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馬伊琍打女兒手心文章向岳父哭著告狀,教養觀念不一致怎麼破?

不惑之年的馬伊琍, 最近憑藉《我的前半生》裡羅子君這個角色又狠狠地火了一把。

前幾天, 參加某節目, 從羅子君這個作女角色聊到了當媽媽後的成長。

她爆料說, 自己小時候接受父母嚴格教育, 犯錯誤經常被打。 當媽後就這樣懷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 對大女兒的管教也十分嚴格。

在外面拍戲的文章知道之後特心疼, 他立刻打電話給馬伊俐:“你怎麼可以打女兒!”

“就打個小手心, 至於嗎?”馬伊琍說著就把電話掛了。 然後, 文章又馬上打家裡的電話, 還哭著給岳父告狀:“她打我女兒……”

馬伊琍說, 雖然文章小時候也是被父母揍大的, 但是相似的成長經歷卻導致了不同的教養觀念。 和馬伊琍不同的是, 他不想讓女兒再遭受和自己一樣的童年經歷, 想要給女兒更加美好的童年, 所以堅決不讓馬伊琍打女兒。

其實, 在育兒過程中, 父母雙方教養觀念不一致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絕大多數父母都曾因為教養觀念不一致的事情而爭吵過。

本來無可厚非, 因為每個人的觀點就不盡相同, 更何況是在不同的原生家庭中長大的兩個人, 按照自己的成長經歷來養育孩子, 那麼教養觀念不一致也在所難免。

然而, 這個問題如果處理不好, 卻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好的影響。

容易養出沒規矩的孩子

教養觀念不一致最容易導致的一個問題, 就是規矩難立。

所以, 在給孩子立規矩的過程中, 全家人的態度都應一致, 即使有不同的意見, 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互相指責。 否則的話, 孩子很快會找到家長之間的“空子”, 甚至變得不明是非、不講道理, 難以教育, 這種局面一旦形成,

想要扭轉就會更加困難。

容易養出 “心機”寶寶

另一方面, 教養觀念不一致還容易養出從小便會察言觀色的“心機”寶寶。 這個問題在隔代教養家庭尤其明顯。

有位媽媽曾經給積木育兒留言:

我的寶寶太有‘心計’了, 他總能看出來誰能對他的要求逆來順受。 平時奶奶是最慣著他的, 我和爸爸會對他要求比較嚴格。

所以, 每次我和爸爸在家, 他都能遵守約定, 看電視每次只看20分鐘。 可只要我們上班去了, 他就會經常會一看一小時, 奶奶根本管不住他。

當然, 除了老人, 可能家裡的爸爸/媽媽, 也會成為比較溺愛孩子的一方。 只要有一個大人在很多時候無原則地滿足寶寶的需求, 都可能導致孩子在不同的大人面前表現差別非常大的現象。

那麼, 在育兒過程中, 我們要怎麼避免教養觀念不一致帶來的問題呢?

❶可以有爭論, 但不要有爭吵

在孩子的教養過程中, 如果出現了爭論, 或出現了爭吵, 該怎麼辦?

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接觸爭論, 爭論不怕, 可以讓孩子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 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但是不要爭吵, 尤其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得面紅耳赤。

孩子會學到一點, 那就是“誰的聲音大誰就贏了”。 其實, 有時候我們看到小孩子外出的時候, 有些小孩兒特別霸道, 他會跟別人搶玩具, 還會很大聲地說話。 這時候, 其他的孩子就不敢吭氣了。 所以, 他就會更加堅定地認為“誰的聲音大誰就贏了”。

但是, 當我們長大成人後, 一定會知道“並不是誰的聲音大,

誰就能贏”, 反而是聲音越大, 越容易出問題。 所以, 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聽到爭論, 但是不要讓寶寶聽到爭吵。

❷確定養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在孩子的教養過程中, 如果爸爸媽媽就有很多意見是相左的, 該怎麼辦?

首先, 一定要確定一個“第一責任人”, 即負責寶寶的吃喝拉撒睡, 以及生理上的需求滿足, 並給寶寶一個正確的引導——這個引導者一定要是這個第一責任人來做, 我建議由爸爸媽媽來擔當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如果爸爸媽媽覺得, 自己不能夠擔當, 自己還比較年輕, 自己都沒有做好當父母的準備, 就有了孩子, 而又覺得爺爺奶奶, 或者姥姥姥爺可以充當這樣的角色, 也沒有問題。 但是, 等到孩子上幼稚園以後, 爸爸媽媽一定要把這個“棒”接過來。

如果確定好了“第一責任人”,那必須要明白的一件事情就是:即使遇到再大的分歧,也要由第一責任人做最後的判定。

比如,“第一責任人”說寶寶現在不許吃手,那麼,其他家庭成員都要堅定地說“寶寶現在就是不能吃手”。如果“第一責任人”說孩子現在就是吃手的年齡,讓他吃手。那麼,其他家庭成員都要遵守這個規則,即使是他不在場的情況下,也不能隨意打破。

❸ 保持自我成長

除了確定“第一責任人”的原則外,還有就是這個“責任人”必須有一個開放、穩定的心態,虛心聽取其他家人的建議,並不斷學習,保持自我成長。育兒先育己,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更應如此。

在這點上,馬伊琍其實做得不錯。她坦言,二女兒出生後,自己的教育理念有所變化——兩個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讓她意識到,用體罰的方式並不能“管好”孩子,她開始學著用平等的方式更加成熟地對待女兒。

她說,當初對大女兒艾瑪講的那些道理,可能對一歲多的孩子來說有點早了,“禮貌和規矩是兩回事,她拿飯碗扣在自己腦袋上可能就是因為好玩,如果換做別的家長,可能會認覺得她很有創造力呢。而我卻認為她在浪費糧食,還給她扣了個帽子上去,打了她手心,其實我後來也挺後悔的。”

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怎麼養孩子,我們都需要學習,我們需要自我成長。

這樣,孩子才能在一個更穩定的環境下,跟著父母一起成長。

來源 | 積木育兒 ID | jingguanyuer

爸爸媽媽一定要把這個“棒”接過來。

如果確定好了“第一責任人”,那必須要明白的一件事情就是:即使遇到再大的分歧,也要由第一責任人做最後的判定。

比如,“第一責任人”說寶寶現在不許吃手,那麼,其他家庭成員都要堅定地說“寶寶現在就是不能吃手”。如果“第一責任人”說孩子現在就是吃手的年齡,讓他吃手。那麼,其他家庭成員都要遵守這個規則,即使是他不在場的情況下,也不能隨意打破。

❸ 保持自我成長

除了確定“第一責任人”的原則外,還有就是這個“責任人”必須有一個開放、穩定的心態,虛心聽取其他家人的建議,並不斷學習,保持自我成長。育兒先育己,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更應如此。

在這點上,馬伊琍其實做得不錯。她坦言,二女兒出生後,自己的教育理念有所變化——兩個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讓她意識到,用體罰的方式並不能“管好”孩子,她開始學著用平等的方式更加成熟地對待女兒。

她說,當初對大女兒艾瑪講的那些道理,可能對一歲多的孩子來說有點早了,“禮貌和規矩是兩回事,她拿飯碗扣在自己腦袋上可能就是因為好玩,如果換做別的家長,可能會認覺得她很有創造力呢。而我卻認為她在浪費糧食,還給她扣了個帽子上去,打了她手心,其實我後來也挺後悔的。”

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怎麼養孩子,我們都需要學習,我們需要自我成長。

這樣,孩子才能在一個更穩定的環境下,跟著父母一起成長。

來源 | 積木育兒 ID | jingguanyuer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