

得防曬者得美白

最近正值盛夏, 後臺常有讀者來問防曬, 我以前的手腕是:

室外=提前半小時擦防曬霜+每隔三四個小時需補塗+帽檐必須加長加寬+陽傘必須防紫外線+選擇樹蔭或屋簷等陰涼處。

室內=獨處時儘量拉上窗簾+有人時刻意用後腦勺對著窗+遠離接近窗戶的座位+回避飯館裡的紫外線滅蟲燈。

一兩百塊正規牌子的防曬霜效果基本不是吃素的, 關鍵在使用感和場合感, 重要的是:正規品+係數夠+及時補。

我在辦公室的用量大戶是OLAY輕透倍護,

宣傳詞上那句能防辦公室裡的影印機燈、白熾燈、鹵素燈等多種光源打動我了。

在室外我寧可偏油, 也不願拔幹, 所以更喜歡理膚泉這類歐美系, 除非去海邊會用安奈曬。

防曬和不防曬, 有的是兩種膚質, 我有個大大咧咧無懼驕陽的女友, 小我4歲但臉上已經有細紋。

防曬真的是件非常需要勇氣和毅力的事, 但凡有人問我沒太陽幹嘛要撐傘或戴帽, 我都會說我防的是紫外線。 然後心中默念幾遍加繆的名言“一切特立獨行的人格都意味著強大”。

生活習慣是根基

臉是生活習慣的顯示幕, 那時我的飲食觀略極端:白天不吃或少吃感光蔬菜, 儘管有些專家並不認同這種說法, 但當時像香菜、芹菜、檸檬等蔬果, 我就刻意留在晚飯或陰天食用。

常吃有助於美白抗老的食材, 食堂打飯必打番茄炒蛋, 外出吃飯必點西蘭花, 薏米水、牛奶、杏仁豆漿、獼猴桃和維生素C咀嚼片更是經常吃, 並且盡己所能地少吃調味料和甜食。

除了大四有個學期失眠之外, 其它時候我都是早睡早起界的小標兵, 經常換洗床品,改掉蒙頭睡覺、隨手摸臉的惡習後,我過上了一種不長痘的生活方式。

尤其是開始夜跑以後,整體膚質更是肉眼可見地蹭蹭上漲。

簡約護膚很受益

大學時我原先想淡化痘印,有次逛商場被BA安利了一瓶深透白按摩精華,我用了兩瓶後,痘印淡到看不出,整張臉也變白了。

但我始終不太喜歡有美白功能的護膚品,後來也沒有再用,那款產品好像也停產了吧。

我總結過我皮膚最不好、最敏感的時候,是我護膚最勤、刷酸最多、行為最作、花錢最貴、搭配最雜、換牌最頻的時候。

而當我晚上只擦藥妝品牌的保濕水乳,早上不用洗面乳只用清水洗,不用功能性面膜,偶爾塗上保濕面膜,不去角質之後,皮膚狀態好到懶得換品牌。

我沒吃什麼美白丸和補水丸一聽就腎疼的藥,也沒有用什麼醫美手段和大牌產品。

我就是在以上多措並舉中變白了,到大四畢業時,我已白到別人不想和我合照的程度了。

經過那兩年多的努力,我不再相信“你大腿內側的膚色是你美白的極限”這類話,因為只要你夠狠夠堅持,連大腿內側的皮膚也會變白的。

白裡透紅才好看

最近這兩三年,我漸漸放下了對美白的執著,感覺以前一味追求白,顯得整個人陰氣很重,而且很白這件事每次照鏡子,都會提醒著我的血紅蛋白已經欠費了。

白裡透紅的皮膚,才是我不懈追求的。

為了從白臉的曹操變成紅臉的關公,我改掉以前的一些特殊階段的極端手段。

比如不要這麼極端地嫉“光“如仇,臉還是正常防曬,經常曬曬背部,整個人暖洋洋很有幸福感;

飲食也不再這麼拘束,多元化、均衡化最重要,感光蔬果這個梗我也不理了,只要是天然的、健康的,就是優先的。

針對自己缺鐵性貧血的體質,飲食方面也做了重大調整,少碰咖啡、茶、牛奶、大蒜等,大口吃紅肉等補血食物。

紅棗、紅糖、枸杞、櫻桃、桂圓、黃酒阿膠糕是補血大將,可吃多了容易上火。

我的應對之道是:1,降低頻率,櫻桃和桂圓上限是一天15顆,阿膠糕兩天吃一塊;2,養血食材客串進湯或粥裡,近半年我每週用電燉鍋做銀耳蓮子桂圓枸杞湯,冰糖換成古方紅糖;3,我受不了鐵元那股鐵銹味,在藥店買來黃芪、黨參、當歸的破壁孢子粉,回家用開水沖著喝,每天黃芪一袋,黨參和當歸各半袋,不上火且元氣足。

要紅潤就要保暖,保暖藏於細節,光著腳在地上走路,愛吃冷飲寒食,直接對著空調和風扇都會讓人面色青白。

像我這樣的保暖小標兵,穿衣之前都會看看天氣預報,夏天包裡放件薄衣,應對地鐵或室內冷氣過足的情況,出門帶保溫杯,與冰水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就算偶爾吃霜淇淋,也會在嘴裡多含一會。

我發現有3個場合是不用擦腮紅,臉色最紅潤有光的:

泡腳,邊泡腳邊出下小差,比如按摩寫三陰交或足三裡這些穴位,拿木梳全方位梳頭;

擦臉,塗完水乳後,雙手搓到起火,包覆面部溫柔熨貼,用掌心溫度暗暗滲透到皮膚;

運動,尤其是我每次從家裡橢圓機走45分鐘下來,粉面紅唇、朝氣蓬勃、氣色太感人;

以上這些基本就是我皮膚“黑轉粉”的心得。

不管是皮膚的黑轉白,還是白轉粉,一個人的意志力、行動力、判斷力和堅持力,會讓皮膚慢慢修正成自己想要的狀態。

P.S.

1,我與上述提及的產品沒有品牌或管道上的瓜葛,護膚品沒有最好用,只有最適用;

2,我的文章更多是抛磚引玉,快去留言區分享你皮膚變白、變紅、變好等親身經驗吧~

- END -

經常換洗床品,改掉蒙頭睡覺、隨手摸臉的惡習後,我過上了一種不長痘的生活方式。

尤其是開始夜跑以後,整體膚質更是肉眼可見地蹭蹭上漲。

簡約護膚很受益

大學時我原先想淡化痘印,有次逛商場被BA安利了一瓶深透白按摩精華,我用了兩瓶後,痘印淡到看不出,整張臉也變白了。

但我始終不太喜歡有美白功能的護膚品,後來也沒有再用,那款產品好像也停產了吧。

我總結過我皮膚最不好、最敏感的時候,是我護膚最勤、刷酸最多、行為最作、花錢最貴、搭配最雜、換牌最頻的時候。

而當我晚上只擦藥妝品牌的保濕水乳,早上不用洗面乳只用清水洗,不用功能性面膜,偶爾塗上保濕面膜,不去角質之後,皮膚狀態好到懶得換品牌。

我沒吃什麼美白丸和補水丸一聽就腎疼的藥,也沒有用什麼醫美手段和大牌產品。

我就是在以上多措並舉中變白了,到大四畢業時,我已白到別人不想和我合照的程度了。

經過那兩年多的努力,我不再相信“你大腿內側的膚色是你美白的極限”這類話,因為只要你夠狠夠堅持,連大腿內側的皮膚也會變白的。

白裡透紅才好看

最近這兩三年,我漸漸放下了對美白的執著,感覺以前一味追求白,顯得整個人陰氣很重,而且很白這件事每次照鏡子,都會提醒著我的血紅蛋白已經欠費了。

白裡透紅的皮膚,才是我不懈追求的。

為了從白臉的曹操變成紅臉的關公,我改掉以前的一些特殊階段的極端手段。

比如不要這麼極端地嫉“光“如仇,臉還是正常防曬,經常曬曬背部,整個人暖洋洋很有幸福感;

飲食也不再這麼拘束,多元化、均衡化最重要,感光蔬果這個梗我也不理了,只要是天然的、健康的,就是優先的。

針對自己缺鐵性貧血的體質,飲食方面也做了重大調整,少碰咖啡、茶、牛奶、大蒜等,大口吃紅肉等補血食物。

紅棗、紅糖、枸杞、櫻桃、桂圓、黃酒阿膠糕是補血大將,可吃多了容易上火。

我的應對之道是:1,降低頻率,櫻桃和桂圓上限是一天15顆,阿膠糕兩天吃一塊;2,養血食材客串進湯或粥裡,近半年我每週用電燉鍋做銀耳蓮子桂圓枸杞湯,冰糖換成古方紅糖;3,我受不了鐵元那股鐵銹味,在藥店買來黃芪、黨參、當歸的破壁孢子粉,回家用開水沖著喝,每天黃芪一袋,黨參和當歸各半袋,不上火且元氣足。

要紅潤就要保暖,保暖藏於細節,光著腳在地上走路,愛吃冷飲寒食,直接對著空調和風扇都會讓人面色青白。

像我這樣的保暖小標兵,穿衣之前都會看看天氣預報,夏天包裡放件薄衣,應對地鐵或室內冷氣過足的情況,出門帶保溫杯,與冰水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就算偶爾吃霜淇淋,也會在嘴裡多含一會。

我發現有3個場合是不用擦腮紅,臉色最紅潤有光的:

泡腳,邊泡腳邊出下小差,比如按摩寫三陰交或足三裡這些穴位,拿木梳全方位梳頭;

擦臉,塗完水乳後,雙手搓到起火,包覆面部溫柔熨貼,用掌心溫度暗暗滲透到皮膚;

運動,尤其是我每次從家裡橢圓機走45分鐘下來,粉面紅唇、朝氣蓬勃、氣色太感人;

以上這些基本就是我皮膚“黑轉粉”的心得。

不管是皮膚的黑轉白,還是白轉粉,一個人的意志力、行動力、判斷力和堅持力,會讓皮膚慢慢修正成自己想要的狀態。

P.S.

1,我與上述提及的產品沒有品牌或管道上的瓜葛,護膚品沒有最好用,只有最適用;

2,我的文章更多是抛磚引玉,快去留言區分享你皮膚變白、變紅、變好等親身經驗吧~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