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火雞小科普」i5

說來慚愧, 評測室開了這麼久, 測試了很多款機器, 然而高性能的低壓核顯機型卻一個都沒有拿到過, 導致我們在這方面的資料一直在缺失。

最近這個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 我們拿到了一款搭載高性能核顯低壓U的超極本, 廢話不多說, 直接開始看看它的參數和性能表現吧。

這款低壓CPU為i5-6267U, 六代Skylake架構, BGA封裝不可更換。 雙核四執行緒, 支援Intel睿頻加速技術, 主頻2.9GHz最大睿頻3.3GHz, L3緩存4MB。 14nm制程, 熱設計功耗28W。

對比一般的低壓CPU, 以最常見的i5-7200U為例, i5-6267U在TDP上增大了很多, 從一般的15W加到28W, 雖然6267U落後一代但最大睿頻還多了一點。 L3緩存上6267U達到了4M, 這是一般低壓i7才有的規格, 確實很罕見。

其實除了那些, 6267U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區別, 就是它有L4緩存, 容量64MB。 這就是當年Intel大吹特吹的eDRAM,

性能上比記憶體高一些, 但沒有L3好, 採用eDRAM主要是為了核顯性能的發揮, 似乎CPU的正常使用無法調用eDRAM。

HWINFO截圖, CPU是正式版產品, 封裝為BGA1356, S-SPEC為SR2JK, 步進BA, 最低倍頻4x。 指令集方面沒有不同, 封裝也是一樣的。

AIDA64裡的CPUID截圖, 可以看到睿頻為33x/31x, 剛好都是比6700HQ多3個倍頻。 短時睿頻功耗限制35W, 持續時間28秒, 長時睿頻功耗限制35W, 測試機算是多加了點TDP, 這樣不至於限制到性能的發揮。

對比7200U, 6267U主要是功耗上的優勢, 這樣就可以給核顯有足夠的功耗去跑性能。 雙核睿頻上兩者都是3.1GHz, 所以在CPU性能上, 估計這兩者差距不大。

看完CPU, 現在看看核顯的參數。

其實我很想叫它HD550,不過由於它帶了eDRAM,Intel就把首碼改成了Iris,所以實際正確叫法是Iris550。GT3e架構,有48個EU,比一般的HD520/620多了一倍,基礎頻率350MHz最大睿頻1050MHz,最大睿頻和CPU型號有關,如果是i7的話還能再高50-100MHz。

AIDA64裡識別的資訊要多一些.

使用GPU-Z中自帶的小渲染,Iris550實際最大頻率只有1GHz,無論何時也不會到1050MHz,有虛標的嫌疑。而且此時的核顯功耗已經快到17W,這已經超出一般低壓U的TDP(15W)了,看來6267U給28W的TDP不無道理。

接下來是性能表現,先看CPU的

這個6267U雖然雙核睿頻和7200U一致,但實際性能上比7200U還稍微好了一點,這主要歸功於單核睿頻多了0.2GHz。而且那個7200U的資料測試是採用了有獨顯的超薄本,如果是一般的純核顯超極本,在3Dmark物理分中7200U的表現還要更差一些。

所以說,低壓雙核的單核睿頻高還是有那麼點意義的,6267U比7200U領先了一點。

下面看看核顯的表現

不愧是高性能核顯,Iris550相比HD630提升了47%,只比940MX低了14%。HD630的測試資料是標壓4核i7-7700HQ的表現,如果換成是i5-7200U裡的HD620,這個性能至少還得縮水20%,這樣的話Iris550就比一般的超極本性能好了80%以上,差距還是相當大的。不過,即便Iris550提升了這麼多,對比其他的獨顯,它還是太弱了。低功耗版的MX150比它高了57%,960M比它高了1.4倍,而M1050則高了2.4倍。看整體直條圖比較就知道,Iris550還是墊底的水準,即便它已經是“高性能核顯”了。實際上,測試機給了35W的功耗,這個發熱已經比i5 7200U+低功耗版MX150的超薄本要高了,而剛才的性能表現表明,7200U+MX150的組合更合理,因為它的性能要明顯好於6267U+Iris550。這就是高性能核顯筆記本最尷尬的地方。論性能,Iris550幹不過MX150低功耗版,論發熱,它也幹不過7200U+MX150的組合,最最要命的是,它很貴,很可能比7200U+MX150還貴。那它的出現是為了啥?可能是當年並沒有MX150這樣的能耗比很高的顯卡,Intel畢竟還是想在顯卡上有所發展,從酷睿一代到六代,消費級處理器最大的變化就是核顯,前幾代的性能提升令人刮目相看,以前的核顯真的只是“亮機”,現在好歹能滿足絕大部分日常需求了。所以這就讓Intel一點點膨脹,想要讓核顯取代一部分“低端獨顯”。4代酷睿的時候,Intel引進了Iris核顯,當年的HD5200是40EU+128M eDRAM,性能直逼GT650M。不過那個時候Iris已經暴露上述的問題,價格巨貴不說,發熱特別大,趕得上GT650M的時候,發熱已經比GT650M高了很多,峰值會非常嚇人,遠超47W的TDP,所以正常鎖TDP的HD5200,其性能也就比GT640M好了點而已。因此,Intel的核顯只有在規格不高,沒有eDRAM的情況下,有著較好的表現,功耗沒那麼大,性能也還可以。一旦走向堆規格加性能的道路,其表現並不如直接用獨顯好,畢竟nvidia和AMD在顯卡方面已經積累了很多年的經驗。很多高性能核顯本在4代酷睿退市後就基本停產了,被坑過的OEM大多都打死不做第二代,轉而走向低壓U+低功耗獨顯的設計。Intel也比較識趣,從7代酷睿開始也取消了部分高性能核顯的處理器型號,比如移動版標壓4核已經沒有了7980HQ。未來的高性能超薄本,還是需要獨顯來撐起它的性能。

其實我很想叫它HD550,不過由於它帶了eDRAM,Intel就把首碼改成了Iris,所以實際正確叫法是Iris550。GT3e架構,有48個EU,比一般的HD520/620多了一倍,基礎頻率350MHz最大睿頻1050MHz,最大睿頻和CPU型號有關,如果是i7的話還能再高50-100MHz。

AIDA64裡識別的資訊要多一些.

使用GPU-Z中自帶的小渲染,Iris550實際最大頻率只有1GHz,無論何時也不會到1050MHz,有虛標的嫌疑。而且此時的核顯功耗已經快到17W,這已經超出一般低壓U的TDP(15W)了,看來6267U給28W的TDP不無道理。

接下來是性能表現,先看CPU的

這個6267U雖然雙核睿頻和7200U一致,但實際性能上比7200U還稍微好了一點,這主要歸功於單核睿頻多了0.2GHz。而且那個7200U的資料測試是採用了有獨顯的超薄本,如果是一般的純核顯超極本,在3Dmark物理分中7200U的表現還要更差一些。

所以說,低壓雙核的單核睿頻高還是有那麼點意義的,6267U比7200U領先了一點。

下面看看核顯的表現

不愧是高性能核顯,Iris550相比HD630提升了47%,只比940MX低了14%。HD630的測試資料是標壓4核i7-7700HQ的表現,如果換成是i5-7200U裡的HD620,這個性能至少還得縮水20%,這樣的話Iris550就比一般的超極本性能好了80%以上,差距還是相當大的。不過,即便Iris550提升了這麼多,對比其他的獨顯,它還是太弱了。低功耗版的MX150比它高了57%,960M比它高了1.4倍,而M1050則高了2.4倍。看整體直條圖比較就知道,Iris550還是墊底的水準,即便它已經是“高性能核顯”了。實際上,測試機給了35W的功耗,這個發熱已經比i5 7200U+低功耗版MX150的超薄本要高了,而剛才的性能表現表明,7200U+MX150的組合更合理,因為它的性能要明顯好於6267U+Iris550。這就是高性能核顯筆記本最尷尬的地方。論性能,Iris550幹不過MX150低功耗版,論發熱,它也幹不過7200U+MX150的組合,最最要命的是,它很貴,很可能比7200U+MX150還貴。那它的出現是為了啥?可能是當年並沒有MX150這樣的能耗比很高的顯卡,Intel畢竟還是想在顯卡上有所發展,從酷睿一代到六代,消費級處理器最大的變化就是核顯,前幾代的性能提升令人刮目相看,以前的核顯真的只是“亮機”,現在好歹能滿足絕大部分日常需求了。所以這就讓Intel一點點膨脹,想要讓核顯取代一部分“低端獨顯”。4代酷睿的時候,Intel引進了Iris核顯,當年的HD5200是40EU+128M eDRAM,性能直逼GT650M。不過那個時候Iris已經暴露上述的問題,價格巨貴不說,發熱特別大,趕得上GT650M的時候,發熱已經比GT650M高了很多,峰值會非常嚇人,遠超47W的TDP,所以正常鎖TDP的HD5200,其性能也就比GT640M好了點而已。因此,Intel的核顯只有在規格不高,沒有eDRAM的情況下,有著較好的表現,功耗沒那麼大,性能也還可以。一旦走向堆規格加性能的道路,其表現並不如直接用獨顯好,畢竟nvidia和AMD在顯卡方面已經積累了很多年的經驗。很多高性能核顯本在4代酷睿退市後就基本停產了,被坑過的OEM大多都打死不做第二代,轉而走向低壓U+低功耗獨顯的設計。Intel也比較識趣,從7代酷睿開始也取消了部分高性能核顯的處理器型號,比如移動版標壓4核已經沒有了7980HQ。未來的高性能超薄本,還是需要獨顯來撐起它的性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