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神馬,吳佩孚“五不”是裝的?遭名記者啪啪打臉

53

在所有軍閥裡面, 一提起吳佩孚和徐樹錚, 大家都豎大拇指, 一個有民族氣節, 一個收復外蒙。 相比之下, 吳佩孚在今天享受的待遇又比徐樹錚好得多。 不說別的, 你去看他們的墓就知道了, 不需要更多的文字說明。

徐樹錚之墓

被日本人害死之前, 吳佩孚還有一件事做得令全國人民肅然起敬, 那就是“五不”——“不做督軍、不住租界、不結外人、不借外債、不斂錢”。 其實,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 不能只看表面。

比如, 著名記者陶菊隱就很不客氣地揭老吳的底:“不要地盤, 要的是兩省地盤;不做督軍, 做的是兩省巡閱使。 ”

吳佩孚之墓

不能讓陶記者說完了, 剩下的筆者來說。

吳佩孚說自“不結外人”, 那怎麼解釋北伐軍兵臨武漢城下的時候, 他動用各種人脈關係向英國和美國乞援, 要洋人出面阻止北伐軍?(陳玉璣主編:《吳佩孚與英美》, 《近代史資料》, 1983年底2期, 第87至88頁)。

吳佩孚說自己“不住租界”, 那是因為如果住進去就打了自己的臉, 還想捲土重來就沒有號召力了。 更重要的是, 老吳那張老臉擺在那裡, 即使不住租界, 還有軍閥為他提供安全庇護和錢糧供應, 他還沒有要躲進租界的田地。

吳佩孚說自己“不借外債、不斂錢”, 這是最迷惑人的,

因為段祺瑞就是借了日本人的錢, 不清不楚, 弄得全國人民都認定他向日本人輸送了利益, 賣了國。 吳佩孚宣佈“不借外債、不斂錢”, 一下字就抓住了人心。 當時, 幾乎每個軍閥都拼命斂財, 除了少部分用來養兵, 大部分都存銀行了, 以防哪天被趕下臺做不了軍閥, 還可以用富翁的身份享受下半輩子。 那麼, 吳佩孚為什麼不斂錢?因為他的理想飛得更高, 把軍隊作為最大的財產。 他知道, 沒有軍隊, 自己什麼都不是, 所以他的錢幾乎全部用來養兵。

吳佩孚是玩輿論戰的高手, 先是在軍內出名, 成為常勝將軍;然後在全國出名, 成為愛國名將;最後在全世界出名, 上了《時代》週刊。 儘管他宣佈“五不”有各種複雜的考慮和利害的權衡,

但實際效果確實不錯。 甚至連背叛他的胡景翼都承認:“吳不怕死, 不要錢, 其人格我等當推崇。 ”

吳佩孚

不管吳佩孚主觀上有什麼目的, 但客觀上確實做到了許多軍閥做不到的“高風亮節”, 這大概是他今天的地位高於其他軍閥的根本原因吧。


1924年直奉大戰被張作霖和馮玉祥聯手打敗, 這是吳佩孚人生的轉捩點, 從此急轉直下。 之後的8年裡, 老吳還使勁折騰了一陣子, 但隨著北伐軍節節勝利, 他徹底熄火了。 1932年初, 58歲的吳佩孚在四川軍閥劉湘的“保護”下, 到北平定居, 實際上開始了“退休”模式。 表面上, 日本人最後害死了他, 卻也成全了他, 使他在人生的終點表現出最亮眼的色彩, 否則, 吳佩孚最後7年就黯淡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