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黨史軍史中的“戰狼”們,比電影好看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 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 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導讀】金一南曾在《苦難輝煌》中寫道:那是一個年紀輕輕就幹大事、年紀輕輕就丟性命的時代。

無一人老態龍鍾, 無一人德高望重。 無一人切磋長壽、研究保養。 需要熱血的時代, 便只能是年輕人的時代。

“八一”, 也應當是中國青年的節日

在建軍90周年前後, 《戰狼2》引爆了暑假的票房(注:9天突破20億元)。 吳京塑造的中國軍人的強悍形象, 深入人心, 引起廣泛共鳴。 這部電影原型為中國軍艦2015年葉門撤僑事件, 用吳京的話來說:這是一部向中國軍人致敬的電影。

在娛樂至上、雄性不足的今天, 這部電影成功地讓中國軍人成為中國年輕人的偶像, 令人欣喜。 不過, 在中國共產黨的黨史與軍史上, 年輕人, 一直是主角, 崇軍尚武, 熱血澎湃。

電影《戰狼2》海報, 吳京飾演冷鋒。

01

1930年10月, 中央蘇區紅12軍六千男兒齊發悲聲:他們的老軍長伍中豪, 犧牲了。

老軍長, 不是說伍中豪年紀大, 而是在犧牲兩個月前, 伍中豪從紅12軍軍長改任紅20軍軍長、前敵委員。 他犧牲的時候, 年僅25歲。

伍中豪與林彪並稱為紅軍中的兩隻鷹。 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青年將領,

從湖南考入北京大學文學院, 後來又考入黃埔軍校, 與林彪同為黃埔四期。

他參加了秋收起義, 轉戰各地, 參與過諸多經典戰例。 毛澤東多次在根據地幹部會上, 表揚伍中豪能打仗, 會做群眾工作, 是文武全才。

他犧牲得很突然:病癒歸隊, 只帶了一個警衛排, 途經安福縣城時被靖衛團包圍, 寡不敵眾, 子彈打光, 壯烈犧牲。 他的犧牲, 引爆了紅軍的雷霆之怒, 安福靖衛團被全殲, 殺害伍中豪的兇手, 被押至墳前砍頭祭奠。

伍中豪等黃埔四期學院合影。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為伍中豪犧牲而失聲痛哭的紅12軍官兵中, 有一位年輕軍官叫尋維洲, 時年18歲, 任紅12軍34師100團團長。 這年底, 蔣介石調集10萬兵力向中央蘇區發動第一次“圍剿”, 遭遇慘敗, 前線總指揮、第18師師長張輝瓚以下9000餘人被全殲。 尋維洲率團在圍殲張輝瓚一役中, 居功至偉, 升任紅12軍第35師師長。

在接下來的歲月中, 尋維洲戰績顯赫, 成了紅軍中一顆耀眼的將星。 林彪出任紅軍軍團長時, 年僅25歲, 但尋維洲在1933年出任紅七軍團軍團長時,

還不滿22周歲。

這顆將星, 也過早隕落:1934年10月, 紅一方面軍主力向西突圍, 開始長征。 留在中央蘇區的最大一支紅軍部隊, 是紅十軍團, 由紅七軍團和紅十軍合編而成, 尋維洲任該軍團19師師長——他受當時“左傾”路線排擠, 部隊合編時, 他從軍團長被降為師長, 忍辱負重, 英勇作戰。

當年12月14日, 紅十軍團在皖南譚家橋大戰國民黨的補充第一旅, 烏泥關制高點爭奪戰, 決定此役勝敗, 尋維洲以師長身份率眾衝鋒, 身負重傷。 時任國民黨補充第一旅旅長之職的王耀武后來回憶說:“紅軍有十幾個人冒著炮火的危險去搶救一個人, 抬著向後方走去, 看樣子, 被抬走的這個人可能是敵人的高級軍官。 ”

電影《建軍大業》海報,劉昊然飾粟裕。

被紅軍官兵冒死從炮火中抬下來的,就是尋維洲,他一生五次負傷,這一次是致命的。兩天后,尋維洲因傷勢過重犧牲,年僅22歲。王耀武后來派人將安葬在茂林的尋維洲遺體挖掘出來拍照,發現他上身無衣——可見當年紅十軍團何等艱苦,裝備奇缺,犧牲者的衣服,戰友穿著,繼續戰鬥。王耀武震驚之余,歎息於不能一睹尋淮洲的風采。

補充一下:尋維洲犧牲後,紅十軍團元氣大傷,於1935年1月失敗,主要指揮者方志敏、劉疇西被俘,後不屈就義。時任紅十軍團參謀長的粟裕突圍成功,日後,他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神”。

1948年9月,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合圍濟南,對手就是王耀武,粟裕親自擬定戰鬥口號:“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濟南城破後,王耀武化裝出逃,在壽光境內被俘。

著名作家王鼎鈞在回憶錄《關山奪路》中寫道:王耀武逃亡途中上廁所的時候,讓副官把雪白的高級進口手紙遞過去,就這麼一個細節,被人看破了。

中共一大。

02

讀中國共產黨的黨史軍史,不難發現:中國共產黨領導及其統帥的軍隊,是年輕人用熱血締造與維護的。

1921年,堪稱“開天闢地”的中共一大,是一場年輕人的會議,13人平均年齡28歲,正巧是出席者之一毛澤東當年的年齡,最年輕的只有19歲。遙想當年,他們何等熱血沸騰,要以年輕人的心氣,去改天換地。

金一南在《苦難輝煌》中曾這麼寫道:“那是一個年紀輕輕就幹大事、年紀輕輕就丟性命的時代。無一人老態龍鍾,無一人德高望重。無一人切磋長壽、研究保養。需要熱血的時代,便只能是年輕人的時代。”

1927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一群熱血青年共襄盛舉:毛澤東32歲,周恩來29歲,賀龍31歲,葉挺31歲,劉伯承35歲,羅榮桓25歲,粟裕20歲,林彪20歲,何長工27歲,葉劍英30歲,陳賡24歲,聶榮臻28歲,許光達19歲、盧德銘22歲、羅瑞卿21歲、譚政21歲,張太雷29歲,瞿秋白28歲……年紀稍大的,是朱德和譚平山,但也只有41歲。

遵義會議。

1935年1月,長征途中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經過遵義會議後,迎來了革命的大轉折,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此時,毛澤東度過他第41個生日才不到一個月。

大量年輕人擔任了紅軍的高級職務:王稼祥,中革軍委副主席、紅軍總政治部主任,29歲;林彪,紅1軍團軍團長,28歲;聶榮臻,紅1軍團政委,36歲;左權,紅1軍團參謀長,30歲;彭德懷,紅3軍團軍團長,37歲;楊尚昆,紅3軍團政委,28歲;鄧萍,紅3軍團參謀長,27歲……而少共國際師師長肖華,這一年才19歲。

這一年,紅軍其他部隊的將領也很年輕:紅二方面軍2軍團軍團長賀龍39歲,政委任弼時31歲;6軍團軍團長肖克和政委王震都是27歲。紅四方面總指揮徐向前33歲,副總指揮王樹聲29歲,政委陳昌浩28歲。紅25軍軍長程子華30歲,政委吳煥先28歲……

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英勇作戰,時任八路軍獨立第一師的楊成武指揮部隊在黃土嶺戰役中擊斃日軍中將阿部規秀時,時年25歲;夜襲陽明堡的八路軍團長陳錫聯,時年22歲;設伏雁門關、身先士卒的八路軍獨臂團長賀炳炎,當時24歲。

電影《太行山上》海報,梁家輝飾賀炳炎。

在電影《太行山上》中,香港著名演員梁家輝飾演賀炳炎,他演活了獨臂團長的霸氣,但遺憾地未能形象展現獨臂團長的年輕英姿,畢竟,電影上映這一年,梁家輝已經47歲了。

在艱苦卓絕的抗戰中,有很多年輕的傳奇英雄,未能等到勝利的一天。

白乙化,本是中國大學的高材生,“九一八事變”後,他留下“吾當先去殺敵,再來求學”的豪言,回東北組織義勇軍抗戰,因愛穿白衣,被譽為“小白龍”。

全面抗戰爆發後,他在1939年任華北人民抗日聯軍司令員;年底,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十團團長。1941年2月4日,他在指揮密雲馬營戰鬥中,被日軍從烽火臺射下的子彈擊中,不幸犧牲,年僅30歲。

今天,白乙化戰鬥過的地方,仍流傳著他的諸多傳奇故事。白乙化有個綽號叫“白大鬍子”。當時一提“白大鬍子”,日偽都膽戰心驚。白乙化犧牲後,人們為他立了一塊紀念碑,不久被前來掃蕩的日軍破壞。

後來,當地軍民又為他立了一塊紀念碑,刻著“民族英雄”四個大字。為了避免再次被日軍破壞,鄉親們用油布把碑包起來藏在地下。這塊保存完好的碑,現存於首都博物館。

電影《劍吼長城東》海報。

包森,也犧牲在長城下,他是陝西人,電影《劍吼長城東》中令日寇喪膽、威震關內外的主人公包真的原型。“七七事變”後,他從延安被派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冀東開闢抗日遊擊區,1939年秋任冀東軍區副司令員。

包森所部以超凡的戰略戰術和強悍的戰鬥力著稱,威震冀東。史載:日偽軍懼怕他,常以“出門打仗碰上老包”為咒語。就連時任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甯次也哀歎:“到冀東如入苦海。”

這位被譽為“中國的夏伯陽”的抗日名將,犧牲時年僅31歲。

電影《建軍大業》海報,王景春飾演賀龍。

03

南昌起義的時候,總指揮賀龍還不是共產黨員。

賀龍時年31歲,但已經是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一個“軍閥”,他一直想擺脫當時中國軍閥混戰的局面,實現自己從小“為受苦人打天下”的夢想。他從中國共產黨人的身上,看到了這股改變中國的力量。

南昌起義前夕,正是共產黨人遭遇大屠殺、白色恐怖彌漫之際,但賀龍認准了自己要選擇的道路。起義前,賀龍在南昌第一次見到周恩來,斬釘截鐵地表示:“我已下定決心跟共產黨走,黨要我怎麼幹,我就怎麼幹。”

周恩來當即以前敵委員會的名義,任命賀龍為起義的總指揮。起義軍南下途中,賀龍在瑞金由周逸群、譚平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在中國共產黨最艱難的時候,在意志薄弱者紛紛逃離的時候,賀龍做出了無悔一生的選擇。有個細節是:起義隊伍離開南昌時,賀龍將隨身攜帶的較為奢侈的生活用品,諸如茶具、筆洗等心愛之物都贈予他人。這是他與過往軍閥的舊生活決裂之標誌。

電視劇《熱血軍旗》劇照。

縱覽黨史軍史,總會思考一個問題: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為什麼從締造之時開始,就對中國一代代年輕人,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王爾琢,出身小康之家,畢業於黃埔一期,在黃埔軍校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途中,戰功累累,蔣介石很想拉攏他,以擢升軍長之高官相許,誘惑他加入國民黨。王爾琢堅決拒絕。

他參加了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部隊面臨瓦解潰散,南昌起義的火種,眼看就要熄滅。王爾琢堅決支持朱德、陳毅,將最後的火種保留了下來,他自己蓄須明志:革命不成功,堅決不剃須!

朱毛井岡山會師後,王爾琢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參謀長兼第28團團長。毛澤東曾指著王爾琢對時任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員杜修經取笑道:“別看他長髮長胡,可他還是個20剛出頭的英俊小夥子呢。”

1928年8月28日,王爾琢為了追回被裹挾逃跑的兩個連,不幸死于叛徒袁崇全槍下,年僅25歲。他犧牲的時候,仍然是長髯飄飄。在今天,王爾琢家鄉湖南常德的一面石牆上,鐫刻著一首紀念他的詩:

“一夜風雲變,上海大屠殺。爾琢拔刀起,血誓效討伐。革命不成功,此生不理髮。新婚方五月,大義割柔腸。致書慈父母,淚落沾衣裳。為救工農苦,不能侍羹湯。南昌首義後,轉戰上井岡。指揮主力團,威震贛與湘。三戰喪敵膽,活捉兩隻‘羊’。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崇義追叛徒,桂花落地黃。英年二十五,天地為悲傷。”

愛德格·斯諾著作《紅星照耀中國》封面。

從小家境優渥,在大城市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也接受了共產主義的思想,從此不離不棄,甚至與過去決裂,他們意志堅定不移,無懼生命危險,更不用說甘願忍受艱苦的物質生活——這是在新中國成立前,一代又一代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年輕人的共性。

愛德格·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感慨萬千地寫下這樣的話:“這些人當兵不只是為了有個飯碗,這些青年為了勝利而甘於送命。他們是人,是瘋子,還是神?”

延安的寶塔山,極具象徵意義,抗戰時期,這座寶塔,就是燈塔。一份1942年5月日本人出版的《華北共軍現狀》披露,北平大學生到大後方去的占20%,投奔解放區的則達70%。他們很多人加入了抗大,隨即又奔赴前線。那是一個屬於年輕人的朝氣蓬勃、共同譜寫英雄史詩的年代。

電影《戰狼2》劇照。

04

《戰狼2》的火爆,並不奇怪。

在許多“文化人”以為中國年輕人只需要娛樂也不斷絞盡腦汁、突破底線製造各種娛樂時,吳京拍了一部弘揚民族精神、彰顯軍人血性的電影,大家發現:其實,這更是中國年輕人需要的。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梁啟超的這段精闢文字,至今讀起,仍讓人心生激情與責任。

有兩篇文章,對照著看,令人感慨:

金一南。

一篇是金一南在《心勝》一書中寫的俄羅斯人在衛國戰爭中犧牲的無名烈士墓前的場景:

“在黑龍江撫遠三角洲,一位邊防團長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到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對岸的哈巴羅夫斯克市訪問,給他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俄羅斯遠東最大城市的異國風情,而是在該市無名烈士墓旁,看見幼稚園老師領著一群孩子,老師給孩子們講故事,老師哭,孩子哭,大人小孩哭成一團。

這位團長告訴我,那場景使他深受震動……我與那位團長討論:3歲到5歲的孩子,懂得多少事情?竟然會在烈士墓前流淚。關鍵是老師流淚了,他們看見以後也跟著流淚。進而又想:一個民族,從幼稚園的孩子開始就知道在烈士墓前流淚,其未來之精神素養該是何等強大。

蘇聯解體了,俄羅斯國家至今沒有完全走出低谷,但他們那些珍貴的東西並沒有完全丟失,仍然在構成他們的精神內核。幼稚園的孩子在無名烈士墓前流淚,新婚的夫婦連袂向無名烈士墓獻花,這樣的民族怎麼可能墮落,怎麼可能被黑暗吞沒,怎麼可能被其他民族征服。”

金一南寫道:我們不能想像一個精神衰落的民族會是一個強大的民族,不能想像一個不能構成自己核心精神內核的民族會是一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

李橋銘。

另一篇,是現任北部戰區陸軍司令員李橋銘將軍在2014年建軍節前後發表的一篇文章,題為《青年要有崇軍尚武的精神底蘊》:

“一個國家是不是強國,不僅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一個國家的國民沒有一種強悍的精神氣質,即便是經濟第一,富甲天下,這個民族也不是真正的內心強大……

當一部分青年人‘啃著老人’、穿著名牌,追逐著崇拜著外國的明星,嘲弄著自己的國家,嘲弄著自己的英雄。作為一種基本價值、道德準則和精神支柱,愛國主義、崇尚英雄和榮譽受到批判和嘲弄,必須引起高度警覺。

中國要發展、要強大,要實現強國夢強軍夢,青年人必須對愛國主義這面旗幟形成高度共識,讓愛國主義成為全體國人堅決捍衛的核心價值……

當娛樂至死、娛樂至上成為年輕人的主流時,當一個國家的大多數青年人沒有崇軍尚武的精神底蘊時,任人宰割的歷史必然會重演!”

李橋銘將軍說:“八一”,不僅是軍人的節日,也應當是中國青年的節日。

作者:關山遠

電影《建軍大業》海報,劉昊然飾粟裕。

被紅軍官兵冒死從炮火中抬下來的,就是尋維洲,他一生五次負傷,這一次是致命的。兩天后,尋維洲因傷勢過重犧牲,年僅22歲。王耀武后來派人將安葬在茂林的尋維洲遺體挖掘出來拍照,發現他上身無衣——可見當年紅十軍團何等艱苦,裝備奇缺,犧牲者的衣服,戰友穿著,繼續戰鬥。王耀武震驚之余,歎息於不能一睹尋淮洲的風采。

補充一下:尋維洲犧牲後,紅十軍團元氣大傷,於1935年1月失敗,主要指揮者方志敏、劉疇西被俘,後不屈就義。時任紅十軍團參謀長的粟裕突圍成功,日後,他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神”。

1948年9月,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合圍濟南,對手就是王耀武,粟裕親自擬定戰鬥口號:“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濟南城破後,王耀武化裝出逃,在壽光境內被俘。

著名作家王鼎鈞在回憶錄《關山奪路》中寫道:王耀武逃亡途中上廁所的時候,讓副官把雪白的高級進口手紙遞過去,就這麼一個細節,被人看破了。

中共一大。

02

讀中國共產黨的黨史軍史,不難發現:中國共產黨領導及其統帥的軍隊,是年輕人用熱血締造與維護的。

1921年,堪稱“開天闢地”的中共一大,是一場年輕人的會議,13人平均年齡28歲,正巧是出席者之一毛澤東當年的年齡,最年輕的只有19歲。遙想當年,他們何等熱血沸騰,要以年輕人的心氣,去改天換地。

金一南在《苦難輝煌》中曾這麼寫道:“那是一個年紀輕輕就幹大事、年紀輕輕就丟性命的時代。無一人老態龍鍾,無一人德高望重。無一人切磋長壽、研究保養。需要熱血的時代,便只能是年輕人的時代。”

1927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一群熱血青年共襄盛舉:毛澤東32歲,周恩來29歲,賀龍31歲,葉挺31歲,劉伯承35歲,羅榮桓25歲,粟裕20歲,林彪20歲,何長工27歲,葉劍英30歲,陳賡24歲,聶榮臻28歲,許光達19歲、盧德銘22歲、羅瑞卿21歲、譚政21歲,張太雷29歲,瞿秋白28歲……年紀稍大的,是朱德和譚平山,但也只有41歲。

遵義會議。

1935年1月,長征途中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經過遵義會議後,迎來了革命的大轉折,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此時,毛澤東度過他第41個生日才不到一個月。

大量年輕人擔任了紅軍的高級職務:王稼祥,中革軍委副主席、紅軍總政治部主任,29歲;林彪,紅1軍團軍團長,28歲;聶榮臻,紅1軍團政委,36歲;左權,紅1軍團參謀長,30歲;彭德懷,紅3軍團軍團長,37歲;楊尚昆,紅3軍團政委,28歲;鄧萍,紅3軍團參謀長,27歲……而少共國際師師長肖華,這一年才19歲。

這一年,紅軍其他部隊的將領也很年輕:紅二方面軍2軍團軍團長賀龍39歲,政委任弼時31歲;6軍團軍團長肖克和政委王震都是27歲。紅四方面總指揮徐向前33歲,副總指揮王樹聲29歲,政委陳昌浩28歲。紅25軍軍長程子華30歲,政委吳煥先28歲……

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英勇作戰,時任八路軍獨立第一師的楊成武指揮部隊在黃土嶺戰役中擊斃日軍中將阿部規秀時,時年25歲;夜襲陽明堡的八路軍團長陳錫聯,時年22歲;設伏雁門關、身先士卒的八路軍獨臂團長賀炳炎,當時24歲。

電影《太行山上》海報,梁家輝飾賀炳炎。

在電影《太行山上》中,香港著名演員梁家輝飾演賀炳炎,他演活了獨臂團長的霸氣,但遺憾地未能形象展現獨臂團長的年輕英姿,畢竟,電影上映這一年,梁家輝已經47歲了。

在艱苦卓絕的抗戰中,有很多年輕的傳奇英雄,未能等到勝利的一天。

白乙化,本是中國大學的高材生,“九一八事變”後,他留下“吾當先去殺敵,再來求學”的豪言,回東北組織義勇軍抗戰,因愛穿白衣,被譽為“小白龍”。

全面抗戰爆發後,他在1939年任華北人民抗日聯軍司令員;年底,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十團團長。1941年2月4日,他在指揮密雲馬營戰鬥中,被日軍從烽火臺射下的子彈擊中,不幸犧牲,年僅30歲。

今天,白乙化戰鬥過的地方,仍流傳著他的諸多傳奇故事。白乙化有個綽號叫“白大鬍子”。當時一提“白大鬍子”,日偽都膽戰心驚。白乙化犧牲後,人們為他立了一塊紀念碑,不久被前來掃蕩的日軍破壞。

後來,當地軍民又為他立了一塊紀念碑,刻著“民族英雄”四個大字。為了避免再次被日軍破壞,鄉親們用油布把碑包起來藏在地下。這塊保存完好的碑,現存於首都博物館。

電影《劍吼長城東》海報。

包森,也犧牲在長城下,他是陝西人,電影《劍吼長城東》中令日寇喪膽、威震關內外的主人公包真的原型。“七七事變”後,他從延安被派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冀東開闢抗日遊擊區,1939年秋任冀東軍區副司令員。

包森所部以超凡的戰略戰術和強悍的戰鬥力著稱,威震冀東。史載:日偽軍懼怕他,常以“出門打仗碰上老包”為咒語。就連時任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甯次也哀歎:“到冀東如入苦海。”

這位被譽為“中國的夏伯陽”的抗日名將,犧牲時年僅31歲。

電影《建軍大業》海報,王景春飾演賀龍。

03

南昌起義的時候,總指揮賀龍還不是共產黨員。

賀龍時年31歲,但已經是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一個“軍閥”,他一直想擺脫當時中國軍閥混戰的局面,實現自己從小“為受苦人打天下”的夢想。他從中國共產黨人的身上,看到了這股改變中國的力量。

南昌起義前夕,正是共產黨人遭遇大屠殺、白色恐怖彌漫之際,但賀龍認准了自己要選擇的道路。起義前,賀龍在南昌第一次見到周恩來,斬釘截鐵地表示:“我已下定決心跟共產黨走,黨要我怎麼幹,我就怎麼幹。”

周恩來當即以前敵委員會的名義,任命賀龍為起義的總指揮。起義軍南下途中,賀龍在瑞金由周逸群、譚平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在中國共產黨最艱難的時候,在意志薄弱者紛紛逃離的時候,賀龍做出了無悔一生的選擇。有個細節是:起義隊伍離開南昌時,賀龍將隨身攜帶的較為奢侈的生活用品,諸如茶具、筆洗等心愛之物都贈予他人。這是他與過往軍閥的舊生活決裂之標誌。

電視劇《熱血軍旗》劇照。

縱覽黨史軍史,總會思考一個問題: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為什麼從締造之時開始,就對中國一代代年輕人,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王爾琢,出身小康之家,畢業於黃埔一期,在黃埔軍校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途中,戰功累累,蔣介石很想拉攏他,以擢升軍長之高官相許,誘惑他加入國民黨。王爾琢堅決拒絕。

他參加了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部隊面臨瓦解潰散,南昌起義的火種,眼看就要熄滅。王爾琢堅決支持朱德、陳毅,將最後的火種保留了下來,他自己蓄須明志:革命不成功,堅決不剃須!

朱毛井岡山會師後,王爾琢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參謀長兼第28團團長。毛澤東曾指著王爾琢對時任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員杜修經取笑道:“別看他長髮長胡,可他還是個20剛出頭的英俊小夥子呢。”

1928年8月28日,王爾琢為了追回被裹挾逃跑的兩個連,不幸死于叛徒袁崇全槍下,年僅25歲。他犧牲的時候,仍然是長髯飄飄。在今天,王爾琢家鄉湖南常德的一面石牆上,鐫刻著一首紀念他的詩:

“一夜風雲變,上海大屠殺。爾琢拔刀起,血誓效討伐。革命不成功,此生不理髮。新婚方五月,大義割柔腸。致書慈父母,淚落沾衣裳。為救工農苦,不能侍羹湯。南昌首義後,轉戰上井岡。指揮主力團,威震贛與湘。三戰喪敵膽,活捉兩隻‘羊’。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崇義追叛徒,桂花落地黃。英年二十五,天地為悲傷。”

愛德格·斯諾著作《紅星照耀中國》封面。

從小家境優渥,在大城市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也接受了共產主義的思想,從此不離不棄,甚至與過去決裂,他們意志堅定不移,無懼生命危險,更不用說甘願忍受艱苦的物質生活——這是在新中國成立前,一代又一代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年輕人的共性。

愛德格·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感慨萬千地寫下這樣的話:“這些人當兵不只是為了有個飯碗,這些青年為了勝利而甘於送命。他們是人,是瘋子,還是神?”

延安的寶塔山,極具象徵意義,抗戰時期,這座寶塔,就是燈塔。一份1942年5月日本人出版的《華北共軍現狀》披露,北平大學生到大後方去的占20%,投奔解放區的則達70%。他們很多人加入了抗大,隨即又奔赴前線。那是一個屬於年輕人的朝氣蓬勃、共同譜寫英雄史詩的年代。

電影《戰狼2》劇照。

04

《戰狼2》的火爆,並不奇怪。

在許多“文化人”以為中國年輕人只需要娛樂也不斷絞盡腦汁、突破底線製造各種娛樂時,吳京拍了一部弘揚民族精神、彰顯軍人血性的電影,大家發現:其實,這更是中國年輕人需要的。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梁啟超的這段精闢文字,至今讀起,仍讓人心生激情與責任。

有兩篇文章,對照著看,令人感慨:

金一南。

一篇是金一南在《心勝》一書中寫的俄羅斯人在衛國戰爭中犧牲的無名烈士墓前的場景:

“在黑龍江撫遠三角洲,一位邊防團長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到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對岸的哈巴羅夫斯克市訪問,給他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俄羅斯遠東最大城市的異國風情,而是在該市無名烈士墓旁,看見幼稚園老師領著一群孩子,老師給孩子們講故事,老師哭,孩子哭,大人小孩哭成一團。

這位團長告訴我,那場景使他深受震動……我與那位團長討論:3歲到5歲的孩子,懂得多少事情?竟然會在烈士墓前流淚。關鍵是老師流淚了,他們看見以後也跟著流淚。進而又想:一個民族,從幼稚園的孩子開始就知道在烈士墓前流淚,其未來之精神素養該是何等強大。

蘇聯解體了,俄羅斯國家至今沒有完全走出低谷,但他們那些珍貴的東西並沒有完全丟失,仍然在構成他們的精神內核。幼稚園的孩子在無名烈士墓前流淚,新婚的夫婦連袂向無名烈士墓獻花,這樣的民族怎麼可能墮落,怎麼可能被黑暗吞沒,怎麼可能被其他民族征服。”

金一南寫道:我們不能想像一個精神衰落的民族會是一個強大的民族,不能想像一個不能構成自己核心精神內核的民族會是一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

李橋銘。

另一篇,是現任北部戰區陸軍司令員李橋銘將軍在2014年建軍節前後發表的一篇文章,題為《青年要有崇軍尚武的精神底蘊》:

“一個國家是不是強國,不僅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一個國家的國民沒有一種強悍的精神氣質,即便是經濟第一,富甲天下,這個民族也不是真正的內心強大……

當一部分青年人‘啃著老人’、穿著名牌,追逐著崇拜著外國的明星,嘲弄著自己的國家,嘲弄著自己的英雄。作為一種基本價值、道德準則和精神支柱,愛國主義、崇尚英雄和榮譽受到批判和嘲弄,必須引起高度警覺。

中國要發展、要強大,要實現強國夢強軍夢,青年人必須對愛國主義這面旗幟形成高度共識,讓愛國主義成為全體國人堅決捍衛的核心價值……

當娛樂至死、娛樂至上成為年輕人的主流時,當一個國家的大多數青年人沒有崇軍尚武的精神底蘊時,任人宰割的歷史必然會重演!”

李橋銘將軍說:“八一”,不僅是軍人的節日,也應當是中國青年的節日。

作者:關山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