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天走完了“一生”

這題目有點嚇人, 誰的一生這麼短暫, 兩天就走完了?這樣的疑問, 恰恰說明了一個人的一生是漫長的, 所以, 凡事不要那麼急,

慢慢思考, 慢慢走路, 慢慢說話, 慢慢相處, 慢慢成長……慢下來, 一切都來得及。

慢下來的觀點是這兩天一直陪伴我成長的農大教授張老師教授給我的, 也是她用兩天的時間陪伴我走完了“一生”。 這裡的“一生”, 指的是發展心理學知識中所涉及到的“一生”, 不是一個人的人生長度。

週末這兩天, 感覺自己的腦子有點不夠用了, 因為張老師所講的知識自己實在是太喜歡、太需要, 所以就拼命地吸收再吸收, 盡最大努力消化掉, 據為己有。 雖然這兩天挺熱, 但在整個學習過程中, 自己沒有一絲的倦怠, 自始至終保持高度的饑渴狀態, 既沒走神, 也不犯困, 一直跟著張老師的思路走。 這樣的學習狀態讓自己有點吃驚, 我覺得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張老師的課講的確實精彩, 二是發展心理學的知識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 實用, 接地氣, 學明白了, 融會貫通就可以拿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在兩天的學習過程中, 在我的腦海裡始終有兩個“小人”和我在一起, 一個是自己,

一個是兒子。

張老師開始講發展心理學概述的時候, 自己還沒什麼感覺, 只是期待趕快講到我最想瞭解的青春期的心理學知識, 因為我家有一個正處於青春期的兒子, 雖然兒子正處於青春期, 但孩子並沒有很明顯的叛逆跡象, 但我覺得自己應該提前儲備瞭解青春期特點的知識, 幫助孩子平穩度過一生中很重要的一個時期, 讓我和孩子都少走彎路, 甚至是不走彎路, 才好。

當張老師開始講嬰兒期的心理發展時, 兒子小時候可愛的小摸樣一下子就在自己的腦海裡蹦了出來。 因為當時沒有合適的人幫我看孩子, 所以自己休了一年的產假, 兒子一歲之前, 都是我自己帶的, 兒子一天也未曾離開過我, 兒子的一顰一笑,

一舉一動, 都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腦子裡。 那時候, 家裡還沒有電腦, 我在兒子睡覺的間隙, 就會給兒子寫成長日記, 把孩子一天裡的吃喝拉撒睡都一一記錄下來, 開始就是流水帳, 後來, 隨著孩子的長大, 真是一天一個樣子, 每天都有驚喜發生, 只要不是很累, 我都會用心記錄下來。 現在, 再拿出那些小本子翻翻, 兒子什麼時候開始會自己玩一會, 什麼時候會和我互動, 什麼時候會坐, 什麼時候會爬, 什麼時候會走, 什麼時候會叫媽媽……感覺除了滿滿的幸福, 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因為沒有過多的看護人, 兒子經常是自己在屋裡爬來爬去地玩, 家裡的所有物件都是他的玩具, 逮著什麼啃什麼。 記得當時為了防止他的小手伸進牆面上的插座裡,

我還專門用膠帶把所有插座全部封死, 然後, 整個家就是他的戰場了。 就這樣, 而在他10個月零7天的時候, 他竟敢扶著門框站了起來, 然後, 從這邊快速地挪到了那邊, 這個瞬間, 正好讓在廚房裡為兒子準備輔食的我捕捉到, 當時我的淚淚瞬間湧出了眼眶, 是激動, 更是幸福, 跑過去, 把兒子緊緊抱在懷裡, 半天沒鬆手, 兒子也開心地笑著, 好像也在為自己能獨自走路了而驕傲一樣。 從那以後, 兒子就會走路了, 因此, 我從沒有用學步帶拽著孩子學走路的經驗。

兒子一歲八個月上托兒所,從第一天去,就沒哭過,都是很高興的,在我的記憶裡,他從沒有不願去的時候,兒子給我的感覺就是,他上托兒所,就和媽媽每天上班是一樣的,是他應該做的事情。

兒子上了托兒所,感覺自己倍幸福,每天有老師、小朋友、家人陪著玩,每天會說很多的金句。只要是我陪著兒子,他一說出什麼有趣的話,我都會隨時記錄下來。後來,兒子很多有趣的話語都上過《萊鋼日報》的稚子趣言這個欄目。每當他的名言見報,我就會拿給他看,他就更來勁了,每說一句話,他就會讓我寫下來,甚至還會把他在托兒所裡學的兒歌改編成他認為很有意思的場景,也讓我給他寫下來,我把那個記錄本子的扉頁上寫上“**詩集”,兒子看到這個題目,眼睛裡是有光芒的。

兒子順利地度過了嬰兒期和幼兒期,成了一名小學生。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記憶力特差的人,所以自己上學之前的事情幾乎是空白,甚至是上小學的事情也不記得幾件,更別說找找自己幼年期受過什麼傷害了,一切歸零,啥也不記得了。

拿著兒子的成長日記,和張老師講的那些案例中的媽媽的做法比照,感覺自己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只能怪自己懂得太少。

上學後的兒子,適應能力一直很不錯,與老師、同學相處都很好,運動能力格外突出,但唯一不讓人省心的是學習。原來,我經常和兒子說一句話,孩子,你哪都好,就是學習不夠努力。這個現狀,一直讓我很苦惱,也是我們娘倆之間唯一的矛盾。

通過這兩天跟著張老師的學習,讓我明白了,兒子是在上小學的時候沒有真正學會學習,才導致了直到現在,他在學習上的習慣仍然不夠好,因為在學習上有障礙,所以他進步的就慢,甚至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惡性循環下來,孩子在學習上沒有成就感,他就更沒有前進的動力。原來,我們之間只要不提學習,好的和一個人一樣,一提學習就像仇人一樣,分外眼紅,水火不相容一般。現在明白了,孩子只有把自己發展到最好的狀態,才是他永恆的動力。兒子不喜歡學習,但他喜歡運動,他足球踢得好,籃球打的棒,短跑的速度也是了得,這些都是孩子優點,我原來對這些都是嗤之以鼻的,總認為一個學生,沒有高分,一切免談。

9月1日,兒子就是一名高中生了,並且是學習自己喜歡的足球專業,我不知道孩子的前景會怎樣,但我知道了自己現在該做的就是熱情地鼓勵孩子每一點點進步和努力,充分發揮孩子的特長,絕不再指責和抱怨,重塑孩子的成就感、價值感和自信心。

張老師說,媽媽平和的情緒勝過任何家教。

養育孩子是一趟單程旅行,沒有回程的票,即使犯了錯誤也無法彌補,只能怪自己懂得太少,學的太少。所以自己在青年期犯的錯誤,要在中年期進行補償,通過不斷的學習,有資格、有力量、有能量做孩子成長的教練,而不是保姆,使自己能夠在恰當地時候體面地突出父母的角色。

張老師說,愛青春期的孩子一份,他會回饋你十分的愛。青春期的用心陪伴,是為了以後放心地放手。

張老師講到中年期的心裡發展變化,我一直在對照自己和老頭的日常言行;說到老年期的心裡發展變化,我就在分析父母和婆婆的現狀。一一對照,發現我們做的都挺棒的!

就這樣,兩天的時間,在眼睛會笑的張老師的引領下,我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地走完了人的“一生”的心理發展過程,學了這麼多,讓我人生的幸福指數好像又生了一個格,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學習心理說的決心和信心,因為心理學既可以幫助自己,也可以幫助自己更嗨地幫助別人,多好的事。

感謝平易近人的張老師,感謝熱情洋溢的蘇老師,感謝一起修行的學友們,有你們真好!

兒子一歲八個月上托兒所,從第一天去,就沒哭過,都是很高興的,在我的記憶裡,他從沒有不願去的時候,兒子給我的感覺就是,他上托兒所,就和媽媽每天上班是一樣的,是他應該做的事情。

兒子上了托兒所,感覺自己倍幸福,每天有老師、小朋友、家人陪著玩,每天會說很多的金句。只要是我陪著兒子,他一說出什麼有趣的話,我都會隨時記錄下來。後來,兒子很多有趣的話語都上過《萊鋼日報》的稚子趣言這個欄目。每當他的名言見報,我就會拿給他看,他就更來勁了,每說一句話,他就會讓我寫下來,甚至還會把他在托兒所裡學的兒歌改編成他認為很有意思的場景,也讓我給他寫下來,我把那個記錄本子的扉頁上寫上“**詩集”,兒子看到這個題目,眼睛裡是有光芒的。

兒子順利地度過了嬰兒期和幼兒期,成了一名小學生。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記憶力特差的人,所以自己上學之前的事情幾乎是空白,甚至是上小學的事情也不記得幾件,更別說找找自己幼年期受過什麼傷害了,一切歸零,啥也不記得了。

拿著兒子的成長日記,和張老師講的那些案例中的媽媽的做法比照,感覺自己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只能怪自己懂得太少。

上學後的兒子,適應能力一直很不錯,與老師、同學相處都很好,運動能力格外突出,但唯一不讓人省心的是學習。原來,我經常和兒子說一句話,孩子,你哪都好,就是學習不夠努力。這個現狀,一直讓我很苦惱,也是我們娘倆之間唯一的矛盾。

通過這兩天跟著張老師的學習,讓我明白了,兒子是在上小學的時候沒有真正學會學習,才導致了直到現在,他在學習上的習慣仍然不夠好,因為在學習上有障礙,所以他進步的就慢,甚至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惡性循環下來,孩子在學習上沒有成就感,他就更沒有前進的動力。原來,我們之間只要不提學習,好的和一個人一樣,一提學習就像仇人一樣,分外眼紅,水火不相容一般。現在明白了,孩子只有把自己發展到最好的狀態,才是他永恆的動力。兒子不喜歡學習,但他喜歡運動,他足球踢得好,籃球打的棒,短跑的速度也是了得,這些都是孩子優點,我原來對這些都是嗤之以鼻的,總認為一個學生,沒有高分,一切免談。

9月1日,兒子就是一名高中生了,並且是學習自己喜歡的足球專業,我不知道孩子的前景會怎樣,但我知道了自己現在該做的就是熱情地鼓勵孩子每一點點進步和努力,充分發揮孩子的特長,絕不再指責和抱怨,重塑孩子的成就感、價值感和自信心。

張老師說,媽媽平和的情緒勝過任何家教。

養育孩子是一趟單程旅行,沒有回程的票,即使犯了錯誤也無法彌補,只能怪自己懂得太少,學的太少。所以自己在青年期犯的錯誤,要在中年期進行補償,通過不斷的學習,有資格、有力量、有能量做孩子成長的教練,而不是保姆,使自己能夠在恰當地時候體面地突出父母的角色。

張老師說,愛青春期的孩子一份,他會回饋你十分的愛。青春期的用心陪伴,是為了以後放心地放手。

張老師講到中年期的心裡發展變化,我一直在對照自己和老頭的日常言行;說到老年期的心裡發展變化,我就在分析父母和婆婆的現狀。一一對照,發現我們做的都挺棒的!

就這樣,兩天的時間,在眼睛會笑的張老師的引領下,我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地走完了人的“一生”的心理發展過程,學了這麼多,讓我人生的幸福指數好像又生了一個格,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學習心理說的決心和信心,因為心理學既可以幫助自己,也可以幫助自己更嗨地幫助別人,多好的事。

感謝平易近人的張老師,感謝熱情洋溢的蘇老師,感謝一起修行的學友們,有你們真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