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隋煬帝忘恩負義的決定為什麼反而成就了一位淩煙閣功臣?

在中國古代史上, 隋煬帝雖然是才華橫溢並且功業輝煌, 但他性格和政策上的問題也導致隋朝二世而亡, 本人也死於非命。 而“剛愎自用”和“刻薄寡恩”是隋煬帝諸多性格缺點中最突出的兩個, 但是這兩個缺點在後來卻成就了唐朝的一位淩煙閣功臣。

大業十一年(615年), 巡幸漠北的隋煬帝被東突厥重兵圍困在雁門郡(今山西省忻州市代縣)。 當時雁門郡的軍隊不僅少於東突厥, 而且儲備的糧草不足。 如果在四五十天內不能解圍, 那隋煬帝肯定要變成東突厥的階下之囚或者刀下之鬼了。

面對危機的形勢, 隋煬帝的小舅子、蕭皇后的弟弟蕭瑀提出了幾個辦法:一, 向東突厥可賀敦、隋朝派往和親的義成公主求助;二, 宣佈從此停止東征, 安撫軍心;三, 許諾解圍後給予重賞, 激發軍民的士氣和戰鬥力;四, 號召四方的隋軍前來勤王。

隋煬帝聽完蕭瑀提出的這幾個辦法後馬上便依計而行, 果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政治和軍事上都對東突厥形成了巨大壓力, 最終迫使東突厥解圍而去。 大難不死、驚魂未定的隋煬帝立刻離開雁門郡, 率領皇親國戚和文武百官退回了洛陽。

按理來說, 隋煬帝回到洛陽後應該對蕭瑀論功行賞。 可是刻薄寡恩的隋煬帝卻宣稱東突厥當時的威脅根本不大, 而蕭瑀卻聳人聽聞地借勢邀功並且迫使自己宣佈永遠不再東征, 實在是不可饒恕, 下令將蕭瑀貶為河池(今陝西鳳縣)太守。

救駕有功的蕭瑀被貶官外地, 隋煬帝此舉可以說是地道的忘恩負義了。 不過讓隋煬帝沒想到的是將蕭瑀貶到河池的決定, 正好讓蕭瑀後來成為最早追隨李淵的前隋舊臣之一。 以此為契機, 蕭瑀最後成為了唐朝的貞觀名相和淩煙閣功臣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