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赫赫有名的二十九軍興亡史

第二十九軍建立於1931年, 其前身是馮玉祥的西北軍。 1930年中原大戰, 馮玉祥戰敗, 西北軍的一些零散部隊退到了山西, 經張學良整編, 組成了第二十九軍。 第二十九軍的軍長為宋哲元

1937年7月7日, 日本軍隊經過長期密謀策劃, 終於採取佔領平津, 繼而征服整個華北和中國的侵略行動。 是夜, 早已佔領北平市郊宛平城外的日本軍隊, 以走兵為由強行進入宛平城搜查。 在遭到拒絕後, 日軍突然向盧溝橋龍王廟中國守軍發起進攻, 繼之炮轟宛平城。 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軍馮治安師何基灃旅吉星文團奮起抵抗,

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 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由此開始, 中國軍民八年抗戰序幕隨之拉開。

圖為盧溝橋中國守軍

駐守在華北地區的二十九軍, 其老班底是一代軍閥大佬馮玉祥旗下的西北軍舊部。 這支軍隊的興起與演變, 具有強烈的時代特色, 其興亡存續與翻雲覆雨的經過, 更是深深地打上了清末民初戰亂時期軍閥們相互傾軋、暗算、合縱連橫的烙印。

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前, 其部下已有四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兩個保安旅、一個獨立旅、一個特務旅、共五師四旅的兵力, 部隊番號分別是:

馮治安三十七師(駐防北平西苑盧溝橋―帶);

張自忠三十八師(駐防天津附近韓柳墅、小站、廊坊馬廠和 大法各地);

趙登禹―三二師(駐防南苑團河,

河北省任丘河間―帶);

劉汝明―四三師(駐張家口宣化、懷來―帶);

鄭大章騎兵第九師(師部和騎兵―團駐南苑, 其餘兩團駐固安、易縣 等地);

孫玉田特務旅(駐南苑, 以一團在城內);

石友三部兩個保安旅(冀東―帶, 河北保定一線)。

另外有直屬軍事教導團, 冀、察、天津保安隊, 總兵力達到了10餘萬眾。

圖為二十九軍主要將領, 前排左起:張維藩、張自忠、宋哲元、劉汝明、石友三, 後排左起:鄭大章、馮治安、趙登禹、佟麟閣

1937年7月25日, 日軍已完成軍事部署, 大規模攻擊平津的戰爭前奏――廊坊之戰打響。 二十九軍所部愛國將士奮起反擊, 敵我雙方傷亡慘重。

7月26日, 日軍增援部隊趕到, 並有27架飛機前來助戰轟炸。 中國守軍抵擋不住, 撤出廊坊。

7月27日, 二十九軍所部攻複廊坊,

激戰後不支, 隨之撤出, 廊坊失守。

與此同時, 日本軍隊在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的親自指揮下, 開始對北平守軍展開大規模進攻。 集結在京郊南苑一帶約7000餘名二十九軍所部將士被迫倉促上陣, 與兇悍的日軍展開血戰。 日軍憑藉優良武器和大批坦克戰車步步緊逼, 並以飛機數十架低空輪番轟炸, 由晨至午, 片刻不停。 因宋哲元一度求和的戰略指導思想, 南苑直到大戰到來前的最後一刻都未能構築堅固的防禦工事, 僅以簡陋的營圍做掩體, 在敵機瘋狂轟炸掃射下, 營圍被撕成碎片, 營房變為一堆廢墟, 守軍部隊受到極大鉗制而無法反擊。 隨著通信設備被炸毀, 各部隊與指揮部聯絡斷絕, 指揮失靈,

致使秩序大亂。 戰至28日拂曉, 守軍傷亡慘重, 南苑失守, 官兵奉命向北平城撤退。 在大血戰、大混亂、 大潰退中, 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及其所屬3000余名官兵陣亡。

圖為駐守宛平城的二十九軍官兵被迫迎戰

7月28日夜, 宋哲元、秦德純馮治安以及北平城防司令張維藩等高官大員, 率部倉皇南撤。

7月29日, 北平淪陷。

當日傍晚, 駐守北平郊外西苑至八寶山一線的何基灃一一○旅, 在掩護各部撤退完畢後, 奉命向長辛店一帶南撤。

圖為張自忠

1938年1月,張自忠的五十九軍被調歸第五戰區序列李宗仁指揮, 旋赴臨沂一帶參加台、棗會戰。 張自忠以悲憤交加的心情, 率部在臨沂戰役中擊潰號稱日本“鐵軍” 的板垣征四郎第五師團,

揭開了台兒莊大捷的序幕。

血戰台兒莊之後, 日軍增兵包圍徐州, 截斷隴海鐵路, 張自忠部又臨危受命, 掩護徐州數十萬主力部隊突圍。 武漢會戰中, 張部奉命守衛潢川, 重創來犯日軍第十師團。 戰後, 張自忠以戰功升任第二十九軍團軍團長, 未久, 軍事委員會組建第三十三集團軍, 該集團軍下轄曹福林的五十五軍, 張自忠的五十九軍和馮治安的七十七軍, 張自忠任集團軍總司令, 馮治安副之, 這支部隊算是原二十九軍老班底的餘脈。 此時的三十三集團軍重整旗鼓, 面貌一新, 再也不是宋哲元第一集團軍暮氣沉沉的混亂狀況了。 受張、馮二位將領“盡忠報國”(張自忠語)的影響軍士們個個奮勇當先, 在著名的隨棗會戰和棗宜會戰, 均打出了軍威、聲威,立下了赫赫戰功。令人痛惜的是,一代名將張自忠竟在戰場上以身殉職。

5月16日晨,張自忠部進至宜城東北罐子口地區與日軍展開激戰,在敵猛烈炮火的轟擊下,被迫退至南瓜店附近。日軍得知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部被包圍,集中萬餘人全力展開圍攻夾擊。因實力懸殊,第七十四師和特務營傷亡殆盡,張自忠數次中彈,身被七創,自知不治,彌留之際,對身邊的人員說道:“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得起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旋拔劍自戕,壯烈殉國, 時年51歲。

圖為與日軍周旋的中國軍隊,在山區叢林中穿插行進

經過八年抗戰和三年內戰,聲名赫赫的二十九軍由勃興走向消亡,著名將領除佟麟閣、趙登禹、宋哲元、張自忠等四人死于抗戰戰期內,淮海戰役中起事的張克俠、何基灃,在內戰結束後分別出任過新中國的林業部副部長、農業部副部長等職,極具榮光,雙雙活到20世紀即80年代去世。隨國民黨軍隊撤往臺灣的秦德純、馮治安、劉汝明等,皆失去兵權,在軍政機關做一些幕僚方面的事宜。至此,原二十九軍骨架坍塌血脈蕩盡無存,淮海戰役中因為部屬張、何二將軍起義而受到牽連離職的馮治安自赴南京後便憂鬱寡歡,退台後與劉汝明共同在中和鄉買了一塊地皮,自己建房居住於195年病逝,年輕的吉星文於1957年入臺灣國防大學聯戰系深造,結業後擢升中將,出任金門防衛部副司令官。1958年7月,吉星文舊傷復發,請假返臺北醫治,嗣因金門告急,帶疾返防。8月2日,解放軍炮擊金門,吉星文于巡視陣地時腰部中彈.延至24日,因流血過多殞命,終年48歲。

吉星文殞命五年之後的1963年,70歲的秦德純病逝於臺北。又過了12年,劉汝明以80歲高齡病逝于台島中和鄉寓所。生前有《七七憶戰友》《七七抗戰與二十九軍》《劉汝明回憶錄》等文章和著作問世。內中透出了劉氏晚年心系大陸,思念故人、懷戀故土的殷切之情。對自己的―生,劉總結性地說道:“我一生戎馬,由締造民國,而北伐、抗戰、戡亂,身經何止百戰?誠如麥帥所雲:老兵不死,只是慢慢衰褪。《劉汝明回憶錄》面對原二十九軍主要將領零落殆盡的淒涼晚景,劉汝明於孤獨中,在七七事變二十七周年紀念日, 寫下了感人至深的《七七抗戰與二十九軍》一文。文中最後說道:“我們的國家雖仍在艱危之中,但是相信我們的國難必除,國運必昌……如果我們依然人神相隔,我必一一到你們靈 前去祭吊的。

均打出了軍威、聲威,立下了赫赫戰功。令人痛惜的是,一代名將張自忠竟在戰場上以身殉職。

5月16日晨,張自忠部進至宜城東北罐子口地區與日軍展開激戰,在敵猛烈炮火的轟擊下,被迫退至南瓜店附近。日軍得知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部被包圍,集中萬餘人全力展開圍攻夾擊。因實力懸殊,第七十四師和特務營傷亡殆盡,張自忠數次中彈,身被七創,自知不治,彌留之際,對身邊的人員說道:“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得起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旋拔劍自戕,壯烈殉國, 時年51歲。

圖為與日軍周旋的中國軍隊,在山區叢林中穿插行進

經過八年抗戰和三年內戰,聲名赫赫的二十九軍由勃興走向消亡,著名將領除佟麟閣、趙登禹、宋哲元、張自忠等四人死于抗戰戰期內,淮海戰役中起事的張克俠、何基灃,在內戰結束後分別出任過新中國的林業部副部長、農業部副部長等職,極具榮光,雙雙活到20世紀即80年代去世。隨國民黨軍隊撤往臺灣的秦德純、馮治安、劉汝明等,皆失去兵權,在軍政機關做一些幕僚方面的事宜。至此,原二十九軍骨架坍塌血脈蕩盡無存,淮海戰役中因為部屬張、何二將軍起義而受到牽連離職的馮治安自赴南京後便憂鬱寡歡,退台後與劉汝明共同在中和鄉買了一塊地皮,自己建房居住於195年病逝,年輕的吉星文於1957年入臺灣國防大學聯戰系深造,結業後擢升中將,出任金門防衛部副司令官。1958年7月,吉星文舊傷復發,請假返臺北醫治,嗣因金門告急,帶疾返防。8月2日,解放軍炮擊金門,吉星文于巡視陣地時腰部中彈.延至24日,因流血過多殞命,終年48歲。

吉星文殞命五年之後的1963年,70歲的秦德純病逝於臺北。又過了12年,劉汝明以80歲高齡病逝于台島中和鄉寓所。生前有《七七憶戰友》《七七抗戰與二十九軍》《劉汝明回憶錄》等文章和著作問世。內中透出了劉氏晚年心系大陸,思念故人、懷戀故土的殷切之情。對自己的―生,劉總結性地說道:“我一生戎馬,由締造民國,而北伐、抗戰、戡亂,身經何止百戰?誠如麥帥所雲:老兵不死,只是慢慢衰褪。《劉汝明回憶錄》面對原二十九軍主要將領零落殆盡的淒涼晚景,劉汝明於孤獨中,在七七事變二十七周年紀念日, 寫下了感人至深的《七七抗戰與二十九軍》一文。文中最後說道:“我們的國家雖仍在艱危之中,但是相信我們的國難必除,國運必昌……如果我們依然人神相隔,我必一一到你們靈 前去祭吊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