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熊孩子養成記:高焦慮的家長呈現的是對撫養孩子的無能為力

男孩江笑揚, 7歲, 小學二年級。 在思維訓練課上無法給自己制定學習計畫, 因為他感覺自己不能做到, 哪怕是一個很簡單的小事情, 他也不相信自己能做到, 特別是不能做好。 於是他哭的一塌糊塗, 把計畫上的完成時限寫成“一百天”, 寫完了就使勁用橡皮擦掉, 再寫, 再哭著擦。 反復如此, 老師和小朋友的勸說都無效。 哭泣了半小時左右, 覺得自己還是做不到, 不得不哭鬧著放棄這個工作。

老師仔細詢問之下, 瞭解到, 因為家中三代獨子, 父母親既對笑揚寵溺非常, 又對他期待甚高。 而爸爸、媽媽自身都是初中畢業就參加工作了, 為了培養笑揚將來“能讀大學”, 在生活上各種退讓包辦, 以致于孩子從來不懂得要為自己的事情負責, 笑揚在生活中非常依賴爸爸、媽媽。 但在學習上, 爸爸媽媽又採取了高壓的手段, 對他要求嚴苛, 不允許犯一點點錯誤。 如果笑揚寫作業的時候,

某個字寫的稍微傾斜一點, 或者哪個筆劃寫的不到位, 盯在一邊的媽媽就會一邊訓斥一邊給擦掉, 要求重新寫好。

笑揚曾經也為自己的學習努力過, 但是他的學習成績總是不及班上學習最好的孩子。 每次他努力考到90分以上, 都會被爸爸媽媽罵“沒出息”, 可是考不到90分, 往往會挨一頓胖揍!努力用功, 爸爸、媽媽卻看不到, 只憑分數來決定對待孩子的態度, 笑揚的小臉上, 始終沒有笑容。

上學兩年以來, 笑揚已經內化了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 即便自己認真做了, 只要稍有不完美就會懊惱不煩怒、哭泣不止。 他不僅不知道如何面對有一點不完美的現實, 也不知道該為自己負責任。 而是一邊哭一邊抱怨, 指責身邊的人沒有提醒他, 把責任轉嫁到別人那裡去。

這個現象讓我們看到, 笑揚自身的發展被父母親的嚴格要求壓抑住, 使得他內心的力量不足以支持自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孩子心有餘而力不足, 既不滿足自己目前的表現又無法做的更好,

以至於拖遝推延各種藉口理由推卸責任, 在自己的事情上拖遝推延、挑剔抱怨, 在別人的事情上冷漠無感。

只有對生活缺乏掌控感的家長, 才會越加嚴苛對待孩子, 而他們自己又無法做出正確的榜樣, 在打罵訓斥之後, 沒有幫助孩子建立起一個恰當的行為模式,

孩子也就不知道怎麼面對學習。 當笑揚不知如何面對學習時, 他的學習目標不夠清晰, 認知也就不會靈活, 學習成績逐漸滑坡, 也就會更加不符合爸爸、媽媽的期待, 從而教養出家長們心目中無助又挑剔的熊孩子。

所以如果家長們感覺自己的孩子不擔事兒, 愛轉嫁責任, 那麼就要考慮他是否被剝奪了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權利。 如果家長們感覺自己的孩子對學習無感, 那麼就要考慮他是否被剝奪了對自己的學習說了算的權利。 如果家長們感覺自己的孩子是個熊孩子, 各種淘氣不靠譜, 就要考慮他是不是正面臨著一個無所適從的境地。

一味地要求成績、不顧孩子內心的感受,甚至無視孩子的努力,這樣的心態得是有多麼高的焦慮啊。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不管孩子的學習是一個極端,是我們做不到的。但是干涉太多同樣是問題。孩子的學習,我們幫忙即可,只要他們願意主動去學,不管成績如何,我們都要鼓勵他們為自己的努力感到自豪!

但願,家長們能夠掌控好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用每時每刻盯著孩子。能夠時時審視自己的狀態,覺察自己的心態,不要把太多的焦慮感堆積到孩子的身上去,那就是為孩子“減負”了。

一味地要求成績、不顧孩子內心的感受,甚至無視孩子的努力,這樣的心態得是有多麼高的焦慮啊。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不管孩子的學習是一個極端,是我們做不到的。但是干涉太多同樣是問題。孩子的學習,我們幫忙即可,只要他們願意主動去學,不管成績如何,我們都要鼓勵他們為自己的努力感到自豪!

但願,家長們能夠掌控好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用每時每刻盯著孩子。能夠時時審視自己的狀態,覺察自己的心態,不要把太多的焦慮感堆積到孩子的身上去,那就是為孩子“減負”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