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僅說九字,主席肅然起敬提筆微改,如今直接指導我國外交

朱元璋稱吳王后,說:“爾朱升新安師儒,懷抱著述,及有元失馭,群雄擾攘……未幾兵會新安,爾察歷數,觀天文,擇主就聘,首陳三策,聯實嘉行。 ”為人子君, 遇到知己, 惺惺相惜, 感激涕零。

明代萬曆間程好禮說:“當高廟龍飛,聘侍軍門……令議禮樂征伐之事,其信任眷顧之隆,自韓國(李善長)、誠意(劉伯溫)而下,一時文臣莫及也。 ”

清代史家評論:“升于明興之初,參贊帷幄,兼知制浩,一切典制,多出其手,與陶安、宋鐮等名望相符。

毛主席說:張良助劉邦奪天下, 卻無政治視野, 未制定國百年昌盛之綱領, 不高明;諸葛亮文武雙全, 但出師未捷身先死,

未能助劉備統一全國, 不高明;劉伯溫只是公關做的好, 明朝開國功臣竟沒有他, 到最後勉強給了個三等伯。 帝王之師恐怕唯有朱升能勝任。

朱升

朱升何許人也?安徽休寧人, 活了72歲。 46歲前, 是一小有名氣的儒士;46歲後, 元朝為官;59歲深知元朝大限將至,

加之朱元璋親自登門, 感激涕零之下歸順朱元璋。 之後, 備受朱元璋器重, 他也不負眾望, 建言獻策, 助朱元璋攻克饒州, 打下處州, 佔領江州。 鄱陽湖大戰, 朱升奉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之理, 研究漢軍戰略部署, 掌握漢軍鄙陋, 提出火器先行、弓弩後發、短兵相見、直取黃龍之計, 以少勝多, 友諒終敗。

鄱陽湖之戰

1368年, 大明建立, 四海升平, 朱升被朱元璋拜為麾下謀士, 之後被授知制誥、同修國史、翰林學士, 他秉持“誓效智力以謀國,竭耿耿之丹衷”之初衷, 主持編制《女誡》、《齋戒文》等書籍。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國家安定正是分官進爵之時, 朱升卻以母親年邁需要回家盡孝為由, 給朱元璋寫了辭職信。 任朱元璋如何挽留依舊紋絲不動。

歷史就是這樣的偶然, 在他回家養老之後, 朱元璋便大開殺戒, 無數功臣淚流晴空, 史學家評論:朱升神機妙算比劉伯溫強多了。

不過, 這都算啥?朱升曾經提出9字治國綱領, 讓朱元璋刮目相看, 讓毛主席肅然起敬, 這才叫牛。 《皇明小史》記載了朱升的三字九策:“高築牆, 廣積糧, 緩稱王。 ”什麼意思?要鞏固根據地;然後發展經濟;最後, 槍打出頭鳥, 要耐得住寂寞, 但也要適時出擊佔據戰略主動權。 新中國成立, 吳晗編寫《朱元璋傳》引用了“高築牆, 廣積糧, 緩稱王”之說。 毛主席看後沉思良久, 做了稍微修改, 變成“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直接指導了我國的外交策略促成了我國的崛起和復興。

如今, 戰狼二火遍華夏, 觀眾願意為這部影片買單, 不僅僅因為這部電影增強了民眾的民族自豪感, 更是民眾對這個不稱王、不稱霸, 卻在關鍵時候挺身而出維護其子民的祖國之急切讚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