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康熙對明珠還算仁慈,雍正一個狠手,讓其家族永世不能翻身

明珠(1635-1708), 葉赫納拉氏, 滿洲正黃旗人, 康熙朝權臣, 歷任內務府總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

從履歷上來看, 明珠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 可是, 細看歷史, 明珠卻是一位失敗的政治落魄者, 他是一個典型的雙面人。

關於明珠成功的方面, 自然不必多說, 可以說他的勝利是康熙帝的勝利。 明珠政治上的成功, 幾乎與康熙帝早年政治上的功績如出一轍。

最能體現明珠成功的就是平定三藩、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 這三件大事中明珠的見解完全符合康熙帝的政治意圖, 這些明珠入仕之後參與的重大事件, 大家都耳熟能詳, 也是康熙帝成為一代大帝的重要依據。

所以, 康熙帝的這三件標誌性的大事件中, 明珠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也正因為如此, 明珠前期的政治生涯十分順利, 平步青雲, 康熙三年擢內務府總管,

五年授弘文院學士, 七年授刑部尚書, 十六年授武英殿大學士, 屢充實錄、方略、一統志、明史諸書總裁, 累加太子太師。

在三藩平息之後, 康熙帝感慨地說:“惟明珠等能稱旨。 ”這個時候, 明珠已經成為令人側目的當朝宰相了, 康熙帝的一番話, 等於向世人宣佈:明珠是一個勝利者,

成功者。

然而, 明珠以勝利者的姿態開頭, 卻以失敗者的淒慘落幕:

第一, 黨爭失敗。 明珠得勢, 結黨營私, 排斥異己, 尤與索額圖爭權。 康熙二十七年, 明珠遭到禦史郭琇上疏彈劾, 康熙帝於是罷免了明珠大學士之職, 雖然後來恢復了職位, 但是以後的20年時間裡, 明珠再也沒有得到康熙帝的信任, 行屍走肉而已。 直到康熙四十七年, 明珠抑鬱而終, 顯赫一時的明珠竟沒有得到康熙帝的一紙諡號。

第二, 子孫不旺。 明珠共有三個兒子, 分別是納蘭性德、納蘭揆敘、納蘭揆方, 這三個兒子有兩個死在明珠之前, 其中, 明珠引以為自豪的長子納蘭性德是大清第一詞人, 卻在康熙二十四年去世, 年僅30歲。

而納蘭揆方雖然沒有查到具體去世的時間, 但可以肯定的是明珠在世的時候過早的去世了。 明珠的第二個兒子納蘭揆敘雖然死在康熙五十六年, 是明珠唯一一位存活下來的兒子, 而且官至左都禦史, 去世之後, 康熙帝也給予了“文端”的美諡。

然而, 他萬萬想不到納蘭揆敘在去世七年之後,

也就是雍正二年, 他受到事件牽連, 被雍正帝追奪所有官職, 並在納蘭揆敘的墓碑上刻上了“不忠不孝陰險柔佞揆敘之墓”。

已經葬進墓地多年的明珠和納蘭揆敘, 九泉之下斷不會想到自己這個顯赫的家族, 居然背上了這個永遠也洗涮不清的恥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