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幫助劉邦奪得天下的“初漢三傑”,同樣的功勞,不同的結局!

漢高祖劉邦曾經說過:“夫運籌帷幄之中, 決勝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鎮國家, 撫百姓, 給饋餉, 不絕糧道, 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

戰必勝, 攻必取, 吾不如韓信。 此三者, 皆人傑也, 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劉邦所說的這三個人被稱為“漢初三傑”, 那麼漢初三傑指的是哪三個人呢?他們各自的結局是什麼?

漢初三傑指的是韓信、蕭何、張良。

楚王韓信:韓信是西漢開國名將, 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 韓信是漢朝開國功臣, 卻也是劉邦殺的第一個功臣。 有人說, 韓信是在軍事領域堪稱大師, 在政治領域卻是個小學生。 劉邦戰勝西楚霸王項羽後, 就一直削弱韓信的勢力, 而韓信經常居功傲慢, 牢騷滿腹, 最後竟然策動謀反。 當有人告韓信謀反時,
劉邦用計把他抓了。 劉邦並不想殺韓信, 所以只把他降為侯, 並軟禁起來, 雖然劉邦很忌憚韓信的軍事才能, 但只要韓信沒有軍隊, 也就沒有必要殺掉他。

韓信被殺是因為, 他的一個手下告他謀反, 而此時劉邦在外平叛, 呂後跟蕭何把他騙入宮中,

然後處死了。 曾經, 高祖允諾只要韓信“頂天立地”于大漢, 絕不以“兵器”殺之。 故韓信被殺時, 是吊于鐘樓大鐘下, 頭為大鐘所罩, 腳懸空於地面, 無法頂天立地, 並使用竹刀, 一說是用桃木劍殺之, 以合乎當年的“承諾”。 但無論無何, 韓信在“三傑”裡下場是最悲慘的!

張良:張良是漢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秦末漢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作為劉邦的謀臣。 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 決勝千里之外”。 在劉邦建立了大漢江山後, 開始對功臣大加殺戮。 張良看到了情勢的變化, 深悟“狡兔死, 走狗烹;飛鳥盡, 良弓藏;敵國破, 謀臣亡”的哲理, 於是自己請求退隱。 他摒棄了人間的俗事, 專心修道養性。 作為一位能夠洞察秋毫的謀略家和富有遠見的政治家, 張良晚年的激流勇退為他的一生畫下了完美的句號。

蕭何:蕭為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被劉邦讚揚治國有方,“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蕭何智有餘而仁不足,有一句話說得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蕭何成就了韓信,也是他害死了韓信。蕭何明明知道韓信不會謀反,卻為了個人的利益與與呂後設圈套害死韓信。強征百姓的土地,收斂錢財。為此,有百姓在劉邦歸朝的途中攔路告狀,劉邦聽後大怒,想要殺了蕭何。前前後後,劉邦曾經三次懷疑蕭何心懷異志,三次將蕭何置於極度危險的境地。然而蕭何深知伴君如伴虎,居安要思危的道理。開國皇帝莫名其妙地懷疑功臣,乃是題中應有之義,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處理這種事情,只可忍氣吞聲,不必憤憤不平,更不可急於“辯誣”,訴說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所以蕭何三次都做到了處變不驚,不動聲色,虛懷若谷,從善如流,直至將劉邦的疑心消弭于無形,從容化險為夷,居然倖免于難蕭何的結局是輔佐漢惠帝時老死了。

自古的君王一樣,劉邦也準備清理功臣。而聰明的張良選擇了急流勇退,過上了不理朝政的生活。智者蕭何,忍辱負重,巧妙應變,得以善終。可自負的韓信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功高蓋主,還在到處張揚,其不過是在自尋死路。

蕭何:蕭為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被劉邦讚揚治國有方,“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蕭何智有餘而仁不足,有一句話說得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蕭何成就了韓信,也是他害死了韓信。蕭何明明知道韓信不會謀反,卻為了個人的利益與與呂後設圈套害死韓信。強征百姓的土地,收斂錢財。為此,有百姓在劉邦歸朝的途中攔路告狀,劉邦聽後大怒,想要殺了蕭何。前前後後,劉邦曾經三次懷疑蕭何心懷異志,三次將蕭何置於極度危險的境地。然而蕭何深知伴君如伴虎,居安要思危的道理。開國皇帝莫名其妙地懷疑功臣,乃是題中應有之義,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處理這種事情,只可忍氣吞聲,不必憤憤不平,更不可急於“辯誣”,訴說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所以蕭何三次都做到了處變不驚,不動聲色,虛懷若谷,從善如流,直至將劉邦的疑心消弭于無形,從容化險為夷,居然倖免于難蕭何的結局是輔佐漢惠帝時老死了。

自古的君王一樣,劉邦也準備清理功臣。而聰明的張良選擇了急流勇退,過上了不理朝政的生活。智者蕭何,忍辱負重,巧妙應變,得以善終。可自負的韓信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功高蓋主,還在到處張揚,其不過是在自尋死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