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贄:自相矛盾的“草根”哲學家

西元1602年即萬曆三十年, 京中監獄的一間牢房裡, 明代哲學家李贄叫侍者給他剃頭。

侍者離開間隙, 李贄拿起剃刀自刎。 侍者回來看到他鮮血淋漓,

此時他已不能出聲, 用手指在侍者掌心中寫字進行人生最後一次交流:

問:“和尚痛否?”

答:“不痛。 ”

問:“和尚何自割?”

答:“七十老翁何所求!”

歷史給李贄的定位是思想家, 雖沒有孔孟的影響力, 但在當時受萬人追捧, 其著作人手一冊。 如果他生在現代, 絕對是百萬粉絲博主、多部暢銷書作家。

01

李贄1527年生於福建泉州, 原姓林, 後改姓李。 祖輩曾是泉州的鉅賈, 做海外貿易, 盛極一時。

曾祖父時期, 家族開始沒落, 到李贄那代, 家境已是清貧。 1552年, 他得中舉人, 本應繼續讀書考取功名, 可因家庭經濟困難, 不能再拼得進士及第的資格, 只得以舉人的學歷在政府中任職。

在那個做學問的朝代, 學歷低只能做位卑俸微的官。 本就官小之後又因父親去世依例停職丁憂三年。

三年之後再次入京求職, 等了一年多才得了個國子監教官。 候補期間, 勉強以教書糊口。

李贄的日子很是清貧, 不是他不貪而是連貪的資格都沒有。 他有四子三女, 除了大女兒以外, 其他都不幸夭殤, 皆因饑寒交迫。 李贄有次與友人談起, 說有一次他七天沒有吃到多少東西, 最後饑不擇食, 甚至連稻穀和小米都分不清楚了。

歷經波折, 1577年李贄終於得了雲南姚安知府一職。 知府雖也官俸微薄, 但有各項“常例”和其他收入, 他不僅能飽腹更有了一定的積蓄。

當了三年知府的李贄, 正值官運亨通, 一帆風順, 他卻辭職不幹了, 找了個有山有水的地方, 建了座佛堂做了出家人。

02

思想家有很多種, 李贄屬於“想法甚多, 實幹不足”那類。

他著書立說, 提倡“吃飯穿衣即是人倫物理”。 他認為高級官僚應該以其實際的政績使百姓受惠, 不應該去談高談虛偽的道德, 崇尚煩瑣的禮儀。 可他當官時卻從沒想這麼做。

與朱熹的“格物致知”不同, 李贄是個心學派,

他提倡喜好全憑個人直覺, 鼓勵隨心而動、以良心指導行為。 說白了就是“我想幹啥就幹啥, 世俗約束我才不管”。

李贄的任性而為從他死活不回家就可以看出。 因他棄官出家, 他妻子不得不回泉州老家照顧老人、孩子。 分別七年, 妻子病重請李贄回家見最後一面, 他沒回去, 原因不是妻子不賢慧, 而是家族人情世故太多, 他不想應付。

思想獨特的人見解總是與大眾不同, 李贄好書且愛寫書評, 但他的著重點不是書中的文學造詣, 而是研究小說人物道德是否高尚, 行事是否恰當等。

《萬曆十五年》的作者黃仁宇對李贄的評價是:好強喜辯, 不肯在言辭上為人所屈, 著作雖多, 但都是殊途同歸, 著眼點都是把讀書人的私人利益與公眾的道德相融合。

對於李贄的聲名鵲起以及所著書籍的暢銷大為不解。

李贄的書到底有多暢銷?“《藏書》、《焚書》人挾一冊, 以為奇貨”要知道這兩本書可是政府明令禁止刊印的, 傳播難度比現在的禁片還難。

如果說一本暢銷是偶然, 那本本暢銷肯定就有其內在的原因。 與李贄想法不同的耿定向指斥李贄以立異為標榜, 而且是為了立異而立異, 為博取超凡脫俗的美名而放浪形骸。

大同的觀點像孔孟之道, 幾千年傳承, 人們早已聽煩了, 這時有個不同的聲音出現, 自然會受到推崇。 他稱頌武則天, 不承認女性天賦低劣;他認為“一個貪官可以為害至小, 一個清官卻可以危害至大”, 尊重海瑞卻不贊同;不喜為人稱頌的變法功臣王安石, 認為其才能不夠... ...顛覆大眾認知、把他人不敢說的話公然發表出來,這就是他被人追捧的原因。

03

李贄是個有個性、有想法卻又自相矛盾的人。

他所有為國為民的理論自己都無意去實踐,有機會也被他放棄了。

他認為官員應該造福大眾,卻又認為做官的目的就是名利。

他渴望自由、解脫,卻不能超然物外、歸隱山林,離職之後仍然要對在位者、政治時局指手畫腳。

李贄崇尚心學,覺察出自己和他人都有自私自利的本性,可他又不願意堂而皇之的承認。他反對的事物很明瞭,但他提倡的宗旨人們很難看清。像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憤青”,看不慣這個社會,憤世嫉俗,卻提不出有效的策略、沒能力改革。

李贄把他的一部著作名為《焚書》,意思是早晚必將付之一炬;另一部著作題為《藏書》,意思是有幹時議,必須藏之名山,等待適當的時機再行傳播。學說沒有付諸實施的可能,把它神秘化也是不錯的選擇。

作為明代哲學家,他不是最有名望的更不是個完人,有很多為人詬病的地方。但歷史記住了他。

歷史記住了海瑞,因為他剛直不阿;歷史記住了戚繼光,因為他是抗倭英雄;歷史同樣記住了沒有實幹的李贄,因為他“不完美”的思想。每個人都有發光點,只是顏色和亮度不同而已。

作者:lemon青檸檬

微信公眾號:lemon青檸檬

認為其才能不夠... ...顛覆大眾認知、把他人不敢說的話公然發表出來,這就是他被人追捧的原因。

03

李贄是個有個性、有想法卻又自相矛盾的人。

他所有為國為民的理論自己都無意去實踐,有機會也被他放棄了。

他認為官員應該造福大眾,卻又認為做官的目的就是名利。

他渴望自由、解脫,卻不能超然物外、歸隱山林,離職之後仍然要對在位者、政治時局指手畫腳。

李贄崇尚心學,覺察出自己和他人都有自私自利的本性,可他又不願意堂而皇之的承認。他反對的事物很明瞭,但他提倡的宗旨人們很難看清。像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憤青”,看不慣這個社會,憤世嫉俗,卻提不出有效的策略、沒能力改革。

李贄把他的一部著作名為《焚書》,意思是早晚必將付之一炬;另一部著作題為《藏書》,意思是有幹時議,必須藏之名山,等待適當的時機再行傳播。學說沒有付諸實施的可能,把它神秘化也是不錯的選擇。

作為明代哲學家,他不是最有名望的更不是個完人,有很多為人詬病的地方。但歷史記住了他。

歷史記住了海瑞,因為他剛直不阿;歷史記住了戚繼光,因為他是抗倭英雄;歷史同樣記住了沒有實幹的李贄,因為他“不完美”的思想。每個人都有發光點,只是顏色和亮度不同而已。

作者:lemon青檸檬

微信公眾號:lemon青檸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