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一個人,做到這4點,就是有福之人

1、看淡物質, 知足常樂

物質的多少並不能決定福氣的大小。

《論語》裡講, 孔子的弟子顏回“一簞食, 一瓢飲, 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

和古人相比, 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好了太多, 生活足以溫飽富足, 資產越多的人得失心就越重, 患得患失, 太多的物質反而成為負累。

顏回之所以能夠身心清淨、安住在當下, 就是因為他把這些財色名利, 古人稱之為“身外之物”的東西, 都已經看淡了, 都已經放下了。

一個人如果看淡物質, 不慕名利, 身心清淨, 那麼他自然活得輕鬆自在。

2、活在當下, 懂得翻篇

曾國藩說:“既往不戀, 當下不雜, 未來不迎。 ”

既往不戀:事情過去了, 就不留戀, 無論是情感受挫, 還是職場失利, 既然已經發生了, 再糾結也無法改變事實, 與其影響當下的心情, 還不如去掀開人生新的一頁。

當下不雜:當下的生活要用心體驗, 用心經營, 不要三心二意, 左顧右盼, 不然新的一頁也是失敗的一頁。

未來不迎: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不要刻意追求, 扎扎實實做好當下, 未來自然抵達。

有一個信徒問佛祖釋迦牟尼:“您常常教我們活在當下, 那究竟怎麼做才算活在當下呢?”

佛祖說:“吃飯就是吃飯, 睡覺就是睡覺。 如此而已。

若是, 吃飯的時候想睡覺, 睡覺的時候想吃飯, 即吃不好飯, 也睡不好覺。

所以活在當下的人是有福的, 他們專注體驗當下的快樂, 不讓當下的時光白白耗費, 不被過去的負面情緒困擾, 也不會因為未來虛無縹緲的可能而煩惱。

3、常存善念, 與人為善

人行善, 福雖未至, 但禍已遠離。 人行惡, 禍雖未至, 但福已遠離。

行善, 不避小事, 貴在堅持。 它會慢慢改變你的心態、進而改變你的氣質, 甚至你的容貌。 年歲漸長, 那些溫柔的善良一一刻在臉上。 望著那個慈眉善目的長輩, 誰會不敬他愛他呢?

一個人修行到深處, 才開始明白:行善, 求的不是福報。 作惡, 也無需神明的懲罰。

善, 是神的恩賜, 他賜予人類善良是為了讓人的生活變得更好接受了這恩賜的人, 從此過上了一種有價值的生活。 他們的生活變得快樂而富有意義。 拒絕這恩賜的人, 心裡始終是殘酷而冰冷的, 他們活了一世, 卻從來沒有嘗到溫柔善良的滋味。

4、孝順父母, 懂得感恩

古人說, “父母大如天, 萬善孝為先”, 一個人如果連父母都不愛, 那他還能去愛誰呢?

春秋時期, 齊桓公晚年重用衛公子, 衛公子十年都沒有回家看過父母, 一心一意的照顧齊桓公,

管仲對齊桓公說, 這個人連父母都不愛, 怎麼可能愛別人呢, 萬萬不可重用他。

齊桓公沒有採納, 管仲死後, 衛公子果然發動了叛亂, 控制了齊桓公的宮殿,活活餓死了這個一代霸主。

一個孝順父母的人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懂得別人的付出,也願意為別人付出,這樣的人才是一個厚道的人。

懂得感恩的人,會去努力。用辛勤的汗水築就成長的階梯,回報那一份深深的期冀!

懂得感恩的人,知道珍惜。縱然山遙水遠,深情也會牢記心間,任時光流轉,溫暖的愛永恆不變!

懂得感恩的人總是懷著深情與期待,他們知足、惜福,有福。他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擁抱未來、擁抱幸福。

控制了齊桓公的宮殿,活活餓死了這個一代霸主。

一個孝順父母的人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懂得別人的付出,也願意為別人付出,這樣的人才是一個厚道的人。

懂得感恩的人,會去努力。用辛勤的汗水築就成長的階梯,回報那一份深深的期冀!

懂得感恩的人,知道珍惜。縱然山遙水遠,深情也會牢記心間,任時光流轉,溫暖的愛永恆不變!

懂得感恩的人總是懷著深情與期待,他們知足、惜福,有福。他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擁抱未來、擁抱幸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