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溥儀父親受人敬重,但兒子卻說,他不是一個好爸爸!

1908年11月15日, 晚清政壇上最重要的一個人物——慈禧太后駕崩。 臨死前, 慈禧指定溥儀為大清皇位接班人, 同時留下了女人不能干政的遺言。 由於當時溥儀尚不滿2歲, 因此他的父親, 攝政王載灃成為了清朝實際的最高權力者。

載灃從20歲起監國攝政, 也嘗試過挽救大清。 奈何清朝政府早已腐朽破敗, 正快速邁向歷史的墳墓。 加上載灃雖然性格忠厚, 但能力有限, 在歷史的車輪面前, 他一人之力已經無力回天。

在袁世凱逼清帝退位, 清朝正式宣告滅亡後, 載灃迅速辭去了攝政王的職務, 從此不問政事。

在張勳復辟之時, 載灃痛斥參與的皇親國戚“胡鬧”。 而後來日本人拉攏溥儀, 建立偽滿洲國的時候, 載灃更是堅決反對, 儘管兒子成了偽滿皇帝, 他自此至終不願意踏足日軍佔領的地盤。

載灃很多放棄抵抗、順應時代潮流的舉動, 在當時是很得人心的。 載灃以前的頭號對手, 革命先驅孫中山還曾親自登門拜訪他。 但在清朝遺老遺少看來, 載灃的不抵抗行為是其軟弱無能的表現。 比如他的弟弟載濤, 就評價載灃“遇事優柔寡斷, 人都說他忠厚, 實則忠厚既無用之別名。 ”

載灃的軟弱無能, 他的親兒子, 清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感觸更深。

根據溥儀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中的回憶, 載灃當年聽從慈禧的命令, 讓溥儀當上了皇帝, 實際上是把整個家都置於最危險的境地中。 但載灃作為一個父親、一家之主, 並未很好地保護這個家庭。

溥儀的親生母親, 瓜爾佳·幼蘭因為被太妃訓斥,

一怒之下吞鴉片自盡, 載灃並未追究。 清朝滅亡後, 載灃也根本沒有複國的願望, 只是天天過他自己的太平日子, 任由溥儀這個親生兒子自己去外面闖蕩。 因此溥儀也很不客氣地直接評價自己的父親說, “載灃膽小怕事, 難堪大任, 無法給予兒子一點保護。 ”

載灃不問政事以後, 修身養性, 一直活到了建國之後, 得了善終, 唯一的遺憾就是他臨死前溥儀仍作為戰犯被關押, 未見到他的最後一面。

載灃雖看似處處妥協, 但其實卻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保護了自己的家族, 且終身未向日本人屈膝, 在死後還給自己後代留下了不少的政治和經濟資源。 如此看來, 這也是載灃在當時的環境之下, 能夠做出的最好選擇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