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中醫專家談兒科調理五階段:孩子一發燒就打針吃藥?其實大可不必

談到中醫, 大家可能普遍的認識是“慢郎中”, “中醫治本, 西醫治標”, 所以在面對疾病時, 患者朋友們可能就會做出選擇, 發熱感冒, 先服西藥退燒再說, 平時感覺不舒服或疾病拖延難愈時, 想到了中醫, 再者就是服用西藥或輸液至少一周後, 效果不理想, 轉而尋求中醫的治療, 我本人在臨床上經常遇到這樣的患者朋友, 有時候會拿出時間跟大家討論糾正這個習慣性認識, 尤其近兩年接觸的小朋友患者較多, 發現了許多問題, 比如不滿周歲就給孩子輸液(其實沒必要), 孩子一發燒就著急四處求醫或自己買藥退燒等等,

在此給大家普及一下基本知識, 小兒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 每個階段的體質特點和心理特點不一, 寶寶的爸爸媽媽們需要注意啦。 這五個階段分別是:

1.第1階段:6個月以內;

2.第2階段:6個月—1歲;

3.第3階段:1歲—3歲;

4.第4階段:3歲—6歲;

5.第5階段:6歲—12歲。

第一階段的寶寶基本還攜帶母體免疫力, 所以新生兒在6個月內基本上得病的很少;第二階段寶寶發病率開始直線提升, 因為隨著時間推移, 母體的免疫力逐漸消耗殆盡, 自身重新適應這個自然界, 面對寒熱溫涼和諸多細菌、病毒的大環境薰染, 往往會中招, 多有發燒、濕疹、腹瀉等等疾病出現, 這時父母要引起重視, 不要驚慌, 先摸清自己寶寶的體質特點, 進行小兒推拿即可度過此階段,

此階段不建議西藥、輸液的干預, 對孩子的發育、體質影響較大, 中藥也是在推拿無效下才可選擇。

第三階段是寶寶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較高時期, 此階段孩子斷奶, 接受五穀雜糧, 尤其現在油炸或肉類過於壅盛, 導致孩子積食發燒、腹瀉等頻發, 這個時期可以考慮應用小兒推拿或中藥解決, 一般一周甚至兩三天即會痊癒, 當然, 若孩子高燒39度以上, 需要警惕小兒高熱驚厥的危險, 我建議孩子38.5度以下可以慢慢觀察, 推拿, 39度以上需要當即處理, 退熱, 個人覺得中藥退熱並不慢, 大多情況下1付藥內即可退熱, 甚至半付藥即可退熱, 當然需要找對中醫(需要每個寶寶的父母有一雙慧眼認識中醫), 這個階段引起的發燒會促進寶寶大腦神經網路重構,

細心的家長可以觀察一下, 寶寶每發燒一次, 智力上升一個臺階, 所以這個階段是父母們格外需要用心的階段。

第四階段是學前階段, 孩子免疫力得到一定提升, 有了一定喜怒哀樂, 這個時期要注意孩子的情緒表達和飲食控制, 不可挑食, 暴飲暴食, 多閱讀書籍, 是身心進步最快時期, 這個階段需要寶寶的父母們循循善誘引導, 打下堅實基礎, 為以後會省下不少功夫, 這個時期往往會出現消化系統的疾病, 多是腸胃受寒(反季水果、冷飲等等)導致, 所以儘量找中醫大夫調理一下脾胃。

第五階段是小學階段, 這個時期孩子智商和情商是高速發展的時期, 也是孩子的心理敏感期,

希望父母們要多關心一下孩子的心理表達, 多注意孩子的興趣愛好, 在此要注意哦, 孩子不一定非得文化課程學習好, 要細心觀察孩子的業餘愛好, 比如彈琴、舞蹈、書法、唱歌、體育、寫作等等, 多鼓勵, 少打擊, 是培養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關鍵時期, 我一般在調理這個階段孩子時, 多用中藥舒暢情志藥物較多, 遇到許多小朋友在這個階段心理鬱悶的情況較多。 下面把我常用的中藥小方列幾個供大家選擇:

兒科常用小藥方

健脾和胃方:太子參9克 炒白術8克 茯苓10克 生甘草3克 生麥芽10克 佛手5克 陳皮6克

脾胃虛寒方:黨參10克 炒白術10克 茯苓10克 生甘草6克 乾薑10克 生麥芽12克

條暢情志方:薄荷9克 川楝子9克 生麥芽12克 佛手6克 黨參10克 生白術10克 茯苓12克 生甘草6克

外感基礎方(需要醫生辨證):黃芩15克 前胡9克 枇杷葉9克 生甘草6克 生麥芽12克 川楝子8克 蘇葉15克 荊芥12克 防風12克 陳皮9克

宋曉賓博士簡介:醫學博士, 師承國家著名中醫脈診專家、系統辨證脈學創始人、北京中醫藥大學特聘學術帶頭人齊向華教授。 原國家“十二五”名老中醫傳承與挖掘專案整理者, 總結整理鄧鐵濤、朱良春、謝海洲、董建華、楊錦堂等多名國醫大師的臨床經驗。

擅長中醫脈診診斷人體軀體及心理狀態, 把握人體“五形體質”, 有多年臨床經驗, 重視“未病先防”、“脾胃氣旺則四季安康”理論。 擅長疑難雜病的調理, 重視情志致病, 運用“系統辨證脈法”診斷疾病的發展、預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