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朝沒有特權:宰相王安石進宣德門不下馬惹眾怒

宋神宗熙寧年間, 天命之年的王安石(1021~1086)被神宗皇帝任命為宰相, 大刀闊斧地進行體制改革。 正當變法如火如荼全面推進時, 發生了一件令神宗皇帝和王安石都十分意外的事件。

熙寧六年(1073年)上元夜, 王安石應邀陪同宋神宗到大內(皇宮)觀賞花燈, 地點是皇宮正門宣德門。 當年東京開封的宣德門類似於北京的天安門, 高大雄偉, 巍峨壯麗, 是門樓合一的建築, 故也稱宣德樓。 門前有開闊的廣場, 國家的重大慶典活動都在此舉行。 當晚, 神宗皇帝就要帶領班子成員登樓觀燈, 與民同樂。

此時的王安石因想皇帝所想急皇帝所急正受著宋神宗特別的恩寵, 躊躇滿志, 春風得意。 當他興致勃勃乘著高頭大馬直接駛進宣德門後, 不想這個看上去很平常的舉動竟惹了麻煩。 在這裡值守的太監張茂則先是沖他大聲叫停, 隨後示意守門衛士上前揪住為王安石牽馬的馬夫,

不由分說上來就是一陣拳腳, 同時擊打王安石的坐騎。 馬夫罵道:“瞎了狗眼啦, 這是王相公的馬!”張茂則呵斥道:“相公也是人臣, 難道要當胡作非為的王莽嗎?”原來, 張茂則如此膽大妄為仗的是這樣一個理由:王安石進宣德門不下馬, 屬於明顯違規。

一個當朝宰相居然遭下人如此侮辱, 王安石自然十分窩火, 馬上找到宋神宗給評理:“陛下, 門內下馬, 並非我王某開的先例, 先前隨同曾公亮宰相陪皇上進大內都這樣。 ”這一提醒, 神宗也覺得有理:“是嘛, 朕做親王時, 地位可是在宰相之下的, 不也是在門內下馬嗎?今天這事何故如此?”不料一向與王安石不對眼的老臣文彥博卻冷冷地甩出一句陰毒的話:“老臣從來只於門外下馬。

”言外之意這是當臣子的應該懂得的規矩, 難道就你王大宰相特殊?

不過宋神宗還是愛護王安石的, 他知道要實現理想中的改革目標離不了王安石。 但若明著偏袒老王, 又怕落人口實。 於是, 決定走符合“三公原則”的司法程式, 將此案移交開封府審理。

接手宣德門一案的是開封府判官梁彥明、推官陳忱。 這倆法官有政治頭腦, 深知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極端重要性, 於是, 毫不猶豫將門衛判處杖刑, 把兩個大膽狂徒打了個屁股開花。

事情至此, 本可以畫上句號了。 但王安石覺得這事並非偶然, 不然一個小小的門衛哪來這麼大的膽?所以強烈要求神宗皇帝徹查幕後指使。

宣德門一案由此在朝中大臣中引發熱議,

不少官員也毫不客氣地指責王安石的不是, 禦史蔡確就公開站出來為受冤屈的門衛辯護:“衛士的職責就是拱衛皇上, 王宰相不按規矩下馬, 衛士理應呵止他。 而開封府的倆判官也不是個玩意兒, 就知道仰高官鼻息, 不僅不秉公執法, 反而對衛士重打板子, 從今往後, 衛士誰還敢忠於職守?”

神宗一聽, 深感蔡大人所言亦不無道理, 然而要追究王安石的責任, 他無論如何也不幹, 他要維護王宰相的面子, 只為自己魂牽夢縈的改革大計。 但那兩個開封府的官員不能輕饒, 也不為別的, 只為了平息高幹中的不滿情緒。 於是拿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處理意見:對開封府的兩名失職官員各罰銅十斤。 這場沸沸揚揚的宣德門事件遂告平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