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因為小小的茭白,永嘉西北邊陲這個千年古村,今天刷爆朋友圈!

8月5日, 小編的微信朋友圈

被永嘉西北邊陲的一個千年古村刷屏了!

這個村就是界坑鄉坑口村,

首屆永嘉高山生態茭白文化節在此舉行。

金肖武/攝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傅朝宗宣佈首屆永嘉高山生態茭白文化節開幕。 副縣長黃方雷、縣政協副主席金盾出席了開幕式。

茭白文化節現場

金肖武/攝

金肖武/攝

開幕式現場坐滿了前來參加活動的村民和嘉賓, 舞臺上民俗文藝表演輪番上演, 鄉歌獨唱《楠溪界坑》、越劇《十八相送》、川劇變臉、三句半《今天有件大喜事》等節目引得台下陣陣喝彩, 觀眾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發微信。

本次開幕式最為重要的環節就是頒獎儀式了,除了為全縣10位優質茭白種植戶頒獎外,浙江大學教授葉敏兒還獲得了“界坑鄉功勳鄉民”稱號。葉敏兒教授自2006年到界坑鄉以來,一直致力於幫助界坑鄉的村民種植茭白。葉教授表示,界坑的環境優越,海拔比較高,晝夜溫差比較大,對於茭白的生長得天獨厚,加上水質好、產品安全,市場競爭優勢就比較強。

永嘉縣十大優質茭白獲得者分別是:西嶴白石坭村麻天美、西嶴泥坑口呂所治、西嶴謝山村章志清、西嶴謝山村章培豐、界坑黃園頭金佰洪、界坑黃園頭金日來、界坑黃園頭王光林、界坑黃園頭金永良、界坑黃園頭楊銀福、溪下鄉茶山村惠寶農莊。

金肖武/攝

文化節現場還開展了以茭白為素材的民俗體驗活動,有手掂估重(勞動技能)、見縫插針(茭田插秧)、茭白夾球等3個項目。其中,手掂估重專案為5人1組,最接近實際重量者取勝;見縫插針專案是在場地設置鐵絲網,茭白葉為飛標,每人10支標,穿入鐵絲網5標以上者獲獎。茭白夾球項目是兩人為1組,從起點配合運到終點,中途掉落者必須原地撿起出發,規定時間內完成者勝出(兩人不能有任何接觸,茭白和乒乓球為道具)。

記者看到每個專案前都聚了不少村民,他們有來看新奇的,也有來“挑戰”的。“幹一行愛一行嘛,其實能把茭白重量掂個最接近實際重量,自己也會感到開心。”村民笑著說。

界坑茭白產業發展

界坑鄉地處我縣西北部山區,毗鄰仙居、縉雲,高山優勢明顯,適合種植高山茭白,加上地處楠溪江源頭,為高山茭白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自2006年界坑鄉黃嶴頭村首次從縉雲引進高山茭白以來,經過10多年的發展,高山茭白在界坑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為村民們致富增收開闢了一條光明大道。目前界坑鄉共有茭白種植地1250多畝,種植農戶360多戶。2016年實現產值1010余萬元,畝產收益達到9000餘元。

種植戶王光木告訴記者,他種茭白有十幾年了,去年的收入最高,15畝茭白有9萬元的收入,“種茭白的收入比稻子收益高多了,起碼5倍以上,接下來我們會堅持種,也希望品質越來越好。”

據介紹,界坑鄉一直堅定地謀劃茭白專業化、產業化發展,在推進茭白品牌提升上下功夫,先後完成“楠溪虹”品牌註冊和農藥無殘留檢測等工作。在去年順利通過58項農殘檢測,上個月更是順利通過67項農殘檢測,這一系列工作為樹立界坑茭白綠色品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文化節舉辦意義

金肖武/攝

界坑鄉黨委書記胡月珍表示,通過舉辦此次活動,讓大家充分認識界坑,瞭解界坑特色農產品,觀賞界坑秀麗風景。同時,也進一步推廣特色產品和優美風光,通過共同的努力讓界坑的農旅產品走出界坑、走向更廣闊的平臺。

金肖武/攝

黃方雷指出,基層鄉鎮是永嘉發展的堅實支撐。本次在界坑鄉舉辦茭白文化節,首先是為了打響界坑茭白的品牌,其次也是對界坑鄉黨委政府富民興農的高度肯定。永嘉是個農業大縣,也是個加快發展縣,擁有優良的生態、廣闊的山地、豐富的資源和勤勞智慧的父老鄉親,只要深入借鑒界坑茭白發展等一批典型經驗,堅定執行縣委、縣政府的總體工作部署,同心同德,奮力拼搏,就一定能把農民兄弟帶入發家致富的快車道,就一定能譜寫永嘉更加美好的明天。

再來一組現場精彩圖片,

讓沒去現場觀看的你,

也感受一下茭白文化節的熱鬧氣氛。

金肖武/攝

本次開幕式最為重要的環節就是頒獎儀式了,除了為全縣10位優質茭白種植戶頒獎外,浙江大學教授葉敏兒還獲得了“界坑鄉功勳鄉民”稱號。葉敏兒教授自2006年到界坑鄉以來,一直致力於幫助界坑鄉的村民種植茭白。葉教授表示,界坑的環境優越,海拔比較高,晝夜溫差比較大,對於茭白的生長得天獨厚,加上水質好、產品安全,市場競爭優勢就比較強。

永嘉縣十大優質茭白獲得者分別是:西嶴白石坭村麻天美、西嶴泥坑口呂所治、西嶴謝山村章志清、西嶴謝山村章培豐、界坑黃園頭金佰洪、界坑黃園頭金日來、界坑黃園頭王光林、界坑黃園頭金永良、界坑黃園頭楊銀福、溪下鄉茶山村惠寶農莊。

金肖武/攝

文化節現場還開展了以茭白為素材的民俗體驗活動,有手掂估重(勞動技能)、見縫插針(茭田插秧)、茭白夾球等3個項目。其中,手掂估重專案為5人1組,最接近實際重量者取勝;見縫插針專案是在場地設置鐵絲網,茭白葉為飛標,每人10支標,穿入鐵絲網5標以上者獲獎。茭白夾球項目是兩人為1組,從起點配合運到終點,中途掉落者必須原地撿起出發,規定時間內完成者勝出(兩人不能有任何接觸,茭白和乒乓球為道具)。

記者看到每個專案前都聚了不少村民,他們有來看新奇的,也有來“挑戰”的。“幹一行愛一行嘛,其實能把茭白重量掂個最接近實際重量,自己也會感到開心。”村民笑著說。

界坑茭白產業發展

界坑鄉地處我縣西北部山區,毗鄰仙居、縉雲,高山優勢明顯,適合種植高山茭白,加上地處楠溪江源頭,為高山茭白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自2006年界坑鄉黃嶴頭村首次從縉雲引進高山茭白以來,經過10多年的發展,高山茭白在界坑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為村民們致富增收開闢了一條光明大道。目前界坑鄉共有茭白種植地1250多畝,種植農戶360多戶。2016年實現產值1010余萬元,畝產收益達到9000餘元。

種植戶王光木告訴記者,他種茭白有十幾年了,去年的收入最高,15畝茭白有9萬元的收入,“種茭白的收入比稻子收益高多了,起碼5倍以上,接下來我們會堅持種,也希望品質越來越好。”

據介紹,界坑鄉一直堅定地謀劃茭白專業化、產業化發展,在推進茭白品牌提升上下功夫,先後完成“楠溪虹”品牌註冊和農藥無殘留檢測等工作。在去年順利通過58項農殘檢測,上個月更是順利通過67項農殘檢測,這一系列工作為樹立界坑茭白綠色品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文化節舉辦意義

金肖武/攝

界坑鄉黨委書記胡月珍表示,通過舉辦此次活動,讓大家充分認識界坑,瞭解界坑特色農產品,觀賞界坑秀麗風景。同時,也進一步推廣特色產品和優美風光,通過共同的努力讓界坑的農旅產品走出界坑、走向更廣闊的平臺。

金肖武/攝

黃方雷指出,基層鄉鎮是永嘉發展的堅實支撐。本次在界坑鄉舉辦茭白文化節,首先是為了打響界坑茭白的品牌,其次也是對界坑鄉黨委政府富民興農的高度肯定。永嘉是個農業大縣,也是個加快發展縣,擁有優良的生態、廣闊的山地、豐富的資源和勤勞智慧的父老鄉親,只要深入借鑒界坑茭白發展等一批典型經驗,堅定執行縣委、縣政府的總體工作部署,同心同德,奮力拼搏,就一定能把農民兄弟帶入發家致富的快車道,就一定能譜寫永嘉更加美好的明天。

再來一組現場精彩圖片,

讓沒去現場觀看的你,

也感受一下茭白文化節的熱鬧氣氛。

金肖武/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