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軍事著作?

“兵學聖典”——孫武《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兵書, 也是世界現存最早的“兵學聖典”。 該書作者孫武,

一、《孫子兵法》, 約西元前512年, 孫武(中國)

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孫武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 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 被譽為“兵學聖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 一共十三篇。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 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內容博大精深, 思想精邃富贍, 邏輯縝密嚴謹, 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 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 歷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說“觀諸兵書, 無出孫武”。 兵法是謀略, 謀略不是小花招, 而是大戰略、大智慧。 如今, 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孫子兵法》竹簡1972年出土在臨沂。

孫子兵法解析 政治/軍事 書籍 ¥38.5 購買

二、《戰爭論》, 1832~1837, 克勞塞維茨(德國)

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 ——克勞塞維茨

作者在書中揭示了戰爭從屬於政治的本質, 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

闡述了戰爭性質向民眾戰爭轉變的歷史趨勢, 探討了戰略和戰術、進攻和防禦、戰爭的目的和手段之間的辯證關係, 提出了集中優勢兵力殲敵等理論。

儘管該書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 但由於克勞塞維茨注意運用德國古典哲學的辯證法考察戰爭問題, 因而闡發了諸如:"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等一系列在戰爭理論中引發革命的主要思想。

戰爭論叢書:戰爭論 ¥24.8 購買

三、《制勝的科學》, 1796年, 蘇沃洛夫(俄國)

打退敵人是失敗, 而消滅敵人才是勝利。 ——蘇沃洛夫

《制勝的科學》內容集中反映了蘇沃洛夫的戰略戰術思想和治軍之道, 包括軍事成就、軍事思想、指揮風格和指揮藝術等, 影響俄國軍界好幾代人。 十月革命後, 列寧審批的第一本紅軍戰士手冊中, 也引用了它的主要原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各級蘇軍將領對蘇沃洛夫的治軍方略和戰術原則備加推崇, 蘇維埃最高主席團還於1942年7月頒佈了制定一、二、三級蘇沃洛夫軍事勳章的命令。

《制勝的科學》與其作者的名字一起, 受到世界各國軍事理論家的廣泛注意。

戰爭論叢書:空權論 ¥27.4 購買

四、《論持久戰》, 1938年, 毛澤東(中國)

戰爭的目的不是別的, 就是“保存自己, 消滅敵人”。 ——毛澤東

文章開篇以 “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做引子, 然後針對這兩種錯誤觀點作者進行了一一駁斥, 接著引出作者自己的觀點: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的勝利是中國的,並通過“能動性在戰爭中”、“戰爭和政治”、“抗戰的政治動員”、“戰爭的目的”、“防禦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主動性,靈活性,計劃性”、“運動戰,遊擊戰,陣地戰”、“消耗戰,殲滅戰”、“乘敵之隙的可能性”、“抗日戰爭中的決戰問題”、“兵民是勝利之本”等既獨立而又有聯繫的篇章的闡述,來說明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怎麼進行持久戰,我們為什麼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我們應當怎樣做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基本論點:抗日戰爭是持久戰,中國必將取得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

國外毛澤東研究譯叢·毛澤東的思想(典藏本) ¥52.7 購買

五、《絕對武器》,1946年,伯納德·布羅迪(美國)

:迄今為止,我們的軍事機構主要目的都是贏得戰爭。而從今以後,它的主要目的必須是避免戰爭。——伯納德·布羅迪

發動核戰爭已不再是一種符合理智的政策選擇了。布羅迪寫道:迄今為止,我們的軍事機構主要目的都是贏得戰爭。而從今以後,它的主要目的必須是避免戰爭。它大概不可能有其他什麼有益的目的了。他在解釋其上述思想時,對克勞塞維茨關於;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的論斷,作了抽象的肯定和具體的否定。他一方面聲稱,克勞塞維茨關於;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的論斷,是考慮一切核威懾問題的基礎。另一方面,又把克勞塞維茨的這一論斷的意思解釋為:戰爭如果不是為了追求某種正當的政治目的的話,只能是毫無意義的破壞。並認為:正是由於我們難於找到一個正當的政治目的來證明核戰略交戰中的不可避免的破壞是正確的,才使核威懾的整個概念可信。 當時,美國雖然有了原子武器,但是,一方面,還處在少量生產階段;另一方面,美國估計蘇聯在短期內不會擁有原子武器,即使擁有,其投擲手段與生產貯備數量等也難以與美國相匹敵,美國將在相當時期內保持原子優勢。所以,他們奉行的是以常規實力為主,以核訛詐為補充手段,對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核訛詐和大規模常規戰爭的遏制戰略。美國的政治學家亨利·基辛格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曾寫道:;我們在戰後剛開始的時期所制定的戰略並不是依靠核武器的,而只是把核武器作為摧毀敵人的工業中心的一種更有效力的爆炸物。因此,我們不僅要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還要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武器,增加原子彈僅僅是為了增加我們戰略武器庫中的威力。

外國著名軍事著作叢書 絕對武器 ¥11 購買

接著引出作者自己的觀點: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的勝利是中國的,並通過“能動性在戰爭中”、“戰爭和政治”、“抗戰的政治動員”、“戰爭的目的”、“防禦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主動性,靈活性,計劃性”、“運動戰,遊擊戰,陣地戰”、“消耗戰,殲滅戰”、“乘敵之隙的可能性”、“抗日戰爭中的決戰問題”、“兵民是勝利之本”等既獨立而又有聯繫的篇章的闡述,來說明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怎麼進行持久戰,我們為什麼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我們應當怎樣做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基本論點:抗日戰爭是持久戰,中國必將取得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

國外毛澤東研究譯叢·毛澤東的思想(典藏本) ¥52.7 購買

五、《絕對武器》,1946年,伯納德·布羅迪(美國)

:迄今為止,我們的軍事機構主要目的都是贏得戰爭。而從今以後,它的主要目的必須是避免戰爭。——伯納德·布羅迪

發動核戰爭已不再是一種符合理智的政策選擇了。布羅迪寫道:迄今為止,我們的軍事機構主要目的都是贏得戰爭。而從今以後,它的主要目的必須是避免戰爭。它大概不可能有其他什麼有益的目的了。他在解釋其上述思想時,對克勞塞維茨關於;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的論斷,作了抽象的肯定和具體的否定。他一方面聲稱,克勞塞維茨關於;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的論斷,是考慮一切核威懾問題的基礎。另一方面,又把克勞塞維茨的這一論斷的意思解釋為:戰爭如果不是為了追求某種正當的政治目的的話,只能是毫無意義的破壞。並認為:正是由於我們難於找到一個正當的政治目的來證明核戰略交戰中的不可避免的破壞是正確的,才使核威懾的整個概念可信。 當時,美國雖然有了原子武器,但是,一方面,還處在少量生產階段;另一方面,美國估計蘇聯在短期內不會擁有原子武器,即使擁有,其投擲手段與生產貯備數量等也難以與美國相匹敵,美國將在相當時期內保持原子優勢。所以,他們奉行的是以常規實力為主,以核訛詐為補充手段,對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核訛詐和大規模常規戰爭的遏制戰略。美國的政治學家亨利·基辛格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曾寫道:;我們在戰後剛開始的時期所制定的戰略並不是依靠核武器的,而只是把核武器作為摧毀敵人的工業中心的一種更有效力的爆炸物。因此,我們不僅要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還要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武器,增加原子彈僅僅是為了增加我們戰略武器庫中的威力。

外國著名軍事著作叢書 絕對武器 ¥11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