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864年8月6日,英國在香港創辦滙豐銀行

1864年8月6日(距今153年), 英國在香港創辦滙豐銀行, 亦譯“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或簡稱“香上銀行”。

1917年之滙豐銀行與海關毗鄰

最初由在華的英商太古、沙遜、怡和、美商旗昌、德商禪臣等英、美、法、德十大洋行共同發起組織,

後為英商壟斷, 成為英國在華經濟權益的代表, 是英國為控制舊中國金融市場, 在遠東所設的主要銀行之一。 總行設於香港, 開業後設分行於上海。 以後陸續在漢口、廈門、福州、天津、北京、廣州、青島、哈爾濱、大連、瀋陽、汕頭以及日本、東南亞各地設分支機搆。 該行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倫敦委員會。

1917年之滙豐銀行與海關毗鄰

滙豐銀行在華的主要活動為:

一、經營匯兌, 操縱外匯市價。

二、吸收中國人存款和發行銀行券、銀兩券兩種紙幣, 流通於香港、上海、廣州等處。

三、通過貸款, 控制中國政府的財政經濟命脈。

1939年上海滙豐銀行大廈, 當年為遠東第一大廈

到1911年, 滙豐銀行向清政府先後貸款達23000多萬兩, 並取得了關稅、鹽稅的收存權, 此外還承受中國鐵路借款。 到1936年, 該行在華資產已達15000萬美元, 占全行資產總值的44%, 直到抗日戰爭時, 仍保持在中國金融市場上的首要地位。 解放後, 在中國的分行除上海分行由中國政府指定經營外匯業務外, 其餘均已歇業。

滙豐銀行當年發行的貨幣

滙豐銀行是遠東和上海的金融領袖, 其上海分行大樓遠勝於它的香港總部大樓, 號稱“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最講究的一座建築”。 同時期, 滙豐銀行左側的海關大樓也是三次興建。

1927年, 海關大樓第三次建造, 其風格為晚期古典主義, 其規模不亞於滙豐銀行。 大樓頂部模擬倫敦大本鐘, 裝有“大清鐘”, 為彰顯中國主權的大樓, 即外灘地標性建築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