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東風撤人後納智捷6月銷量大跌八成,但經銷商稱日子好過不少

東風系管理層撤出東風裕隆納智捷的消息證實後, 外界對納智捷的前景普遍表示擔憂, 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評論是:“東風不與裕隆便, 誰人還識納智捷”。

最新公佈的納智捷銷售資料進一步驗證了外界的擔憂。 根據東風方面發佈的銷量資料顯示, 6月份, 納智捷全系銷量只有745輛, 同比下降近80%。 1-6月, 納智捷全系累積銷量8359輛, 同比下滑達到61%。 仔細分析, 在上半年的8000多輛的銷量中, 高達3000輛是1月份的銷量, 可見在2-6月份期間, 東風裕隆納智捷的行情慘澹到怎樣的地步, 不難理解為何東風裕隆為何在6月爆發大規模人事調整,

東風系高管全部撤出。

東風裕隆汽車有限公司, 是由東風汽車公司與臺灣裕隆集團共同合資, 海峽兩岸首個以大中華自主品牌定位的車企, 2010年12月註冊成立。 今年6月17日, 東風裕隆官網發佈消息稱進行大規模改革調整。 在此次調整中, 最大變化是除總經理及財務主管外, 其他專業經理人將不再由兩大股東派任, 東風裕隆獲得人事自主權。 根據兩大股東對於組織改造的默契, 新車研發及技術由裕隆主導;未來人事任命由東風裕隆自主, 由現任東風裕隆總經理吳新發從社會人才中選拔, 吳新發還是檯球裕隆企業集團高層領導, 此舉等於正式宣告裕隆將實際主導東風裕隆未來營運。

消息一出, 業內紛紛揣測,

在東風裕隆納智捷由於經營不善, 導致品牌被市場邊緣化後, 東風撤人之舉恐意味著放手一搏。 不少媒體分析認為, 失去東風這一“靠山”之後, 納智捷距離退出大陸的日子相去不遠了。

然而, 澎湃新聞近日卻從納智捷經銷商投資人口中獲得消息稱, 裕隆方面主導管理後, 經銷商的日子好過了不少。 “打個比方, 以前我們銷量不好, 廠家不給調整指標, 每月照舊提車, 也不考慮經銷商終端的銷售壓力。 年初簽保證, 要求我們每月提車40-50輛, 但事實上我們每月能賣出十幾輛車就不錯了。 如此一來造成巨大的壓庫, 資金無法回籠, 導致銀行貸款還不了, 不少經銷商投資人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而裕隆接手後, 對我們的提車指標進行了大幅下調,

每月的提車數下降到了個位數, 比如7-8月, 每月只要求我們提車7-9輛, 經銷商庫存壓力小了, 而且給我們的賣車返點還提高了。 交車獎整整提高了30%, 大家的日子好過了, 經銷商賣車動力也足了。 ”華東區經銷商投資人盧經理如此告訴記者, 他們在7月淡季的銷量有增無減。 僅上海的兩家4S店, 7月份的銷量都比6月份有所提升。 一位元不願具名的投資人告訴記者, 就他家而言, 原先每月4S店的虧損達到了20-30萬元, 現在情況有所好轉, 能夠實現每月十幾萬元的贏利。

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協會秘書長沈進軍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 經銷商是行業先導, 他們最先觸摸消費者市場群體, 是最先瞭解春江水暖的“新鴨”。

做到和經銷商的有效溝通, 就能及時調整市場戰略, 避免無效產能, 才能使經銷商和廠家一起得到長足發展。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一認為, 面對經銷商紛紛出局, 品牌被市場退市的風險, 裕隆方面選擇保經銷商救市, “他們也清楚的意識到, 一旦退市, 就難以再度進入中國市場, 因此滿足經銷商的利益, 才能謀求東山再起。 ”

只是, 在目前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 單靠保證經銷商的利益, 顯然無法拯救品牌影響力已江河日下的納智捷, 納智捷未來之路並不會像經銷商描述地那般輕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