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臨海:以賣保健品為名 臨海一夫妻非法集資近千萬

在臨海繼光街, 有一家保健品店, 深受附近老年人的喜歡, 按理說, 這生意來錢也挺快的, 可是老闆兩夫妻還是不滿足, 想著投資做大生意, 隨後就用盡各種方法跟老人們借錢。 結果, 把自己送上了被告席。

公訴人向老年人提出要求。 讓他們將暫時不用的積蓄借給自己。 投資理財產品, 許諾年利率18%到20%。 期限是一年。 提前要回, 以月利一分計算。 比他們存銀行的利息都要高。 老年人體會到有利可圖。 陸陸續續的借給我們錢。 後我們向老年人推銷福建某公司的股權。 原始股權。 並邀請老年人到牛頭山度假村參加活動。

推銷股權。

這就是被告人羅某的供詞, 作為長期和老年人打交道的兩夫妻來說, 引老人們上鉤實在是太容易了。

受害人 王阿婆:“叫我們去買雞蛋。 說他這裡的雞蛋便宜。 還賣理財。 外面賣7塊1斤, 他這裡賣四塊多一斤。 ”

兩三元的差價就讓很多老人蜂擁而至, 買了雞蛋還要留電話, 留了電話還有店裡的工作人員跟上門, 推銷理財或者勸說投資。

受害人 王阿婆:“買保健品, 買什麼基金之類的, 我都沒有買, 那股權呢, 我也不買, 說了無數次, 我也不買, 他說你不買也可以, 那就投資點錢, 拿點利息用用就好了。 ”

一次不成就兩次, 兩次不成就三次, 而且每次還都換著法子來騙錢。 王阿婆忍住了不買保健品、不買基金也不買股權,

但是還是沒有忍住高額利息的誘惑。

拿錢的時候, 許諾隨時可以把錢取回, 說臨時拿回也能有一分錢的利息, 當王阿婆在家人的勸說下要去拿回錢的時候, 錢已經拿不回來了。

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19日期間, 羅某譚某兩夫妻以理財、投資為由, 許以年息18%到24%的回報, 向社會不特定人員借款293萬, 以購買某公司原始股的名義, 集資55萬元。 同時, 在2015年10月到2016年7月期間, 羅某因為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服刑一年, 譚某虛構了羅某在外地辦公司、上班的事實, 繼續以理財投資為由, 集資詐騙534萬元, 受害人有七八十名, 大多為老年人, 也有附近的鄰居。

目前, 羅某和妻子譚某都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被公訴, 法庭將擇日宣判。

記者從臨海市人民法院瞭解到,

近三年來, 臨海市法院已經接收了五起有關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案件, 涉案金額都是高達百萬以上, 其中去年一起案件的涉案金額, 更是高達4000多萬元。 據初步統計, 這些案件中的受害者, 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 這不禁再一次敲響了廣大市民對於面對高額利潤誘惑時的安全警鐘, 大家一定要保持一份清醒的認識, 切勿放鬆警惕。

採訪中, 法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類似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的受害者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 其中尤以老年人為主, 老年朋友的資金安全意識有待加強。 我們一起來聽聽, 律師有啥提醒。

近年來, 隨著市民們生活水準的提高, 家庭中用於投資和儲蓄的閒散資金多了起來,

很多不法分子就看見了這一可乘之機, 有的就以高額利潤和回報為誘餌, 引誘大家把家中的錢拿出來做投資, 面對這些誘惑, 市民們該以怎樣的心態來對待呢?記者也專程採訪了我們的特約律師。

浙江鄭和陳律師事務所律師 陳萍:“天上不會掉餡餅, 如果真能達到那麼高的收益率, 這麼好的項目, 哪個銀行肯放過?他們為什麼偏偏選擇社會集資這樣“麻煩”的融資方法?高收益背後, 必然隱藏著高風險。 ”

陳律師提醒廣大市民朋友, 面對此類事件, 一定要謹慎對待, 即使不像有些公司、有些人那樣, 從一開始就是想要騙人錢財, 但很多靠高回報籠絡投資人的項目同樣存在很大的風險, 一旦經營不善或是脆弱的資金鏈斷裂,

投資人都很可能會面臨血本無歸的場景,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高利息、高回報的宣傳, 投資前一定要慎之又慎。

浙江鄭和陳律師事務所律師 陳萍:“投資時, 首先要到工商部門核實融資公司基本情況, 簽訂正式合同, 付款時注意保留正規收據等憑證。 對於高回報率的專案, 一定要擦亮眼睛。 ”

與此同時, 針對受害者當中以老年人為主這一現象, 陳律師也想提醒廣大為人子女的觀眾朋友, 平常應該多關注父母的動向, 多傾聽老人的需求, 如果做到這些, 老人被騙的事情也就會少發生一些了。

現在, 從老年人手裡老錢, 似乎成了各路神仙的共識, 一來老年人多少有點積蓄, 二是老年人防範意識淡薄, 容易被欺騙。希望子女們能夠經常關心老人,瞭解老年的動態,説明老人們遠離類似的案件。

容易被欺騙。希望子女們能夠經常關心老人,瞭解老年的動態,説明老人們遠離類似的案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