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嶽奇險數華山

作者:尋夢遊仙

游過秦始皇兵馬俑後, 我不作停留, 立即奔華山而來。 到華山時已是夕陽時分, 為節省體力並考慮以後數天出遊的行程, 決定次日再上華山。 華山古稱“太古山”, 為中國五嶽名山之西嶽, 它北臨坦蕩的渭河平原, 南依巍峨的秦嶺山脈。 華山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岩體構成的, 它並以“奇、險”而聞名遐邇, 自古就有:“華山天下險、奇險第一山、自古華山一條路”等諸多美喻。 我對華山的瞭解還是兒時通過電影《智取華山》和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才知道的, 一直以來我就被華山所吸引, 總想身臨其境的領略它奇險的風光。

如今的華山已不是古人所說的“自古華山一條路”了, 為了方便登山, 在華山的北峰、西峰修建了兩條索道, 從當年解放軍智取華山的小道修築了一條人行步道直上北峰, 可以說今天的華山四條路。 為節省體力, 我決定乘索道直達西峰, 再順著山路直下北峰。 坐上纜車向下仰望, 淩峋的山岩撥地而起, 一座座奇峰和深深的山壑, 時不時從眼前掠過, 眼前的景象足以撼人心魄。

唏噓間已到了索道的盡頭, 走出纜車後沿著山間步道登上西峰與南峰間的一條石樑山脊, 這條長約300米的山脊石色蒼黛, 形狀猶如一條屈縮的巨龍, 人稱為屈嶺。 一條峽長的小路從山脊上一直通向西峰, 這裡是華山著名的險道之一,

其西北崖壁立萬仞, 奇險無比, 似乎稍有不慎就會失足崖下。

西峰是華山最秀氣的峰, 它是一塊完整的巨石渾然天成, 是由大自然用神奇刀斧經過漫長歲月, 日雕月琢, 才將其削成如此險峻無比、陽剛巍峨。 站在屈嶺仰望西峰, 絲毫不覺得其有多麼險峻, 一登上峰頂, 我不禁驚歎西峰的險絕了。 西峰的地勢險峻冠絕, 三面都是刀削一般的懸崖。 極目遠眺, 相近的幾座山峰石色蒼黛, 景色宜人, 美不勝收, 如果不是在這西峰之巔, 哪能見到如此絕色佳境。

西峰因峰上有形似蓮花瓣的巨石, 古代文人多稱其為蓮花峰、芙蓉峰。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游太華山日記》中記載:“峰上石聳起, 有石片覆其上, 如荷葉”。 翠雲宮前的蓮花石,

石上有如蓮花瓣狀的石頭覆蓋其頂, 一棵華山松就象蓮花的蓮蓬一樣長在蓮花石上。 此景讓許多的遊人似夢似幻, 浮想聯翩。

西峰上景觀比比皆是, 有翠雲宮、蓮花洞、巨靈足、斧劈石、捨身崖等, 並伴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 峰上崖壁題刻遍佈, 工草隸篆, 琳琅滿目。 峰北絕頂處還有楊虎城將軍建的楊公塔, 塔上還有楊虎場的親筆題辭。 眾多的人文景觀與華山的奇峰峻嶺、幽谷險道、趣石秀木的結合卓然天成, 華山變幻多端的雲雨霧雪, 更是給人以恍若仙境的美感。

翠雲宮是華山上著名的道教宮觀, 裡面供奉的是寶蓮燈故事中的三聖母。 翠雲宮旁有一攔腰斷為三截的巨石, 石下空間宛如一位婦人仰臥時留下的印痕,

傳說中“劈山救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天上的三聖母愛上了書生劉彥昌, 便下凡私結姻緣。 三聖母因觸犯了天條, 被二郎神壓在了西峰的巨石之下。 其子沉香為了尋找母親, 不顧艱險來到了西嶽華山。 沉香來到華山後, 因不知母親被壓的位置, 便站在南峰的一個峰頭上哭喊母親。 山神被他的孝心感動, 指點迷津, 沉香執神斧劈開巨石救出母親。 後人將沉香呼喚母親的山峰稱為孝子峰, 腰斷的巨石稱為斧劈石。

站在這華山之巔, 我感受到了華山高峻雄偉的博大氣勢, 也領略到了如臨天界如履浮雲的神奇情趣, 但讓我感悟最深的是華山松頑強的生命力。 這些松樹生長于花崗岩的石縫、崖壁之中, 根莖下看不到一絲的土壤,

但這些松樹依然挺拔蒼莽、枝葉飄逸、四季常青。 其頂風傲雪, 頗有仙風道骨的松枝斜出樹幹, 無不令人讚歎。

由落雁峰、松檜峰和孝子峰組成的南峰是華山的最高峰, 古人尊稱它是“華山元首”。 登上南峰絕頂, 頓感天近咫尺, 頭頂白雲飄蕩, 腳下萬丈深壑, 耳邊風聲吹過, 此時的我如飄浮在雲端一般, 大有山高我為巔, 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只有在南峰上, 才能領略到華山的高俊與雄偉, 極目遠眺, 但見群山重疊起伏, 關中平原如帛如綿, 黃河渭水如絲如縷。

登山之人都以能攀上絕頂而引以為豪, 做為華山極頂的南峰當然也不例外, 凡登華山之人無不攀登南峰之巔。 而歷代的文人們來到這裡更是豪情大發, 因此峰頂之上的摩崖題刻更是琳琅滿目, 俯拾皆是。在南峰還有許多的景觀,這些景觀大多與老子的傳說有關,南峰上有南天門、朝元洞、老子峰、煉丹爐、八卦池、長空棧道、全真岩、避詔岩等眾多人文景觀。

從南峰下來,在去東峰的路上,途經一處東西兩岩相形成的一線天,這裡勢危坡陡,兩側石壁峭立,通道異常狹窄。由於山體內的積水在這滲出地表,山路到這也就顯得路滑多險。透過兩岩間的縫隙向外眺望,這一線的風景不禁讓人稱奇,高大的青松在這裂隙外筆直排列著,在睛空藍天白雲下,更顯巍峨壯觀。東面的岩壁懸空如覆,其間佈滿了窩狀的石穴,這裡就是華山的避詔岩。相傳,華山道士陳摶因熟諳諸家學,精通天文地理,知識淵博。宋太宗多次降詔召他入京輔政,陳摶為躲避皇帝的徵召而避居岩壁上的石穴中。

穿過南天門,拾階而上走到一塊三面臨壑懸空的石台,這一景點稱為“燕子銜表”。相傳,這裡是軒轅黃帝與神仙相會的地方。每到春夏時節,常有善男信女在此焚燒表紙祭天。燕子銜表右側的南天門石坊外,就是被喻為華山第一天險的“長空棧道”,長空棧道是華山派第一代宗師賀志真為遠離塵世靜修成仙,在絕壁上鑿孔楔石,並搭寬約30多釐米的木椽而築。長空棧道是一條極具誘惑力和挑戰性的棧道,它下面是萬丈深淵,僅靠一條鐵鍊作為抓手。

出南天門石坊至朝元洞是長空棧道的第一段,這段長約20米的路是依危崖鑿出的,崖上石壁有一條鐵鍊,靠危崖一面還有鐵鍊護攔。站在這裡向外遠眺,棧道對面的山峰延彎延起伏挺拔,強勁的山風撲面吹來,人幾乎有站不住的感覺。棧道下方的萬丈深淵深不見底,許多遊人在這裡就開始糾結是否前往危險的長空棧道。

朝元洞一條垂直向下的鋼條道就是長空棧道的第二段,在崖隙間橫貫著一根根鋼條,形如淩空懸梯,須挽索逐級而下。在此處凡意志不堅者都選擇了放棄,我系上保險繩抓著鐵索手腳並用地向下攀爬著。回頭放眼望去,壁立千仞的下面是深不見底的山谷,我被華山的險峻深深折服了,心裡想著此時若拴在鋼條上的保險繩一旦脫落,人將如無助的斷線風箏,栽落雲霧茫茫的萬丈溝壑。

我沿著崖隙淩空的懸梯,往下爬行了約10余米後,才來到了真正的險中之險的棧道上。這一段棧道是沿絕壁平行走向的,剛開始的一段棧道其實並不是道,而是築路者在峭壁上鑿出的,一個個狹窄的踏腳的石坑,這個地方讓很多遊人不敢向前而原路返回,但是不遠處就能看到由木板搭建的棧道了。

走過這一個個的石坑,棧道的另一段被稱為“九節臬臬椽”,它是用九節木椽搭成的一條長六七丈,寬不足一尺的棧道。築路者在峭壁上鑿出石孔,楔進石樁,石樁之間架三根木椽組成寬不過尺,外側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棧道。由於山高氣候多變,架設的木椽看上去像朽木一樣,被稱為“臬臬椽”。

單向行走在棧道上已是讓人感到驚恐萬分,更讓人心驚的是,這條單向行走就讓人捏汗的棧道還是雙向通行,遇到走到盡頭返回的遊客,雙方只能在這窄窄的木椽上緊貼著交換位置,人像就象螞蟻一樣密密匝匝地粘在鐵鍊上慢慢挪動。行走在長空棧道,那種刺激驚險歷歷在心,但只有以身試險之後,欣賞到絕美的懸崖奇險的風光和遊人們渡險的英姿,也是一種超然的享受。

在長空棧道的盡頭是一個寬敞的平臺,平臺邊生長著蒼翠的華山松,來到這方可平復一下剛才過棧道時而懸著的心。在這平臺之上建有道教神龕和古老的石室“賀祖洞”,據說,這間石室就是華山派第一代宗師元代全真派道士賀志真靜修的地方,這間石室是古代的先人在堅硬的岩石上一錘錘鑿出來的。

站在南峰與東峰交接的山口左右仰望,遠近山峰在晴朗的天空下青岫如畫,奇松雲岩相間互襯身姿,筆直的松風姿綽約,巍峨的峰直插雲霄。近處遠處削立的山崖如健美的肌骨,蒼勁而有力。崖間石壁上希疏的華山鬆緊貼岩上,遠望如苔蘚般矮小,與風雲相伴貽然自得。華山秀麗的風景不亞于黃山,而奇險處又勝過黃山。

東峰是華山風景最美的地方,東峰的東面是似若刀削斧截的絕壁,其險絕處不亞於西峰。但東峰的西面卻是青翠連綿的華山松青翠欲滴,其秀麗處又多於西峰,我觀後歎曰:“華山之險在西峰,華山之秀在東峰”。東峰頂的朝陽台,居高臨險,視野開闊,是華山觀日出的最佳處,每天晚上有不少的遊客夜登華山,專門到東峰觀日出。

下棋亭在東峰旁的一座獨立的小石峰上,它與東峰整體隔斷,只有通過險徑“鷂子翻身”才能到達。相傳,宋太祖趙匡胤與道士陳摶在這亭子裡下棋。前兩局結束後,宋太祖輸光了所帶的錢物,第三局又把華山輸給了道士。從此,華山便有了“自古華山不納糧,皇帝老子管不住”的說法,在亭中的石桌上還留有當年趙匡胤與陳摶下棋時的殘局。在晴好天氣,坐在下棋亭,四周群峰突兀,鬱鬱蔥蔥,白石的小亭像是飄浮在群巔之中,別有一番悠然心境。

中峰居東、西、南三峰中央,是依附在東峰西側的一座小峰,峰上林木蔥蘢,環境清幽。在中峰頂有一玉女祠,相傳這裡是春秋時秦穆公的女兒弄玉的修身之地,因此中峰也被稱為玉女峰。史志記載,秦穆公女弄玉姿容絕世,通曉音律,一夜在夢中與華山隱士蕭史笙簫和鳴,互為知音,後結為夫妻,雙方乘龍跨鳳來到華山。蕭史弄玉笙簫和鳴的神仙眷侶故事,引多少情侶羡慕嚮往,使華山又多出一份飄逸的神奇。

下得中峰後沿山路向北前行,此時的山間徐徐平緩,樹木濃蔭蔽日,環境非常清幽。行走於林蔭道間,上有團團綠蔭如傘如蓋,林中清新的空氣伴和著潮濕的輕風,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氣息。一陣微風拂過,風穿林間在耳畔留下陣陣松濤湧動之音,這一段大自然的天籟韻致,此起彼伏,如吟如詠,頓覺心曠神怡。

轉眼間,到了金鎖關前。如果從山下向上攀登,從山下的玉泉院開始登山,自古華山一條路的終點也就到金鎖關下,從金鎖關往上有多條路,可以通向東南西中四大主峰,金鎖關是華山上的一個分水嶺,有民謠說:“過了金鎖關,另是一重天”。關前僅有一米寬的的石階山路奇陡,金鎖關猶如一個巨人守衛著關口,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站在金鎖關前,北可觀錦雞守玉函的奇石,西能望老虎口的景觀。環周古松蒼翠,奇石林立,常有祥雲環繞,風光非常迤麗。在關內外的階梯護欄上掛滿了纏著紅綢絲帶的銅鎖,人們相信這裡是離天最近的地方,很多登山的紅塵男女們在這裡許下個心願,留下一把祈福的銅鎖,讓自己的心願在天穹間飄蕩並上達天庭,層層疊疊的紅綢絲帶隨風搖曳著,為險峻巍峨的華山增添了幾分柔情蜜意和浪漫氣息。

五雲峰在金鎖關與蒼龍嶺之間,是攀登東、西、南三峰的必經之地。這裡的攀山道路千折百回,別具一格,路兩邊青松成林,風景秀麗,松翠楓赤,山花耀目。因此處常有雲霧纏繞,在陽光的照耀下,雲霧與山光融為一體,猶如五色彩雲,故而得名。在這可以將華山龍脈盡收眼底,景色奇麗。

站立在觀景平臺,但見雲鋪深壑,絮掩危岩,茫茫無際,將千里風光淹沒在雲的汪洋大海中,真是妙在非海卻又似海。那遠處層層疊疊的峰巒隱現在雲端之上,如大海中的島嶼。這近處虛無縹緲的雲海又隨著清風拂動,時而舒展容顏,平鋪千里;時而波濤洶湧,上下翻騰;時而如一泄千里的激流;時而又似凝聚在山谷中的千頃絮棉,變幻無窮,綽約多姿。

五雲峰向下不遠處便是華山險道蒼龍嶺了,蒼龍嶺的坡度約45度,一條寬不足一米的通天石梯高高矗起在石脊上,石梯的兩旁是深不見底的絕壁。遊人拉著兩旁的鐵鍊,一步步地往上走,風仿佛是地底上吹上來似的,讓人有觸目驚心的感覺。據說在古時,蒼龍嶺還沒有石梯,僅在石脊上鑿了幾個足窩,兩邊又無樹枝藤蔓可以攀援,登峰者只有爬在石脊上,腳手並用才能到達峰。下嶺要退行,如騎龍背,驚險萬分。唐代詩人韓愈登頂華山後下到蒼龍嶺,只見兩旁深谷萬丈,雲霧彌漫,山風呼嘯,心中恐懼,無力下山,便寫封書信投下山去求救。

過都龍廟不遠處,我看到在山脊上的日月岩,日月岩是由兩塊巨大的石頭組成的,大的石頭代表“日”,小的則代表“月”。石上刻有“雲天弧光”四個字,據說在夜晚,這裡會出現一道非常耀眼的光。相傳武則天登華山時,看到這兩塊上頂青天、下臨空谷的日月石,就靈機一動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曌”字。過去要登日月岩需抓緊鎖鏈向上攀爬,如今在巨石的側面建有階梯,能輕鬆的登上石頂。

擦耳岩是爬華山的必經之路,聽其名字就能知道這裡的道路狹窄。如向上攀爬,左邊是深不見底的萬丈深淵,右邊則是向外凸出的懸崖絕壁。遊人行至此處,唯恐被右邊向外的山勢逼下懸崖,需身體緊貼崖壁側身而過,道路狹窄之處更是岩壁擦耳,所以名擦耳崖。現在擦耳崖的道路已修整,寬處可走兩人。但是到了狹窄處,仍能感受到當年的擦耳之險。

在擦耳崖與真武殿之間的空地上,有一座用華山花崗岩建造的六角攢頂飛簷斗拱石亭,亭中立有解放華山紀念碑,這是為紀念解放軍智取華山所立的。1949年,國民黨陝西保安第六旅旅長韓子佩在解放軍的打擊下,率領殘部百餘人逃上華山,企圖憑藉天險負隅頑抗。八名解放軍偵察兵在華陰群眾的幫助下,從黃甫峪攀上北峰,奇襲了北峰守敵,並接應大部隊上了華山,打破了“華山自古一條路”的傳說。

穿過供奉北方之神真武大帝的真武殿,便上到了北峰頂。北峰是華山五峰中最低的山峰,因其地理位置而成為華山的入山第一峰。峰頂是遙望華山東南西三峰的絕佳處,站在這裡遙望華山峰頂,東西兩峰壁立千仞,更高的南峰隱於其後,遠望華山峰頂猶如一個元寶。近處的擦耳崖、遠處的蒼龍嶺蜿蜒如龍,裸露的石塊如龍身上隆起的肌肉蒼勁而有力。山石縫間零星生長著的奇松蒼翠,更是讓靈秀的山川別有一番生氣。

北峰也是人文景觀彙集之處,這裡有真武殿、焦公石室、長春石室、玉女窗、仙油貢、神土崖、倚雲亭、老君掛犁處、鐵牛台等。在北峰之巔還赫然立著兩塊大石,石上刻有金庸手書的“華山論劍”和“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其實華山論劍是金庸以欹險雄峻的華山為背景,憑藝術想像力而創造出來的,在他的15部作品中,有13部提到了華山,寫到了華山派,展現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江湖畫卷,這足以見證了金庸有很深的華山情結。

我站在北峰山巔,望見眾山群抱,盡收眼底。觀得白雲悠悠,聽得松濤陣陣,享得涼風習習,頓覺心曠神怡,使人真正領略華山高峻雄偉的博大氣勢,享受如臨天界、如履浮雲的神奇情趣。感受到西嶽的壯麗山勢,奇秀的大自然與神奇的傳說已銘刻心間。

小貼士一:登華山建議要注意幾點:1、登華山一定要著軟底運動鞋,因為山路臺階較多,登山不但是對意志的考驗,也是體力的比拼。另外,手套、襪子、拐杖等則依個人而定; 2、登山前最好食用一些高熱量的食品和飲料,這樣能夠有效地增加體力,否則爬到一半就會體力不支;3、登華山十分容易口渴,但是途中切勿豪口大飲,小飲一下潤潤口最宜; 4、登山途中注意環保,產生的垃圾請勿亂扔,建議自己裝好帶回山下;5、華山嚴禁煙火,請吸煙的朋友們注意;6、攀爬棧道及石階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切記; 7、山頂溫差比較大,注意帶好衣物。8、路邊鐵索欄杆上的同心鎖較多,最好買雙手套戴上,以免被鎖弄傷;9、上山前最好買支登山手杖,如夜間登山,出發前在商店租只手電筒。

小貼士二:1、傳統登山路線是從玉泉院出發,經“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峽"和“老君犁溝”到北峰,從北峰南上,經“擦耳崖”、“蒼龍嶺”,過“金鎖關”,從這裡可分別前往東、中、南、西四峰。2、最輕鬆的登山路線是從遊客中心出發,至西峰索道下站乘索道直達西峰,遊覽西、南、中、東四峰後,過“金鎖關”,下“蒼龍嶺”至北峰,從北峰索道站下山。

小貼士三:如果是步行上山,這裡有登山資訊可供參考:從華山山腳→(7分鐘)玉泉院→(15分鐘)華山牌坊→(5分鐘)五龍橋(售票處)→(30分鐘)魚石→(20分鐘)五裡關→(15分鐘)石門→(25分鐘)毛女洞→ (15分鐘)雲門→(10分鐘)回心石→(10分鐘)千尺幢→(15分鐘)百尺峽→(25分鐘)擦耳石→(5分鐘)天梯→(5分鐘)禦道(蒼龍嶺)→(25分鐘)金鎖關→(8分鐘)五雲峰→(15分鐘)迎陽洞→(5分鐘)朝陽峰(東峰)→(35分鐘)南天門→(25分鐘)仰天池→(35分鐘)西峰→(12分鐘)中峰→(18分鐘)蒼龍嶺→(25分鐘)猢猻愁→(5分鐘)北峰→(2分鐘)索道→(4分鐘)山腳

俯拾皆是。在南峰還有許多的景觀,這些景觀大多與老子的傳說有關,南峰上有南天門、朝元洞、老子峰、煉丹爐、八卦池、長空棧道、全真岩、避詔岩等眾多人文景觀。

從南峰下來,在去東峰的路上,途經一處東西兩岩相形成的一線天,這裡勢危坡陡,兩側石壁峭立,通道異常狹窄。由於山體內的積水在這滲出地表,山路到這也就顯得路滑多險。透過兩岩間的縫隙向外眺望,這一線的風景不禁讓人稱奇,高大的青松在這裂隙外筆直排列著,在睛空藍天白雲下,更顯巍峨壯觀。東面的岩壁懸空如覆,其間佈滿了窩狀的石穴,這裡就是華山的避詔岩。相傳,華山道士陳摶因熟諳諸家學,精通天文地理,知識淵博。宋太宗多次降詔召他入京輔政,陳摶為躲避皇帝的徵召而避居岩壁上的石穴中。

穿過南天門,拾階而上走到一塊三面臨壑懸空的石台,這一景點稱為“燕子銜表”。相傳,這裡是軒轅黃帝與神仙相會的地方。每到春夏時節,常有善男信女在此焚燒表紙祭天。燕子銜表右側的南天門石坊外,就是被喻為華山第一天險的“長空棧道”,長空棧道是華山派第一代宗師賀志真為遠離塵世靜修成仙,在絕壁上鑿孔楔石,並搭寬約30多釐米的木椽而築。長空棧道是一條極具誘惑力和挑戰性的棧道,它下面是萬丈深淵,僅靠一條鐵鍊作為抓手。

出南天門石坊至朝元洞是長空棧道的第一段,這段長約20米的路是依危崖鑿出的,崖上石壁有一條鐵鍊,靠危崖一面還有鐵鍊護攔。站在這裡向外遠眺,棧道對面的山峰延彎延起伏挺拔,強勁的山風撲面吹來,人幾乎有站不住的感覺。棧道下方的萬丈深淵深不見底,許多遊人在這裡就開始糾結是否前往危險的長空棧道。

朝元洞一條垂直向下的鋼條道就是長空棧道的第二段,在崖隙間橫貫著一根根鋼條,形如淩空懸梯,須挽索逐級而下。在此處凡意志不堅者都選擇了放棄,我系上保險繩抓著鐵索手腳並用地向下攀爬著。回頭放眼望去,壁立千仞的下面是深不見底的山谷,我被華山的險峻深深折服了,心裡想著此時若拴在鋼條上的保險繩一旦脫落,人將如無助的斷線風箏,栽落雲霧茫茫的萬丈溝壑。

我沿著崖隙淩空的懸梯,往下爬行了約10余米後,才來到了真正的險中之險的棧道上。這一段棧道是沿絕壁平行走向的,剛開始的一段棧道其實並不是道,而是築路者在峭壁上鑿出的,一個個狹窄的踏腳的石坑,這個地方讓很多遊人不敢向前而原路返回,但是不遠處就能看到由木板搭建的棧道了。

走過這一個個的石坑,棧道的另一段被稱為“九節臬臬椽”,它是用九節木椽搭成的一條長六七丈,寬不足一尺的棧道。築路者在峭壁上鑿出石孔,楔進石樁,石樁之間架三根木椽組成寬不過尺,外側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棧道。由於山高氣候多變,架設的木椽看上去像朽木一樣,被稱為“臬臬椽”。

單向行走在棧道上已是讓人感到驚恐萬分,更讓人心驚的是,這條單向行走就讓人捏汗的棧道還是雙向通行,遇到走到盡頭返回的遊客,雙方只能在這窄窄的木椽上緊貼著交換位置,人像就象螞蟻一樣密密匝匝地粘在鐵鍊上慢慢挪動。行走在長空棧道,那種刺激驚險歷歷在心,但只有以身試險之後,欣賞到絕美的懸崖奇險的風光和遊人們渡險的英姿,也是一種超然的享受。

在長空棧道的盡頭是一個寬敞的平臺,平臺邊生長著蒼翠的華山松,來到這方可平復一下剛才過棧道時而懸著的心。在這平臺之上建有道教神龕和古老的石室“賀祖洞”,據說,這間石室就是華山派第一代宗師元代全真派道士賀志真靜修的地方,這間石室是古代的先人在堅硬的岩石上一錘錘鑿出來的。

站在南峰與東峰交接的山口左右仰望,遠近山峰在晴朗的天空下青岫如畫,奇松雲岩相間互襯身姿,筆直的松風姿綽約,巍峨的峰直插雲霄。近處遠處削立的山崖如健美的肌骨,蒼勁而有力。崖間石壁上希疏的華山鬆緊貼岩上,遠望如苔蘚般矮小,與風雲相伴貽然自得。華山秀麗的風景不亞于黃山,而奇險處又勝過黃山。

東峰是華山風景最美的地方,東峰的東面是似若刀削斧截的絕壁,其險絕處不亞於西峰。但東峰的西面卻是青翠連綿的華山松青翠欲滴,其秀麗處又多於西峰,我觀後歎曰:“華山之險在西峰,華山之秀在東峰”。東峰頂的朝陽台,居高臨險,視野開闊,是華山觀日出的最佳處,每天晚上有不少的遊客夜登華山,專門到東峰觀日出。

下棋亭在東峰旁的一座獨立的小石峰上,它與東峰整體隔斷,只有通過險徑“鷂子翻身”才能到達。相傳,宋太祖趙匡胤與道士陳摶在這亭子裡下棋。前兩局結束後,宋太祖輸光了所帶的錢物,第三局又把華山輸給了道士。從此,華山便有了“自古華山不納糧,皇帝老子管不住”的說法,在亭中的石桌上還留有當年趙匡胤與陳摶下棋時的殘局。在晴好天氣,坐在下棋亭,四周群峰突兀,鬱鬱蔥蔥,白石的小亭像是飄浮在群巔之中,別有一番悠然心境。

中峰居東、西、南三峰中央,是依附在東峰西側的一座小峰,峰上林木蔥蘢,環境清幽。在中峰頂有一玉女祠,相傳這裡是春秋時秦穆公的女兒弄玉的修身之地,因此中峰也被稱為玉女峰。史志記載,秦穆公女弄玉姿容絕世,通曉音律,一夜在夢中與華山隱士蕭史笙簫和鳴,互為知音,後結為夫妻,雙方乘龍跨鳳來到華山。蕭史弄玉笙簫和鳴的神仙眷侶故事,引多少情侶羡慕嚮往,使華山又多出一份飄逸的神奇。

下得中峰後沿山路向北前行,此時的山間徐徐平緩,樹木濃蔭蔽日,環境非常清幽。行走於林蔭道間,上有團團綠蔭如傘如蓋,林中清新的空氣伴和著潮濕的輕風,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氣息。一陣微風拂過,風穿林間在耳畔留下陣陣松濤湧動之音,這一段大自然的天籟韻致,此起彼伏,如吟如詠,頓覺心曠神怡。

轉眼間,到了金鎖關前。如果從山下向上攀登,從山下的玉泉院開始登山,自古華山一條路的終點也就到金鎖關下,從金鎖關往上有多條路,可以通向東南西中四大主峰,金鎖關是華山上的一個分水嶺,有民謠說:“過了金鎖關,另是一重天”。關前僅有一米寬的的石階山路奇陡,金鎖關猶如一個巨人守衛著關口,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站在金鎖關前,北可觀錦雞守玉函的奇石,西能望老虎口的景觀。環周古松蒼翠,奇石林立,常有祥雲環繞,風光非常迤麗。在關內外的階梯護欄上掛滿了纏著紅綢絲帶的銅鎖,人們相信這裡是離天最近的地方,很多登山的紅塵男女們在這裡許下個心願,留下一把祈福的銅鎖,讓自己的心願在天穹間飄蕩並上達天庭,層層疊疊的紅綢絲帶隨風搖曳著,為險峻巍峨的華山增添了幾分柔情蜜意和浪漫氣息。

五雲峰在金鎖關與蒼龍嶺之間,是攀登東、西、南三峰的必經之地。這裡的攀山道路千折百回,別具一格,路兩邊青松成林,風景秀麗,松翠楓赤,山花耀目。因此處常有雲霧纏繞,在陽光的照耀下,雲霧與山光融為一體,猶如五色彩雲,故而得名。在這可以將華山龍脈盡收眼底,景色奇麗。

站立在觀景平臺,但見雲鋪深壑,絮掩危岩,茫茫無際,將千里風光淹沒在雲的汪洋大海中,真是妙在非海卻又似海。那遠處層層疊疊的峰巒隱現在雲端之上,如大海中的島嶼。這近處虛無縹緲的雲海又隨著清風拂動,時而舒展容顏,平鋪千里;時而波濤洶湧,上下翻騰;時而如一泄千里的激流;時而又似凝聚在山谷中的千頃絮棉,變幻無窮,綽約多姿。

五雲峰向下不遠處便是華山險道蒼龍嶺了,蒼龍嶺的坡度約45度,一條寬不足一米的通天石梯高高矗起在石脊上,石梯的兩旁是深不見底的絕壁。遊人拉著兩旁的鐵鍊,一步步地往上走,風仿佛是地底上吹上來似的,讓人有觸目驚心的感覺。據說在古時,蒼龍嶺還沒有石梯,僅在石脊上鑿了幾個足窩,兩邊又無樹枝藤蔓可以攀援,登峰者只有爬在石脊上,腳手並用才能到達峰。下嶺要退行,如騎龍背,驚險萬分。唐代詩人韓愈登頂華山後下到蒼龍嶺,只見兩旁深谷萬丈,雲霧彌漫,山風呼嘯,心中恐懼,無力下山,便寫封書信投下山去求救。

過都龍廟不遠處,我看到在山脊上的日月岩,日月岩是由兩塊巨大的石頭組成的,大的石頭代表“日”,小的則代表“月”。石上刻有“雲天弧光”四個字,據說在夜晚,這裡會出現一道非常耀眼的光。相傳武則天登華山時,看到這兩塊上頂青天、下臨空谷的日月石,就靈機一動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曌”字。過去要登日月岩需抓緊鎖鏈向上攀爬,如今在巨石的側面建有階梯,能輕鬆的登上石頂。

擦耳岩是爬華山的必經之路,聽其名字就能知道這裡的道路狹窄。如向上攀爬,左邊是深不見底的萬丈深淵,右邊則是向外凸出的懸崖絕壁。遊人行至此處,唯恐被右邊向外的山勢逼下懸崖,需身體緊貼崖壁側身而過,道路狹窄之處更是岩壁擦耳,所以名擦耳崖。現在擦耳崖的道路已修整,寬處可走兩人。但是到了狹窄處,仍能感受到當年的擦耳之險。

在擦耳崖與真武殿之間的空地上,有一座用華山花崗岩建造的六角攢頂飛簷斗拱石亭,亭中立有解放華山紀念碑,這是為紀念解放軍智取華山所立的。1949年,國民黨陝西保安第六旅旅長韓子佩在解放軍的打擊下,率領殘部百餘人逃上華山,企圖憑藉天險負隅頑抗。八名解放軍偵察兵在華陰群眾的幫助下,從黃甫峪攀上北峰,奇襲了北峰守敵,並接應大部隊上了華山,打破了“華山自古一條路”的傳說。

穿過供奉北方之神真武大帝的真武殿,便上到了北峰頂。北峰是華山五峰中最低的山峰,因其地理位置而成為華山的入山第一峰。峰頂是遙望華山東南西三峰的絕佳處,站在這裡遙望華山峰頂,東西兩峰壁立千仞,更高的南峰隱於其後,遠望華山峰頂猶如一個元寶。近處的擦耳崖、遠處的蒼龍嶺蜿蜒如龍,裸露的石塊如龍身上隆起的肌肉蒼勁而有力。山石縫間零星生長著的奇松蒼翠,更是讓靈秀的山川別有一番生氣。

北峰也是人文景觀彙集之處,這裡有真武殿、焦公石室、長春石室、玉女窗、仙油貢、神土崖、倚雲亭、老君掛犁處、鐵牛台等。在北峰之巔還赫然立著兩塊大石,石上刻有金庸手書的“華山論劍”和“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其實華山論劍是金庸以欹險雄峻的華山為背景,憑藝術想像力而創造出來的,在他的15部作品中,有13部提到了華山,寫到了華山派,展現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江湖畫卷,這足以見證了金庸有很深的華山情結。

我站在北峰山巔,望見眾山群抱,盡收眼底。觀得白雲悠悠,聽得松濤陣陣,享得涼風習習,頓覺心曠神怡,使人真正領略華山高峻雄偉的博大氣勢,享受如臨天界、如履浮雲的神奇情趣。感受到西嶽的壯麗山勢,奇秀的大自然與神奇的傳說已銘刻心間。

小貼士一:登華山建議要注意幾點:1、登華山一定要著軟底運動鞋,因為山路臺階較多,登山不但是對意志的考驗,也是體力的比拼。另外,手套、襪子、拐杖等則依個人而定; 2、登山前最好食用一些高熱量的食品和飲料,這樣能夠有效地增加體力,否則爬到一半就會體力不支;3、登華山十分容易口渴,但是途中切勿豪口大飲,小飲一下潤潤口最宜; 4、登山途中注意環保,產生的垃圾請勿亂扔,建議自己裝好帶回山下;5、華山嚴禁煙火,請吸煙的朋友們注意;6、攀爬棧道及石階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切記; 7、山頂溫差比較大,注意帶好衣物。8、路邊鐵索欄杆上的同心鎖較多,最好買雙手套戴上,以免被鎖弄傷;9、上山前最好買支登山手杖,如夜間登山,出發前在商店租只手電筒。

小貼士二:1、傳統登山路線是從玉泉院出發,經“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峽"和“老君犁溝”到北峰,從北峰南上,經“擦耳崖”、“蒼龍嶺”,過“金鎖關”,從這裡可分別前往東、中、南、西四峰。2、最輕鬆的登山路線是從遊客中心出發,至西峰索道下站乘索道直達西峰,遊覽西、南、中、東四峰後,過“金鎖關”,下“蒼龍嶺”至北峰,從北峰索道站下山。

小貼士三:如果是步行上山,這裡有登山資訊可供參考:從華山山腳→(7分鐘)玉泉院→(15分鐘)華山牌坊→(5分鐘)五龍橋(售票處)→(30分鐘)魚石→(20分鐘)五裡關→(15分鐘)石門→(25分鐘)毛女洞→ (15分鐘)雲門→(10分鐘)回心石→(10分鐘)千尺幢→(15分鐘)百尺峽→(25分鐘)擦耳石→(5分鐘)天梯→(5分鐘)禦道(蒼龍嶺)→(25分鐘)金鎖關→(8分鐘)五雲峰→(15分鐘)迎陽洞→(5分鐘)朝陽峰(東峰)→(35分鐘)南天門→(25分鐘)仰天池→(35分鐘)西峰→(12分鐘)中峰→(18分鐘)蒼龍嶺→(25分鐘)猢猻愁→(5分鐘)北峰→(2分鐘)索道→(4分鐘)山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