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元七世紀阿拉伯崛起|阿拉伯半島及穆罕默德

阿拉伯半島及其原始狀況

阿拉伯半島, 羅馬帝國時期一塊面積雖大但影響力卻微不足道的貧瘠之地, 人口稀少, 盛產駱駝和優種的馬匹, 遍地岩石和沙漠。

(阿拉伯半島地理位置)

阿拉伯人的信仰之前是原始的自然界神, 如太陽月亮恒星等, 麥加是聖地, 在麥加有個天房, 天房中供奉著一塊被稱為黑色聖石的隕石, 這些應當是西元前1800多年就建造而成。

(麥加的天房)

直到西元3世紀,

阿拉伯還仍有殘酷的活人祭祀, 每年都會獻上一個童男子作為犧牲。

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一世, 曾經有位朋友是阿拉伯某部族王子, 該王子在部族戰爭中俘獲了一名敵方王子, 這位被俘的王子就成為了犧牲。

據說先知穆罕默德的父親, 年幼時差點成為祭祀品, 但是最後終於用相當於百頭駱駝價值的物品換回了性命。

正因半島的多神信仰, 這片土地成為自由人的樂土, 常有鄰近其他王國被迫害的宗教人士逃到這裡避難。

這裡還有拜火教(一種波斯教, 南北朝時期曾經傳入中國, 被中國稱為祆xiān教), 猶太教和基督教。

在這樣一種環境裡, 阿拉伯的每個部族都有權力選擇自己的信仰甚至可以創立自己的宗教。

進入西元6世紀, 由於拜占庭和波斯的多戰以及埃及的內亂, 波斯灣-紅海-尼羅河的通商之路安全性受到影響。 6世紀下半葉, 商人們在阿拉伯陸路開闢安全性較高的新通商路線。

麥加做為東到波斯灣, 南到葉門, 西連紅海, 北至敘利亞的交通樞紐, 逐漸繁榮。

(麥加6世紀下半葉商業地位)

先知穆罕默德

剛才上文提到了穆罕默德的父親, 這裡再次提一下。

這是個麥加的富有家庭, 穆罕默德的父親年輕時非常英俊, 深得當地人尤其是未婚女子的歡喜, 據說他成婚那天, 部落裡有200位姑娘因嫉妒和絕望含恨死去。

我們可以用現在迪拜王儲形象來自行腦補這個英俊得讓200位處女求之不得的男人形象:

(拜王儲供各位腦補)

西元570年, 這個英俊的男子和他妻子有了一個男孩, 這個男孩長大後對七八世紀的地中海世界乃至於當今的世界產生了誰也沒有估量到的影響。

這個男孩叫穆罕默德。

可惜穆罕默德還在幼年時父母就身亡, 成為孤兒的他由叔父養大, 成年後從事商貿旅遊, 並且成為一名富有寡婦的財務顧問, 他于25歲那年與40歲的女雇主成婚。

事實證明這位富有的寡婦具備超越常人的識人眼光, 她的丈夫後來成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宗教領袖和軍事領導。

穆罕默德40歲那年, 以先知的身份開始傳教, 向人們講述他與真主之間的對話, 這些對話片段被他的門徒記錄在棕櫚葉和羊胛骨上,各個片段之間沒有先後順序之分,內容也不連續,雜亂地丟在家中一個大木箱裡,這個大木箱的保管人是穆罕默德眾多妻子其中的一位。

眼尖的觀眾會看到上段“眾多妻子”一詞,對的就是穆罕默德使一夫多妻制合法化,這個制度一直留存至今。

制度規定男人最多可以迎娶4個妻子,當然他必須足夠有錢養活她們,因為法律規定每個妻子享有的物質條件和感官享受都必須一模一樣,否則這個男人就會被告上法庭。

(一夫四妻示意圖)

有人認為是穆罕默德自己的多次婚姻才導致了一夫多妻制,但實際上一夫多妻制也是順應阿拉伯社會當時的實際需要。

熱帶的女性成熟較早也意味著生殖力衰老較早,再加上男人們都忙於打仗造成了兩性不平衡的死亡率,一夫多妻很好地保證了人口的增長。

不過穆罕默德本人沒有受到制度所說最多四個妻子的約束,他在原配妻子去世後,總共又娶了11·個左右妻子。

可是他卻沒有達到一夫多妻的初衷目的,他的子嗣中唯一活得比較久的只有一個女兒法蒂瑪,她嫁給了穆罕默德的堂兄阿裡。

話題回到大木箱裡的資料,這些材料在穆罕默德逝世後被後面幾位哈裡發整理成冊,即《古蘭經》。

據說穆罕默德繼承了他父親的優良基因,外表十分英俊,對他人而言這種英俊會引起的唯一不悅情緒只有嫉妒。我相信這樣的外表對於傳教工作而言也十分有利。

還說他在演講時態度嚴肅,神情專注,擁有善解人意的眼光,和善的笑容,飄動的鬍鬚,他說話表情和肢體語言都能恰如其分地表達他的思想和內心,他讓人們著迷並願意追隨。

循循善誘說服力極強的穆罕默德,成為了上帝三大先知中的最後一位(上帝的三大先知是摩西,耶穌,穆罕默德)。

西元7-8世紀阿拉伯的發展

阿拉伯帝國,從西元622年即穆罕默德出逃麥加往麥迪那的那年算起,到西元750年,是急速擴張的100多年,其擴張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西元622年到632年穆罕默德十年;

第二階段為西元632年到661年四大哈裡發時代;

第三階段為西元661年到750年倭馬亞王朝時代。

(三階段擴張圖)

有人把西元7世紀說成是阿拉伯的世紀其實一點也不誇張。

倭馬亞王朝之後的阿拔斯王朝,在各方面達到了帝國的鼎盛時期,但是內部卻開始四分五裂,逐日衰落經歷了多個王朝並存各自為政,直至1258年被蒙古大軍摧毀,滅亡。

今天的故事暫時到這裡,我們將在下一篇中分階段來看這股巨浪是以怎樣的速度席捲西亞中東和地中海的西、南、東三面的。

這些對話片段被他的門徒記錄在棕櫚葉和羊胛骨上,各個片段之間沒有先後順序之分,內容也不連續,雜亂地丟在家中一個大木箱裡,這個大木箱的保管人是穆罕默德眾多妻子其中的一位。

眼尖的觀眾會看到上段“眾多妻子”一詞,對的就是穆罕默德使一夫多妻制合法化,這個制度一直留存至今。

制度規定男人最多可以迎娶4個妻子,當然他必須足夠有錢養活她們,因為法律規定每個妻子享有的物質條件和感官享受都必須一模一樣,否則這個男人就會被告上法庭。

(一夫四妻示意圖)

有人認為是穆罕默德自己的多次婚姻才導致了一夫多妻制,但實際上一夫多妻制也是順應阿拉伯社會當時的實際需要。

熱帶的女性成熟較早也意味著生殖力衰老較早,再加上男人們都忙於打仗造成了兩性不平衡的死亡率,一夫多妻很好地保證了人口的增長。

不過穆罕默德本人沒有受到制度所說最多四個妻子的約束,他在原配妻子去世後,總共又娶了11·個左右妻子。

可是他卻沒有達到一夫多妻的初衷目的,他的子嗣中唯一活得比較久的只有一個女兒法蒂瑪,她嫁給了穆罕默德的堂兄阿裡。

話題回到大木箱裡的資料,這些材料在穆罕默德逝世後被後面幾位哈裡發整理成冊,即《古蘭經》。

據說穆罕默德繼承了他父親的優良基因,外表十分英俊,對他人而言這種英俊會引起的唯一不悅情緒只有嫉妒。我相信這樣的外表對於傳教工作而言也十分有利。

還說他在演講時態度嚴肅,神情專注,擁有善解人意的眼光,和善的笑容,飄動的鬍鬚,他說話表情和肢體語言都能恰如其分地表達他的思想和內心,他讓人們著迷並願意追隨。

循循善誘說服力極強的穆罕默德,成為了上帝三大先知中的最後一位(上帝的三大先知是摩西,耶穌,穆罕默德)。

西元7-8世紀阿拉伯的發展

阿拉伯帝國,從西元622年即穆罕默德出逃麥加往麥迪那的那年算起,到西元750年,是急速擴張的100多年,其擴張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西元622年到632年穆罕默德十年;

第二階段為西元632年到661年四大哈裡發時代;

第三階段為西元661年到750年倭馬亞王朝時代。

(三階段擴張圖)

有人把西元7世紀說成是阿拉伯的世紀其實一點也不誇張。

倭馬亞王朝之後的阿拔斯王朝,在各方面達到了帝國的鼎盛時期,但是內部卻開始四分五裂,逐日衰落經歷了多個王朝並存各自為政,直至1258年被蒙古大軍摧毀,滅亡。

今天的故事暫時到這裡,我們將在下一篇中分階段來看這股巨浪是以怎樣的速度席捲西亞中東和地中海的西、南、東三面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