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春秋時期,齊國一個古老的故事—晏相國三氣齊景公

一、齊景公晚年情感代替了理智

齊景公晚年, 家裡最令他開心的是一雙兒女:安孺子和少姜。 少姜是最小的女兒, 他愛若明珠。 當時吳王闔閭伐楚大勝, 威震諸侯, 他想乘勢入侵齊國, 按照伍子胥的建議, 先禮後兵, 闔閭派人向齊國為兒子求婚。 七十多歲的齊景公立刻明白:善者不來, 來者不善, 只有同意。 少薑出嫁後, 沒多久就死在了吳國。 那五個公子:陽生、鋤、嘉、駒、黔, 都虎視眈眈盯著侯位繼承權, 至於父子情、家庭溫暖, 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唯一給他晚年帶來快樂的, 只剩下這個四五歲的小兒子了, 他真想立安孺子為世子。

齊景公的確很生氣啊!

二、第一氣:刀子嘴, 刺耳話, 噎死人

如今到了暮年, 景公把死亡看的越來越重, 這特別是獨處的時候。 這也是人之常情, 因此, 這一陣子, 他除了與小兒子安孺子玩耍, 天天就帶著幾位近臣走出臨淄城, 到處轉悠, 也算是國內日日遊吧。

這天他又帶著晏嬰, 出遊到了公家苑囿中的一座山丘上。 站在丘頂, 向北望去, 霧色蒼茫中矗立的是巍巍的臨淄城。 景公一聲長歎:“唉!假如人永遠不會死去, 情景會是怎樣的呢?”

這是許多處在高位的人接近暮年的感想, 既慨歎人生短暫, 又留戀顯赫的職位。

站在身邊的晏子附和兩句, 兩人也許會繼續交流下去。 但晏嬰是怎樣說的呢?

晏子拱手施禮說道:“國君您怎麼能這樣說?人生於自然, 歸於自然, 上帝這樣安排對於人類來說就是行善, 因此不同的人安排有不同的死亡方式:那些有仁愛之心的人安然離世, 而那些殘暴不仁、寡恩少義之人, 臨死也要遭受懲罰與煎熬。 假如人都不會死去, 丁公、太公永遠是大齊的國君,

後來的桓公、襄公、文公、武公都成了輔佐大臣, 國君您只有手握鋤頭, 弓腰曲背, 沒明沒夜在田間勞作的份了。 這時您會怎樣想?是希望他們都早點死去, 還是祝願自己早死早托生?”

一張刀子嘴, 一段刺兒話, 把老頭子氣的臉都變成了紫色。

晏相國知識太淵博了

三、第二氣:景公想過一把“天子”癮, 晏子冷嘲熱諷阻擋

你說晏子是有意讓景公不開心嗎?肯定不是, 晏嬰的一生每時每刻都在為姜氏齊國的興亡操心。 正因為太投入, 他對景公有點“恨其不爭”的心理, 所以每一件事、每一句話, 都以齊太公、齊桓公的高標準要求。 這就是晏嬰不講方式、地點、時間, 對景公批講的原因了。

景公正在慪氣, 這時, 只見一輛六匹馬拉的豪華專車呼嘯而來。 景公問“這是誰啊?”

晏嬰回答:“那會是誰?大夫梁丘據。 ”

景公問:“你咋知道?”

晏嬰說:“不顧馬匹死活, 敢在大暑天, 當著國君的面驅車狂奔, 只有梁丘據。 ”

周天子駕六, 這是規矩。 景公不吃驚, 不呵斥, 很明顯:事先梁丘據提出, 讓景公也體驗一下天子出遊的大氣派,

景公默許了。

景公說:“梁丘據與寡人很默契啊!”

晏嬰說:“這只能說有共同點, 怎能算是默契呢?默契是同聲相對, 同氣相求。 比如國君喜歡甜的, 臣喜歡酸的;國君喜歡偏淡味道, 臣喜歡偏鹹味道, 這才是默契。 你們倆只能算是有共同特點, 不能算是君臣之間的默契!”, 景公又氣的臉紅脖子粗, 看來坐天子駕六的馬車, 體驗一把是不行了, 乾脆頭一扭, 不搭理晏子了。

齊景公暮年心事多

四、第三氣:晏子借彗星出現批講,景公不痛快了一整天

幾個人在野外轉悠,很快夜幕降臨。景公抬頭向西看,一顆彗星一閃消失。老頭子心裡咯噔一下,連忙讓人把伯常騫叫來,讓他燒香祈禱,趕走彗星,祛除晦氣。

晏子說:“這有必要嗎?這是上天的明示。日月變化無常;風不調雨不順;彗星時常出現,都是上天感受到民不聊生,所警示人們的不詳徵兆,是對執政者進行提醒、警告。現在挽救的唯一辦法是選賢任能,接受忠臣諫議,把精力投入到國政上。如果國君您還是整天沉湎於飲酒、享樂,任用諂諛之人,遠離忠臣賢良,不只彗星,上天還會出現更多的不吉徵兆!”景公不待聽完,已經又氣的臉紅脖子粗了。

彆彆扭扭轉悠到半夜,景公心說:你有口才,不理你就是了。手一揮,幾輛馬車連夜趕回臨淄城!

不痛快了一天,回宮

五、景公心目中的晏嬰與梁丘據

晏嬰作為相國,知識淵博,人品高潔、正直,不愧當代君子;他為國擔憂,殫精竭慮,景公也看的非常清楚,可就是一條:自從自己繼位以來,很少聽到晏嬰肯定過自己。總是告誡、提醒、借古論今。景公怕晏嬰,但幾乎大小事情又離不開晏嬰。景公暮年,晏子贊成老大公子陽生為世子,堅決反對立安孺子。

梁丘據與晏嬰就像一對矛盾。晏嬰經常是矛,梁丘據經常盾。老頭子最需要安慰的時候,梁丘據出現了;需要及時行樂的時候,梁丘據給他準備好了一切;最想瞌睡的時候,梁丘據及時送來枕頭。梁丘據迎合景公的心思,贊成廢陽生,立安孺子為世子。

晏嬰一直把梁丘據界定為諂諛之人,每每告誡景公,總有所指;梁丘據從來沒有主動向晏嬰進攻過。他靠對晏子的躲避退讓和對景公的取悅,和晏嬰一樣,成了景公身邊難以離開的近臣。

六、景公一直到晏嬰離世才感到後悔

三次受氣,景公出遊再也不帶晏嬰了。遊玩、飲酒、享樂成了每日主要工作。晏子一病不起。國家越來越混亂,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困苦,田氏家族越來越得人心。晏子離世,老頭子才有所醒悟,手扶晏子的靈柩大哭:“我的大齊啊,夫子離寡人而去,以後誰還會天天糾正我的過失呢?”

廢話:就你那鐵絲穿豆腐,提不起來的德行,誰有那淡閒心批評你呢?

景公死後,田氏家族殺死世子安孺子,最終取代姜氏,開啟田齊時代!

齊景公暮年心事多

四、第三氣:晏子借彗星出現批講,景公不痛快了一整天

幾個人在野外轉悠,很快夜幕降臨。景公抬頭向西看,一顆彗星一閃消失。老頭子心裡咯噔一下,連忙讓人把伯常騫叫來,讓他燒香祈禱,趕走彗星,祛除晦氣。

晏子說:“這有必要嗎?這是上天的明示。日月變化無常;風不調雨不順;彗星時常出現,都是上天感受到民不聊生,所警示人們的不詳徵兆,是對執政者進行提醒、警告。現在挽救的唯一辦法是選賢任能,接受忠臣諫議,把精力投入到國政上。如果國君您還是整天沉湎於飲酒、享樂,任用諂諛之人,遠離忠臣賢良,不只彗星,上天還會出現更多的不吉徵兆!”景公不待聽完,已經又氣的臉紅脖子粗了。

彆彆扭扭轉悠到半夜,景公心說:你有口才,不理你就是了。手一揮,幾輛馬車連夜趕回臨淄城!

不痛快了一天,回宮

五、景公心目中的晏嬰與梁丘據

晏嬰作為相國,知識淵博,人品高潔、正直,不愧當代君子;他為國擔憂,殫精竭慮,景公也看的非常清楚,可就是一條:自從自己繼位以來,很少聽到晏嬰肯定過自己。總是告誡、提醒、借古論今。景公怕晏嬰,但幾乎大小事情又離不開晏嬰。景公暮年,晏子贊成老大公子陽生為世子,堅決反對立安孺子。

梁丘據與晏嬰就像一對矛盾。晏嬰經常是矛,梁丘據經常盾。老頭子最需要安慰的時候,梁丘據出現了;需要及時行樂的時候,梁丘據給他準備好了一切;最想瞌睡的時候,梁丘據及時送來枕頭。梁丘據迎合景公的心思,贊成廢陽生,立安孺子為世子。

晏嬰一直把梁丘據界定為諂諛之人,每每告誡景公,總有所指;梁丘據從來沒有主動向晏嬰進攻過。他靠對晏子的躲避退讓和對景公的取悅,和晏嬰一樣,成了景公身邊難以離開的近臣。

六、景公一直到晏嬰離世才感到後悔

三次受氣,景公出遊再也不帶晏嬰了。遊玩、飲酒、享樂成了每日主要工作。晏子一病不起。國家越來越混亂,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困苦,田氏家族越來越得人心。晏子離世,老頭子才有所醒悟,手扶晏子的靈柩大哭:“我的大齊啊,夫子離寡人而去,以後誰還會天天糾正我的過失呢?”

廢話:就你那鐵絲穿豆腐,提不起來的德行,誰有那淡閒心批評你呢?

景公死後,田氏家族殺死世子安孺子,最終取代姜氏,開啟田齊時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