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內容付費基礎已經養成!SNH48、B站、十點讀書等的投資人們說下一個機會在這兒、我們喜歡這樣的創業者

在文創產業的創業大軍中, 內容創業者佔據了重要位置, 與此同時, 各大平臺為了吸引流量、提高留存率, 競相爭搶內容創作人才, 而持續的野蠻生長也埋下了許多隱患。

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8月4日消息, 在昨日乙太資本聯合杭州文投舉辦的“內容創業的真相——2017乙太資本&杭州文投內容創業投融資發展論壇”上, 辰海資本合夥人陳悅天、集結號資本創始人高巍、啟明創投合夥人黃佩華、華映資本合夥人劉獻民、頭頭是道董事姚臻、乙太資本創始人兼CEO周子敬等投資人從他們的視角, 探討了文化傳媒行業的現狀、趨勢與投資機會。

以下為現場討論實錄, 經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刪減、編輯、整理。

動漫、二次元、男團女團、95後消費……新風口在哪?

周子敬:非常感謝各位從全國各地來到杭州, 謝謝大家來到杭州。

在座各位都是老朋友了, 開場每人花一點時間對所有創業者和投資人介紹一下自己所在的基金, 以及自己過往成功的文化領域的投資案例。

陳悅天:我是辰海資本的陳悅天, 我們是最近新成立的一家專門投資于文化、娛樂、消費領域的早期基金, 規模在8億人民幣左右。 成立的半年多時間裡面, 投了十幾個案子。 我在上一家機構創新工廠那裡, 主要負責動漫二次元領域的投資, 後來又慢慢從這個領域延伸到了年輕人文化、傳媒領域。 一直持續在關注新媒體和新的文化領域,

希望今天跟各位朋友深入探討。

劉獻民:我剛剛加入華映資本, 華映主要在文化娛樂領域投資。 從最開始投內容生產的平臺公司, 後來也開始投一些內容開發的公司, 包括媒體的公司, 像介面。 早期我在娛樂工廠, 也是專門投文化娛樂裡面早期。

AGC二次元方面我們投了B站, 也投了美拍, 在文娛方面我們投的更多還是互聯網平臺為主。

高巍:集結號是一支比較年輕的基金, 我們更多關注在泛娛樂、內容消費、電商等等領域。 有些人說集結號是華誼系的基金, 華誼確實是我們重要的LP, 所以在文娛方面相對匹配一些。 我個人偏向於內容消費類為主, 但是在其他領域我們也都有一些投資。

姚臻:大家好,

我是頭頭是道的姚臻。 我原來是普華資本管理合夥人, 其實現在也是, 我們在15年聯合發起了頭頭是道基金, 想完全佈局在文化領域, 目前一期10個億基金投完了, 現在二期基金在募集過程當中。

周子敬:感謝五位元嘉賓, 乙太FA業務做的很多。 在文化和內容行業, 優質內容是永恆不變的。 但是在內容不變的情況下風口變化節奏非常快, 半年一年可能一個風口起來, 半年後又下去。 不知道幾位嘉賓最近有沒有感覺到有什麼風口變化?在未來半年或者一年你們會比較看好哪個方向?

陳悅天:從拿案子來舉例, 我們投了兩家3D動畫公司, 因為以前都是傳統手繪2D動畫, 可能很難達到標準的生產的流程, 人才的培養和反覆運算週期也非常慢。

所以2D動畫的產能提升始終是一個瓶頸, 這個領域可能沒有冒出來太多公司, 但是3D動畫技術和生產方式的出現, 改變了整個行業。

上游有大量囤積的文字和漫畫類IP等待被改編, 把一個文字和圖片類內容變成視頻化, 可以大規模提升IP價值。 所以上半年我們專門看了3D動畫, 幾家頭部公司和正在崛起的公司我們都看了, 投了一家比較成熟公司裡面核心團隊出來創業的。 還投了一家B輪的公司, 叫中影年年。 3D動畫算是我們重點看的領域。

我原來投過女團, 男團國內市場目前市場是空缺, 所以男團公司也一直在關注。 投了兩家團體公司, 一家是華策影業董秘王總出來創業的麥銳娛樂娛樂, 他可能傳統媒體電視資源比較多,

所以他用韓系偶像式方式去做培養, 馬上他的團就要成立了。 還有一家是TFboys的核心團隊出來做的男團, 叫原計劃。 3D動畫、偶像男團和偶像團隊的養成我們還是在看。

再往後, 我們最近關注大範圍領域的內容付費。 可能上半年大家看到是知識付費比較多, 但內容付費是在整個傳媒領域都在發生的, 文字以前是網文, 接下來漫畫、動畫付費也很好。 網劇、網大、綜藝付費都會發生。 所以我們關注大面上的內容付費產業, 付費會把整個產業鏈形式改掉。 原來大家都在談論IP和產業衍生的故事, 就是前端我做出一個IP, 後端要靠遊戲、電影, 但實際上我們發現中間的轉化是有問題的, 但今年開始發現內容會直接靠使用者付費就賺到錢, 產業就會相對良性。

周子敬:會發生改變是因為支付的基礎設施?

陳悅天:支付的基礎設施,高品質的內容也出現了,消費者認為付費不是大事,我認為習慣培養已經形成。

劉獻民:今年上半年我們在這個領域並沒有出手特別多,但是我們看了很多不同細分領域的公司。動漫類的,我們和悅天的觀點或者看法差不多,也長期看好的,只不過在近期,我個人覺得它直接價值體現它是不是能夠形成比較好的用戶基礎或者所謂的IP,或者原創IP的能力。但在整個動畫領域,不管2D、3D,都沒有能夠在後端價值上很好的體現出來。

粉絲經濟我們也看了很多,這部分人群對偶像或者是對成人遊戲的方式,消費的意願和消費的習慣、基礎都已經不錯了。

我個人因為之前在互聯網端網生內容這塊一直在看、一直在投,但是以前投資的是早期的公司。我個人覺得在互聯網端內容這塊,未來發展是非常好的,互聯網的劇或者是互聯網的電影,我們叫長篇,之前大家說網大,但實際上它是一個小成本電影。所以在這個領域,這種內容形式在互聯網端會員付費的市場,我們仍然會比較看好

知識付費也在看,但我個人並沒有特別深的理解,或者我並沒有看懂它消費的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它的生命週期是什麼樣子。但是華映在今年上半年投了一個做知識付費的公司,它有它自己獨到的一些特點,比如它在社群的運營和管理上,還有內容的原創以及教育意義上,這塊我們希望它的生命力週期更長一些。

黃佩華:我們這邊也是,因為看到得到起來的比較快,我們也在看內容付費。我覺得有一些細分領域,比如針對女性消費人群的知識付費,或者親子相關的,我覺得比較有意思。另外一塊是95後、00後新的APP,感覺這個人群還是不太一樣,他們參與度可能更高一些,能夠讓他們比較容易的產生不管是文字,像美國有一款很火的APP,是非常輕的小說或者是能夠產生音訊的內容,所以有些APP我們在關注。

周子敬:啟明覺得下一階段有沒有什麼大的機會。

黃佩華:移動互聯網已經進入成熟期了,紅利也沒有了,所以只能看新一代,年輕的小朋友們,首先他們還沒有下載那麼多的APP,不像成人這麼多,成人讓他們下載一個新的APP就很難了。第二點是95後、00後,他們生在很好的環境,是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所以他們可能有一些表達的形式,能夠創作的內容需求更強,他們想被關注,想體現他們跟其他人與眾不同的需求也會更強一些,所以我們認為這是新的機會。

高巍:我個人從來不去追求所謂的風口,因為我覺得在追風口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滯後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早期所有平臺內容是比較粗放式的,隨著發展各大平臺都缺頭部內容,以及缺高品質的內容。包括最早開始從自媒體個人到網紅個人,再到後面的PGC,再到機構,再到MCN,MCN再分化成更細分的,有運作內容的,有運作內容變現的、流量變現的,會越來越專業化。所以在我看來,按照這個軌跡發展,更細分、更專業化的內容會有更多出來的機會。

以前可能一個自媒體號什麼內容都有,而現在可能有專門做汽車的、專門做親子的、專門做美妝的,甚至美妝領域再細分下去,只有專業的內容才有粉絲在,粉絲才願意去買單。所以跟著用戶需求去推才能演進出來東西,而不是現在什麼火就去投什麼。

周子敬:很多投資人可能有一個糾結,一方面做八卦的,可能用戶量非常大,但商業價值比較低,變現比較難。做比較精准的,比如剛才講的美妝、軍事,可能用戶群很集中,但是用戶量比較少,變現不太好變現。這方面你有沒有什麼偏好或者想法?

高巍:從平臺角度,平臺以內容為王,大家都在爭取好的內容,內容生產者都在變化,從個人到機構,到機構。MCN最大的價值,原先我作為個人只能打一個點,但這個時候我做組合了,做組合對於各個平臺,不管是分發還是資源的利用都是最高效的。所以我可以手上有做美妝的,也可以有做汽車的,有低頻的、高頻的,有深度用戶,但是我可以讓他們聚合在一起效率是最高效的。

周子敬:做媒體矩陣。

高巍:對。

2015年投了大概20多個新媒體號,而且基本上各自在兩三千萬,包括現在發展比較好的十點讀書。

回答剛才周總提的問題,有什麼大的變化或者是大的風口。15年下半年我們還在看的一些新媒體類或者內容類別的專案,最主要的還是看它用戶流量能夠有多大,它有多少粉絲量。但到16年甚至17年,更關心的問題是我的付費問題有多少,我能夠變現的有多少。一直到17年,我們甚至覺得內容的獨特性,能不能夠幫助你持續不斷的去生產好的內容,在這個過程當中你的變現方式有多少種,而且能不能夠持續不斷的打造這種新產品出來。

所以單體內容單打獨鬥的形式會越來越累,而矩陣化或者機構化運作的多條線內容,可能大家看到的秒拍上面排名前20位頭部號一共也只有三四家公司。所以對於內容生產而言,其實持續性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

在這個過程當中,這兩年最大的變化還是在於怎麼樣能夠有多種形式的變現。我們當時投十點讀書的時候,就是他們兩口子,用戶剛剛開始做,後面用戶量一下子跨到千萬,而且當時最初廣告變現占到營收的70%以上,而目前它的營收廣告變現只占到30%以下,更多是課程的知識付費,甚至是電商的變現。

所以我覺得就內容本身而言,它的優勢是在於能夠跟用戶建立起更快、更直接的連接,是正向直接面對用戶的。比如視頻類的各大網站,愛奇藝也好、騰訊也好,我不知道各位自己的切身感受,我覺得使用者是跟內容走的最近。哪部片子火爆我就去哪台平臺看了,哪家是獨家我就去哪裡了。但是內容相對比較累了,不如平臺化,不如互聯網公司能夠有大規模的變現方式。所以我們往往投內容的時候,大家都會說天花板有多高,做這個是不是能夠持續不斷去生產?

所以我們自己的感觸,15年投的很多新媒體,當時我們叫做新媒體,16年、17年就把它叫做新消費了,完全不把它放在媒體屬性裡面了,因為媒體是到達用戶最快的管道,但它可能只是消費環節裡的一個管道。

IP變現、衍生品變現、廣告變現……內容變現的趨勢在哪?

周子敬:姚總講的正好引出我的下一個問題,內容變現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有些公司是有瓶頸的。過去兩年變現的方式變化非常大,比如IP變現、衍生品變現、知識變現、用戶互動變現,以前基本上靠廣告。大家覺得未來變現會有哪些新的變化?可能有什麼趨勢是內容創業者需要積極關注和瞭解的?

姚臻:我覺得文化創業最好的就是沒有邊界,你對它的任何設定都是不成立的。

目前大家比較能看到的,一個是內容直接變現,就是所謂的付費。另外一類是廣告。

其實現在新媒體廣告變現跟傳統方式的廣告變現是不一樣的,它會更加趨向於精准使用者分析和CPS模式,就是我最後究竟成交率有多少。

黃佩華:談到付費變現,我記得06年投了土豆網,當時真的很苦,好象做內容的人都很苦,平臺不知道怎麼變現,除了賣廣告。我覺得這十年來變化真的很大,首先要感謝移動支付現在這麼便捷,第二是大家的觀念開始改變了,現在願意為內容付費。

包括邏輯思維講了很久怎麼去變現,開始有一些會員,然後做了電商,但是電商怎麼做也做不過京東,到底怎麼走這條路?最後他喊出來了:為內容付費,為知識付費,當時我們投資人心裡沒有底,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但他真的很了不起,帶動了這個行業。這是一個很好的時代,內容付費時代真的到了,所以創業者可以好好把握這個機會。

我們也看到,像B站,更多通過遊戲,十年以來遊戲都是很好的一個變現方式,現在的好處是手遊普及到的人群比較廣,包括女性,包括比較低齡的用戶,所以這也是一塊在文娛方面比較容易變現的方式。

高巍:現在的內容變現主要是廣告、內容直接付費,以及服務等等。但是未來的探索,最近我也看了蠻多專案,內容或者說IP與線下零售的結合,內容+消費,倒不只是電商。

線下零售現在存在的問題,購物中心招租低於60%或者70%不允許開業,所以它們招商現在很困難。這種情況下,對於線上往線下沉的好的內容、好的產業是有支持的。所以這方面可以探索,不管是線下店進行合作,你有流量,他有供應量,他有管道,這是一個很好的結合。而對於購物中心來說要的是你的流量,而我有的是物業,我可以給你很好的條件,你進來。上海大悅城做的很好,一些線上的IP、內容在那裡一給補貼,二免費入場,三你給我帶來流量,四還可以有一些跨界合作,試點試的很好。現在有一種模式,像閃電模式也可能火了一段時間了,但是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很熟悉這一塊。所以內容跟線下零售或者新零售的結合是可以探索的,未來怎麼樣我覺得需要大家去努力。

周子敬:新零售也是很火的題材,新零售+內容可能有新的機會出現。

劉獻民:剛才姚總說的非常有意思的是內容和各種各樣的業態。一方面內容本身比較容易找到精准的目標使用者,另一方面內容也能夠更高效的實現從觸達到銷售的轉化。

很明顯的可以看到,像淘寶、京東這樣的平臺都在增加視頻的內容,我們也能夠看到,也能夠看到淘寶傳統的電商平臺會增加媒體化的東西,或者它也在把媒體化的東西加入傳統的電商平臺當中去。

從這個角度來說,在內容變現領域,能夠在CPS環節裡面會有更大的發展的空間,不僅僅是原來簡單的從線上流量的CPS的轉化,視頻或者其他形式的內容,在CPS發展可能有更大的空間。

這塊也希望看到好的公司能夠在這裡面真正抓住系統化的機會,而不是單個的,單個的當然也可以,單個內容的轉化一直都有,它開發出很好的內容、很好的形象,在這個領域大家都在研究的迪士尼或者是漫微的形式,那種東西一直有,而且那種轉化或者那種變現的方式,我覺得現在還剛剛開始,所以未來空間還是有的,所以這也是我們一直看內容創作的公司,也是希望他們未來創作出更好的內容,相互之間有結合,在變現環節上有產品、有管道,也有體驗,大家可以直接去付費。但如果新的東西,我更看重內容和傳統平臺的結合。

陳悅天:具體變現方式前面幾位元講的非常詳細了,我覺得可以和內容創業者們聊聊思考邏輯。

其實內容產業最近是蓬勃發展,但規模還是有點天花板的.中國的票房去年450億,今年假設付費的視頻網站如果能夠達到1億會員規模的話,200塊錢的年費也就是200億的市場。但你隨隨便便看消費品哪一個品類,或者線下零售、房產、金融這些大的領域,隨便都是萬億級的市場,是差百倍規模的。

從大的規模來看,因為內容市場、文化市場偏小,所以你要去嫁接一個比較大的市場,這樣空間比較容易打開。文化內容去嫁接一個大市場,好的地方在於它有比較好的行為轉化和付費轉化率,因為內容本質相當於把一個思想、一種感覺傳遞給對面的人,讓這個人某種程度上被說服,去從事某一件事情。其實這個東西是文化和資訊整個傳媒行業的本質,所以其實是在改變人的想法,驅動人的行為。

某種程度上,如果真正形成足夠強的文化內容,應該可以讓他進行某一些行為上的轉化,粉絲經濟的本質也是這樣,粉絲經濟和內容付費有一個差別,粉絲經濟就是不一定提供內容給他,因為粉你就付錢,但是內容付費我還得生產一個內容給他。所以粉絲經濟某種程度上更強。所以如果你能夠做出來那種形式的粉絲,嫁接比較大的市場比較容易形成。

周子敬:是不是男團、女團、賣衣服、賣房子,因為那些產業更大,是這樣理解嗎?

陳悅天:其實跟線下零售購物中心的結合,我們最近還看到基於文化內容的空間運營,這些公司的本質都是這個。

懂內容、懂使用者、是商人、懂管理、懂成長…………他們喜歡這樣的內容創業者

周子敬:所以回答了剛才姚總講的,不要有邊界,變現有很多可以想像的地方。

你們去看聚焦在內容這個行業的創業者,你們喜歡什麼樣的創業者,會考慮去做投資?

陳悅天:我自己以前總結過,我投的幾家稍微大一點公司的創業者,有些是他自己懂內容的,但有些是不懂的,最好的他是精明的商人,也是管理者。文化領域現在很多公司,大部分是文化領域本身的人跑出來創業,但是他們沒有管理經驗,也沒有做生意的經驗。所以他面對精明的商人和大規模團隊管理經驗人的時候,他們可能會稍微受點掣肘。

劉獻民:周總這個問題,如果單獨問我們五個人,可能我們五個人說的是差不多的,大家放在一起之後,我們五個人每個重複一遍可能這個事就說不下去了。

如果是做內容的,一個是得懂,你得懂你要做的內容,細分領域裡面你得懂什麼是好的內容,或者怎麼能夠做好的內容,比如電影或者電視劇,你得具備什麼樣的東西,或者什麼樣的題材,專業性的東西得懂。第二個是你願意做好的東西,你最好有商人的本質,但你得願意做好的東西,你希望做出來的東西是要比別人牛的,你要有這樣一種心態或者這樣一種抱負,或者憋著一股勁,這種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黃佩華:贊同悅天說的,我們希望有一個搭配,比如羅胖和脫不花是很好的搭配,一個人專注於內容方面,另外一個人是很好的管理者,分工也很明確。

第二點要專注,可能很多明星創業,他們可能在外面還有收入或者做一些節目,我們希望他所有的收入都歸這個公司,不要有任何利益的分配問題。

第三點,因為我們更多傾向互聯網平臺,所以這個平臺怎麼培養出自己的內容製造者,也就是CP,如果只是從別的平臺挖人或者明星CP,就擔心容易被人家挖走。所以這些是比較看中的。

高巍:我會比較看中創始人的視野跟格局,也就是說,也許他專業的東西沒有那麼強制的要求,但是他一定清楚這個生態是怎麼樣的,我在這個生態裡面扮演什麼角色,以我判斷,這個點才是容易切入的,剩下的我都可以搞定,但是我得有這個審美。俗話說選擇大於努力,所以他的選擇方向,帶的隊伍走的方向選擇一定是對的,並且他能帶隊,剩下的不同時機、不同時候,他有能力讓不同的人才加入他的團隊,他有凝聚力,這樣的創始人能成事,至於他自己能不能寫文章不重要。

姚臻:我們今天談的主要話題是內容創業,我覺得創始人在內容創業這件事情上,內容一是要有高度,二是要有獨特性。文化消費跟別的不一樣的,消費者永遠不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但是他永遠有權利批判你做的那個東西特別爛,你永遠無法滿足他內心的期望值,這才是文化的核心。所以文化創業很重要的一點,對於內容而言需要有特別高的高度和獨特性在,這是起步線,如果這個起步線都沒有做文化創業是特別難的。

第二個是團隊結合非常重要,每一個老羅都需要一個脫不花,成功的創業者之間搭配很重要,往往創作能力特別強的人很難有商業性或者邏輯性的考慮,甚至很多人對技術的理解和把握,他高高在上的,不太能認同很多很機械化的東西,計算方式甚至是一些資料的評估判斷,這些對於公司運營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是需要團隊來彌補的,我們不能苛求一個創始人非常強,他什麼都會,這很難,所以這是一個團隊能夠去解決的。

第三個特別重要的,我們往往不太知道一開始的文化創業公司跟最後出來的爆發點是不是同一類產品,也就是這個過程當中產品反覆運算非常重要,而且那個反覆運算不是市場推著你走的反覆運算,而是自我反覆運算。所以你的團隊的自我反覆運算能力是需要特別強的,甚至我們有時候說,羅老師每次站出來講的對於產品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文化創意類的公司,自我的反覆運算和對趨勢判斷非常重要。

我個人是非常在意這三個點。

周子敬:簡單總結一下,是懂內容、懂使用者、是個商人、懂管理、懂成長,如果一個人不行,得好幾個人湊起來具備那個能力。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作者:Echo,原文:http://news.pedaily.cn/201708/20170805418152.shtml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號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文章評論區聯繫授權。如不遵守,投資界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

產業就會相對良性。

周子敬:會發生改變是因為支付的基礎設施?

陳悅天:支付的基礎設施,高品質的內容也出現了,消費者認為付費不是大事,我認為習慣培養已經形成。

劉獻民:今年上半年我們在這個領域並沒有出手特別多,但是我們看了很多不同細分領域的公司。動漫類的,我們和悅天的觀點或者看法差不多,也長期看好的,只不過在近期,我個人覺得它直接價值體現它是不是能夠形成比較好的用戶基礎或者所謂的IP,或者原創IP的能力。但在整個動畫領域,不管2D、3D,都沒有能夠在後端價值上很好的體現出來。

粉絲經濟我們也看了很多,這部分人群對偶像或者是對成人遊戲的方式,消費的意願和消費的習慣、基礎都已經不錯了。

我個人因為之前在互聯網端網生內容這塊一直在看、一直在投,但是以前投資的是早期的公司。我個人覺得在互聯網端內容這塊,未來發展是非常好的,互聯網的劇或者是互聯網的電影,我們叫長篇,之前大家說網大,但實際上它是一個小成本電影。所以在這個領域,這種內容形式在互聯網端會員付費的市場,我們仍然會比較看好

知識付費也在看,但我個人並沒有特別深的理解,或者我並沒有看懂它消費的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它的生命週期是什麼樣子。但是華映在今年上半年投了一個做知識付費的公司,它有它自己獨到的一些特點,比如它在社群的運營和管理上,還有內容的原創以及教育意義上,這塊我們希望它的生命力週期更長一些。

黃佩華:我們這邊也是,因為看到得到起來的比較快,我們也在看內容付費。我覺得有一些細分領域,比如針對女性消費人群的知識付費,或者親子相關的,我覺得比較有意思。另外一塊是95後、00後新的APP,感覺這個人群還是不太一樣,他們參與度可能更高一些,能夠讓他們比較容易的產生不管是文字,像美國有一款很火的APP,是非常輕的小說或者是能夠產生音訊的內容,所以有些APP我們在關注。

周子敬:啟明覺得下一階段有沒有什麼大的機會。

黃佩華:移動互聯網已經進入成熟期了,紅利也沒有了,所以只能看新一代,年輕的小朋友們,首先他們還沒有下載那麼多的APP,不像成人這麼多,成人讓他們下載一個新的APP就很難了。第二點是95後、00後,他們生在很好的環境,是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所以他們可能有一些表達的形式,能夠創作的內容需求更強,他們想被關注,想體現他們跟其他人與眾不同的需求也會更強一些,所以我們認為這是新的機會。

高巍:我個人從來不去追求所謂的風口,因為我覺得在追風口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滯後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早期所有平臺內容是比較粗放式的,隨著發展各大平臺都缺頭部內容,以及缺高品質的內容。包括最早開始從自媒體個人到網紅個人,再到後面的PGC,再到機構,再到MCN,MCN再分化成更細分的,有運作內容的,有運作內容變現的、流量變現的,會越來越專業化。所以在我看來,按照這個軌跡發展,更細分、更專業化的內容會有更多出來的機會。

以前可能一個自媒體號什麼內容都有,而現在可能有專門做汽車的、專門做親子的、專門做美妝的,甚至美妝領域再細分下去,只有專業的內容才有粉絲在,粉絲才願意去買單。所以跟著用戶需求去推才能演進出來東西,而不是現在什麼火就去投什麼。

周子敬:很多投資人可能有一個糾結,一方面做八卦的,可能用戶量非常大,但商業價值比較低,變現比較難。做比較精准的,比如剛才講的美妝、軍事,可能用戶群很集中,但是用戶量比較少,變現不太好變現。這方面你有沒有什麼偏好或者想法?

高巍:從平臺角度,平臺以內容為王,大家都在爭取好的內容,內容生產者都在變化,從個人到機構,到機構。MCN最大的價值,原先我作為個人只能打一個點,但這個時候我做組合了,做組合對於各個平臺,不管是分發還是資源的利用都是最高效的。所以我可以手上有做美妝的,也可以有做汽車的,有低頻的、高頻的,有深度用戶,但是我可以讓他們聚合在一起效率是最高效的。

周子敬:做媒體矩陣。

高巍:對。

2015年投了大概20多個新媒體號,而且基本上各自在兩三千萬,包括現在發展比較好的十點讀書。

回答剛才周總提的問題,有什麼大的變化或者是大的風口。15年下半年我們還在看的一些新媒體類或者內容類別的專案,最主要的還是看它用戶流量能夠有多大,它有多少粉絲量。但到16年甚至17年,更關心的問題是我的付費問題有多少,我能夠變現的有多少。一直到17年,我們甚至覺得內容的獨特性,能不能夠幫助你持續不斷的去生產好的內容,在這個過程當中你的變現方式有多少種,而且能不能夠持續不斷的打造這種新產品出來。

所以單體內容單打獨鬥的形式會越來越累,而矩陣化或者機構化運作的多條線內容,可能大家看到的秒拍上面排名前20位頭部號一共也只有三四家公司。所以對於內容生產而言,其實持續性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

在這個過程當中,這兩年最大的變化還是在於怎麼樣能夠有多種形式的變現。我們當時投十點讀書的時候,就是他們兩口子,用戶剛剛開始做,後面用戶量一下子跨到千萬,而且當時最初廣告變現占到營收的70%以上,而目前它的營收廣告變現只占到30%以下,更多是課程的知識付費,甚至是電商的變現。

所以我覺得就內容本身而言,它的優勢是在於能夠跟用戶建立起更快、更直接的連接,是正向直接面對用戶的。比如視頻類的各大網站,愛奇藝也好、騰訊也好,我不知道各位自己的切身感受,我覺得使用者是跟內容走的最近。哪部片子火爆我就去哪台平臺看了,哪家是獨家我就去哪裡了。但是內容相對比較累了,不如平臺化,不如互聯網公司能夠有大規模的變現方式。所以我們往往投內容的時候,大家都會說天花板有多高,做這個是不是能夠持續不斷去生產?

所以我們自己的感觸,15年投的很多新媒體,當時我們叫做新媒體,16年、17年就把它叫做新消費了,完全不把它放在媒體屬性裡面了,因為媒體是到達用戶最快的管道,但它可能只是消費環節裡的一個管道。

IP變現、衍生品變現、廣告變現……內容變現的趨勢在哪?

周子敬:姚總講的正好引出我的下一個問題,內容變現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有些公司是有瓶頸的。過去兩年變現的方式變化非常大,比如IP變現、衍生品變現、知識變現、用戶互動變現,以前基本上靠廣告。大家覺得未來變現會有哪些新的變化?可能有什麼趨勢是內容創業者需要積極關注和瞭解的?

姚臻:我覺得文化創業最好的就是沒有邊界,你對它的任何設定都是不成立的。

目前大家比較能看到的,一個是內容直接變現,就是所謂的付費。另外一類是廣告。

其實現在新媒體廣告變現跟傳統方式的廣告變現是不一樣的,它會更加趨向於精准使用者分析和CPS模式,就是我最後究竟成交率有多少。

黃佩華:談到付費變現,我記得06年投了土豆網,當時真的很苦,好象做內容的人都很苦,平臺不知道怎麼變現,除了賣廣告。我覺得這十年來變化真的很大,首先要感謝移動支付現在這麼便捷,第二是大家的觀念開始改變了,現在願意為內容付費。

包括邏輯思維講了很久怎麼去變現,開始有一些會員,然後做了電商,但是電商怎麼做也做不過京東,到底怎麼走這條路?最後他喊出來了:為內容付費,為知識付費,當時我們投資人心裡沒有底,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但他真的很了不起,帶動了這個行業。這是一個很好的時代,內容付費時代真的到了,所以創業者可以好好把握這個機會。

我們也看到,像B站,更多通過遊戲,十年以來遊戲都是很好的一個變現方式,現在的好處是手遊普及到的人群比較廣,包括女性,包括比較低齡的用戶,所以這也是一塊在文娛方面比較容易變現的方式。

高巍:現在的內容變現主要是廣告、內容直接付費,以及服務等等。但是未來的探索,最近我也看了蠻多專案,內容或者說IP與線下零售的結合,內容+消費,倒不只是電商。

線下零售現在存在的問題,購物中心招租低於60%或者70%不允許開業,所以它們招商現在很困難。這種情況下,對於線上往線下沉的好的內容、好的產業是有支持的。所以這方面可以探索,不管是線下店進行合作,你有流量,他有供應量,他有管道,這是一個很好的結合。而對於購物中心來說要的是你的流量,而我有的是物業,我可以給你很好的條件,你進來。上海大悅城做的很好,一些線上的IP、內容在那裡一給補貼,二免費入場,三你給我帶來流量,四還可以有一些跨界合作,試點試的很好。現在有一種模式,像閃電模式也可能火了一段時間了,但是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很熟悉這一塊。所以內容跟線下零售或者新零售的結合是可以探索的,未來怎麼樣我覺得需要大家去努力。

周子敬:新零售也是很火的題材,新零售+內容可能有新的機會出現。

劉獻民:剛才姚總說的非常有意思的是內容和各種各樣的業態。一方面內容本身比較容易找到精准的目標使用者,另一方面內容也能夠更高效的實現從觸達到銷售的轉化。

很明顯的可以看到,像淘寶、京東這樣的平臺都在增加視頻的內容,我們也能夠看到,也能夠看到淘寶傳統的電商平臺會增加媒體化的東西,或者它也在把媒體化的東西加入傳統的電商平臺當中去。

從這個角度來說,在內容變現領域,能夠在CPS環節裡面會有更大的發展的空間,不僅僅是原來簡單的從線上流量的CPS的轉化,視頻或者其他形式的內容,在CPS發展可能有更大的空間。

這塊也希望看到好的公司能夠在這裡面真正抓住系統化的機會,而不是單個的,單個的當然也可以,單個內容的轉化一直都有,它開發出很好的內容、很好的形象,在這個領域大家都在研究的迪士尼或者是漫微的形式,那種東西一直有,而且那種轉化或者那種變現的方式,我覺得現在還剛剛開始,所以未來空間還是有的,所以這也是我們一直看內容創作的公司,也是希望他們未來創作出更好的內容,相互之間有結合,在變現環節上有產品、有管道,也有體驗,大家可以直接去付費。但如果新的東西,我更看重內容和傳統平臺的結合。

陳悅天:具體變現方式前面幾位元講的非常詳細了,我覺得可以和內容創業者們聊聊思考邏輯。

其實內容產業最近是蓬勃發展,但規模還是有點天花板的.中國的票房去年450億,今年假設付費的視頻網站如果能夠達到1億會員規模的話,200塊錢的年費也就是200億的市場。但你隨隨便便看消費品哪一個品類,或者線下零售、房產、金融這些大的領域,隨便都是萬億級的市場,是差百倍規模的。

從大的規模來看,因為內容市場、文化市場偏小,所以你要去嫁接一個比較大的市場,這樣空間比較容易打開。文化內容去嫁接一個大市場,好的地方在於它有比較好的行為轉化和付費轉化率,因為內容本質相當於把一個思想、一種感覺傳遞給對面的人,讓這個人某種程度上被說服,去從事某一件事情。其實這個東西是文化和資訊整個傳媒行業的本質,所以其實是在改變人的想法,驅動人的行為。

某種程度上,如果真正形成足夠強的文化內容,應該可以讓他進行某一些行為上的轉化,粉絲經濟的本質也是這樣,粉絲經濟和內容付費有一個差別,粉絲經濟就是不一定提供內容給他,因為粉你就付錢,但是內容付費我還得生產一個內容給他。所以粉絲經濟某種程度上更強。所以如果你能夠做出來那種形式的粉絲,嫁接比較大的市場比較容易形成。

周子敬:是不是男團、女團、賣衣服、賣房子,因為那些產業更大,是這樣理解嗎?

陳悅天:其實跟線下零售購物中心的結合,我們最近還看到基於文化內容的空間運營,這些公司的本質都是這個。

懂內容、懂使用者、是商人、懂管理、懂成長…………他們喜歡這樣的內容創業者

周子敬:所以回答了剛才姚總講的,不要有邊界,變現有很多可以想像的地方。

你們去看聚焦在內容這個行業的創業者,你們喜歡什麼樣的創業者,會考慮去做投資?

陳悅天:我自己以前總結過,我投的幾家稍微大一點公司的創業者,有些是他自己懂內容的,但有些是不懂的,最好的他是精明的商人,也是管理者。文化領域現在很多公司,大部分是文化領域本身的人跑出來創業,但是他們沒有管理經驗,也沒有做生意的經驗。所以他面對精明的商人和大規模團隊管理經驗人的時候,他們可能會稍微受點掣肘。

劉獻民:周總這個問題,如果單獨問我們五個人,可能我們五個人說的是差不多的,大家放在一起之後,我們五個人每個重複一遍可能這個事就說不下去了。

如果是做內容的,一個是得懂,你得懂你要做的內容,細分領域裡面你得懂什麼是好的內容,或者怎麼能夠做好的內容,比如電影或者電視劇,你得具備什麼樣的東西,或者什麼樣的題材,專業性的東西得懂。第二個是你願意做好的東西,你最好有商人的本質,但你得願意做好的東西,你希望做出來的東西是要比別人牛的,你要有這樣一種心態或者這樣一種抱負,或者憋著一股勁,這種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黃佩華:贊同悅天說的,我們希望有一個搭配,比如羅胖和脫不花是很好的搭配,一個人專注於內容方面,另外一個人是很好的管理者,分工也很明確。

第二點要專注,可能很多明星創業,他們可能在外面還有收入或者做一些節目,我們希望他所有的收入都歸這個公司,不要有任何利益的分配問題。

第三點,因為我們更多傾向互聯網平臺,所以這個平臺怎麼培養出自己的內容製造者,也就是CP,如果只是從別的平臺挖人或者明星CP,就擔心容易被人家挖走。所以這些是比較看中的。

高巍:我會比較看中創始人的視野跟格局,也就是說,也許他專業的東西沒有那麼強制的要求,但是他一定清楚這個生態是怎麼樣的,我在這個生態裡面扮演什麼角色,以我判斷,這個點才是容易切入的,剩下的我都可以搞定,但是我得有這個審美。俗話說選擇大於努力,所以他的選擇方向,帶的隊伍走的方向選擇一定是對的,並且他能帶隊,剩下的不同時機、不同時候,他有能力讓不同的人才加入他的團隊,他有凝聚力,這樣的創始人能成事,至於他自己能不能寫文章不重要。

姚臻:我們今天談的主要話題是內容創業,我覺得創始人在內容創業這件事情上,內容一是要有高度,二是要有獨特性。文化消費跟別的不一樣的,消費者永遠不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但是他永遠有權利批判你做的那個東西特別爛,你永遠無法滿足他內心的期望值,這才是文化的核心。所以文化創業很重要的一點,對於內容而言需要有特別高的高度和獨特性在,這是起步線,如果這個起步線都沒有做文化創業是特別難的。

第二個是團隊結合非常重要,每一個老羅都需要一個脫不花,成功的創業者之間搭配很重要,往往創作能力特別強的人很難有商業性或者邏輯性的考慮,甚至很多人對技術的理解和把握,他高高在上的,不太能認同很多很機械化的東西,計算方式甚至是一些資料的評估判斷,這些對於公司運營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是需要團隊來彌補的,我們不能苛求一個創始人非常強,他什麼都會,這很難,所以這是一個團隊能夠去解決的。

第三個特別重要的,我們往往不太知道一開始的文化創業公司跟最後出來的爆發點是不是同一類產品,也就是這個過程當中產品反覆運算非常重要,而且那個反覆運算不是市場推著你走的反覆運算,而是自我反覆運算。所以你的團隊的自我反覆運算能力是需要特別強的,甚至我們有時候說,羅老師每次站出來講的對於產品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文化創意類的公司,自我的反覆運算和對趨勢判斷非常重要。

我個人是非常在意這三個點。

周子敬:簡單總結一下,是懂內容、懂使用者、是個商人、懂管理、懂成長,如果一個人不行,得好幾個人湊起來具備那個能力。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作者:Echo,原文:http://news.pedaily.cn/201708/20170805418152.shtml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號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文章評論區聯繫授權。如不遵守,投資界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