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說寡婦門前是非多?

在中國, 丈夫已逝的女子被稱做“寡婦”。 “寡婦門前是非多”中的“是非”, 指的是發生的口舌或糾紛;這句俗語是指寡婦的特定身份, 既容易招惹屑小的圖謀, 也更容易招人猜疑。

那麼為什麼說寡婦門前是非多?

在古代, 封建禮教首先是要求寡婦遵守“從一而終”的婦道, 即所謂的“烈女不嫁二夫”, 在感情失落中過著孤寂的生活。

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都是男尊女卑的社會, 女子是男人的附庸, 因此, 女子就跟財產一樣只屬於某個人, 當時提倡“好女不嫁二夫”。 最開始是一個封建的迷信傳說, 因為古代人都相信人死後會投胎,

而到時自己如果嫁了兩個男人, 那麼到了地府, 閻王會將你切成兩段, 然後兩個丈夫一人一半。 這對女子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如果與別的男人有所往來, 即使是正常的交往, 也會遭到非議或指責, 產生所謂的“是非”;她還不能分辯與抗爭, 只能飲恨過著煎熬般的艱難日子。 《明史"烈女》記載了這樣一件悲慘的事, 如卻縣李胡氏25歲守寡, 發誓終身不出家門。 一天鄰家起火, 大火燒到她家, 家人趕緊過來救她, 她卻把7歲男孩從門口交給嫂子, 然後“抱三歲女端坐火中死”, 寧死也不出家門。

《廣州府志》也曾記載過一件:明嘉靖年間, 廣東南海縣朱黃氏, 很年輕時就成了寡婦, 她“動遵禮法”守寡, 從不踏出家中大廳半步, 被當時人稱為“女君子”。

《廣州府志》曾記載過一件發生在明嘉靖年間的事情, 寡婦李俞氏“安於室”多年, 家族人等常懷疑她與鄰村某男有染。 在一次家庭會議上, 李俞氏終於憤怒了, 她伸出手給大家看, 眾人皆瞠目結舌, 原來十個指頭都成了斷指。

封建的倫理道德, 壓在她頭上的神權、夫權、族權, 就像一條打不開的精神枷鎖, 桎梏著寡婦的思想和感情, 永遠不能得到解脫。 自丈夫死的那天起, 她們就被剝奪了享受性愛的權力, 成為必須清心寡欲的"寡"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