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十句遺言,你知道幾句?

在紛紛擾擾的近代史上, 出現過許多不凡的歷史人物。 他們活著的時候為近代史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而他們臨終之際的遺言也為其人生畫上了一個或完滿或遺憾或悲愴或無奈的句號。 那麼, 今天達摩君就帶大家盤點一下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十句遺言。

林則徐(1785—1850)

星斗南!

1850年, 林則徐再次被任命為欽差大臣, 赴廣西鎮壓太平天國起義, 但卻病逝於半路。 據稱在去世前, 林則徐曾指天三呼“星斗南”, 這令人匪夷所思。 後世史學家也對這三字遺言提出過不同的猜測, 目前來說比較流行的說法有兩種:第一, “星斗南”暗喻俄羅斯, 實則是指出俄羅斯將會成為中國的心腹大患;第二, 林則徐想表達的其實是“新豆欄”。 新豆欄是廣州的洋人聚集地, 林則徐死前大呼“新豆欄”, 是想暗示他的死是由外國人造成的。 故後人猜測林則徐有可能是被外國商人或由外國商人所雇傭的一些人所殺。

譚嗣同(1865—1898)

有心殺賊, 無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1898年, 清政府發動戊戌政變, 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六人被抓, 史稱“戊戌六君子”。 9月22日, “戊戌六君子”被殺害於北京菜市口。 行刑前, 譚嗣同仰天大呼:“有心殺賊,

無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之後從容就義, 年僅33歲。

李鴻章(1823—1901)

竊念多難興邦, 殷憂啟聖。 伏讀迭次諭旨, 舉行新政, 力圖自強。 慶親王等皆臣久經共事之人, 此次複同更患難, 定能一心協力, 翼贊訐謨。 臣在九原, 庶無遺憾。

1901年, 李鴻章北上, 與八國聯軍媾和,

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合約》。 此時, 這位被伊藤博文稱為“大清帝國唯一有能力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的人”, 面對風雨飄搖的局勢, 也深感力不從心。 他往返各國使館, 反復磋商各項條款, 又身負諸多無端的謾駡指責, 終於心力交瘁, 走向了生命的盡頭。 於是, 他支撐著病體給遠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寫下了人生最後一份奏摺, 在奏摺中他再次提出了要推行新政, 才能令國家自強中興。 寫下奏摺後不久, 這位晚清柱石轟然倒塌, 享年78歲。

孫中山(1866—1925)

現在革命尚未成功。 凡我同志, 務須依照餘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繼續努力, 以求貫徹。 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 尤須於最短期間,

促其實現。 是所至囑!

1925年2月24日, 孫中山先生自知不治, 預立了三份遺囑, 一份政治遺囑, 一份家事遺囑, 一份致蘇聯遺囑。 前兩份遺囑由孫中山口授, 汪精衛筆錄, 致蘇聯遺囑由孫中山英文口授, 蘇聯顧問鮑羅廷筆錄。 我們熟知的這段遺言, 便是孫中山的政治遺囑。 直到3月11日,孫中山預感自己即將故去,遂在遺囑上簽字。3月12日,一代革命者孫中山病逝於北京,享年59歲。

王國維(1877—1927)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1927年6月2日,王國維像往常一樣,雇了輛人力車,來到頤和園。他點上一支煙,深深吸完,然後一躍跳入昆明湖,自沉而死。事後,人們在他的衣袋裡發現了一封遺書,上面寫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陳寅恪先生曾評價道:“為文化所化之愈深,愈感文化衰落之苦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

瞿秋白(1899—1935)

此地甚好。

作為書生的瞿秋白,陰錯陽差地成了一個政黨的掌舵人,以至於被擠出權利中樞後,他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並十分感謝這一決定。1935年,被滯留在江西的瞿秋白被抓,在監獄中他完成了自己的臨終絕筆《多餘的話》。6月18日,瞿秋白被押赴福建長汀羅漢嶺,行刑前他採擷唐宋詩人的四句詩,巧妙連綴成一首絕筆詩。詩罷擲筆,正行至一八角涼亭,見風光綺麗,瞿秋白含笑左右:“此地甚好。”遂英勇就義。至死,瞿秋白仍是一副書生派頭。

魯迅(1881—1936)

(一)不得因為喪事,收受任何人一文錢,但老朋友不在此例;(二)趕快收殮,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情;(四)忘記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六).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魯迅先生于1936年9月5日在病中寫下雜文《死》,文中提到了他的這七條遺囑。除此之外,對於仇敵,文中也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去世。第二天,天津《大公報》刊登了魯迅的這七條遺囑。不久,魯迅的摯友蔡元培寫下挽聯:著作最謹嚴,豈徒中國小說史;遺言猶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自此,魯迅的遺言流傳於世。

楊靖宇(1905—1940)

我楊靖宇雖然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如今大多數部下罹難,只剩下我一人。如今我的抗日同志還在各地輾轉,日本帝國主義必定有滅亡的一天。不用多說了,開槍吧!

1940年2月,楊靖宇將軍獨自一人躲避日軍的追殺。在此之前,他的戰友兼接班人程斌背叛了他,他最信任的貼身警衛張秀峰背叛了他,不久身邊僅剩的15名戰士也犧牲了。走到南三道崴子,楊靖宇遇到一位老鄉,他掏出錢,希望對方幫自己從城裡帶點乾糧和水。老鄉走了,回來時帶回了一隊日軍。楊靖宇被包圍,壯烈犧牲。幸好,日軍的戰地實錄留下了楊靖宇的那句臨終遺言,日文原版為:

「今命を惜しても如何ともし難い。多數の部下を失って自分一人が今ここに在ると難も、まだ同志は各地転戦している。必ず帝國主義の滅亡の日が來る。自分は最後まで抵抗するから遠慮なく射って吳れ」

張自忠(1891—1940)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1940年棗宜會戰,張自忠將軍被日軍包圍,戰至左臂中彈,手下僅餘數百名官兵,仍舊屹立不倒。最終全軍覆沒,壯烈殉國。就連見過張自忠的日軍都說:“此人從血泊中猛然站起,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威嚴。”張自忠犧牲後,日軍久久注視著他的面頰,在一陣鴉雀無聲的肅穆後集體向其遺體敬禮。日軍廣播電臺的播報也一改此前傲慢自大的風格,說:“張總司令以臨危不驚、泰然自若之態度與堂堂大將風度,從容而死,實在不愧為軍民共仰之偉丈夫。我皇軍第三十九師團官兵在荒涼的戰場上,對壯烈戰死的絕代勇將,奉上最虔誠的崇敬的默禱,並將遺骸莊重收斂入棺。”

弘一法師(1880—1942)

悲欣交集。

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弘一大師年表》中記載道:“九月初一日,書‘悲欣交集‘’四字,與侍者妙蓮,是為最後之絕筆。”1918年,李叔同在虎跑定慧寺剃度出家。這位絢爛至極的風流才子,最終卻拋妻棄子,選擇與青燈古佛為伴。舉世在譁然之際,也紛紛猜測他遁入空門的原因,但幾十年過去了,誰都未能猜透他的真實想法。林語堂曾說:“他曾經屬於我們的時代,卻終於拋棄了這個時代,跳到紅塵之外去了。”既然已到紅塵之外,紅塵之中的人又怎能理解呢?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小夥伴們,這些近代史上的遺言你知道幾個呢?你還知道哪些近代史上的遺言,歡迎在留言區分享給大家!

————————————

關注達摩說,聽達摩君扯閒篇,講歷史。

微信公眾號:達摩說(ID:damosays)

直到3月11日,孫中山預感自己即將故去,遂在遺囑上簽字。3月12日,一代革命者孫中山病逝於北京,享年59歲。

王國維(1877—1927)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1927年6月2日,王國維像往常一樣,雇了輛人力車,來到頤和園。他點上一支煙,深深吸完,然後一躍跳入昆明湖,自沉而死。事後,人們在他的衣袋裡發現了一封遺書,上面寫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陳寅恪先生曾評價道:“為文化所化之愈深,愈感文化衰落之苦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

瞿秋白(1899—1935)

此地甚好。

作為書生的瞿秋白,陰錯陽差地成了一個政黨的掌舵人,以至於被擠出權利中樞後,他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並十分感謝這一決定。1935年,被滯留在江西的瞿秋白被抓,在監獄中他完成了自己的臨終絕筆《多餘的話》。6月18日,瞿秋白被押赴福建長汀羅漢嶺,行刑前他採擷唐宋詩人的四句詩,巧妙連綴成一首絕筆詩。詩罷擲筆,正行至一八角涼亭,見風光綺麗,瞿秋白含笑左右:“此地甚好。”遂英勇就義。至死,瞿秋白仍是一副書生派頭。

魯迅(1881—1936)

(一)不得因為喪事,收受任何人一文錢,但老朋友不在此例;(二)趕快收殮,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情;(四)忘記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六).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魯迅先生于1936年9月5日在病中寫下雜文《死》,文中提到了他的這七條遺囑。除此之外,對於仇敵,文中也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去世。第二天,天津《大公報》刊登了魯迅的這七條遺囑。不久,魯迅的摯友蔡元培寫下挽聯:著作最謹嚴,豈徒中國小說史;遺言猶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自此,魯迅的遺言流傳於世。

楊靖宇(1905—1940)

我楊靖宇雖然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如今大多數部下罹難,只剩下我一人。如今我的抗日同志還在各地輾轉,日本帝國主義必定有滅亡的一天。不用多說了,開槍吧!

1940年2月,楊靖宇將軍獨自一人躲避日軍的追殺。在此之前,他的戰友兼接班人程斌背叛了他,他最信任的貼身警衛張秀峰背叛了他,不久身邊僅剩的15名戰士也犧牲了。走到南三道崴子,楊靖宇遇到一位老鄉,他掏出錢,希望對方幫自己從城裡帶點乾糧和水。老鄉走了,回來時帶回了一隊日軍。楊靖宇被包圍,壯烈犧牲。幸好,日軍的戰地實錄留下了楊靖宇的那句臨終遺言,日文原版為:

「今命を惜しても如何ともし難い。多數の部下を失って自分一人が今ここに在ると難も、まだ同志は各地転戦している。必ず帝國主義の滅亡の日が來る。自分は最後まで抵抗するから遠慮なく射って吳れ」

張自忠(1891—1940)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1940年棗宜會戰,張自忠將軍被日軍包圍,戰至左臂中彈,手下僅餘數百名官兵,仍舊屹立不倒。最終全軍覆沒,壯烈殉國。就連見過張自忠的日軍都說:“此人從血泊中猛然站起,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威嚴。”張自忠犧牲後,日軍久久注視著他的面頰,在一陣鴉雀無聲的肅穆後集體向其遺體敬禮。日軍廣播電臺的播報也一改此前傲慢自大的風格,說:“張總司令以臨危不驚、泰然自若之態度與堂堂大將風度,從容而死,實在不愧為軍民共仰之偉丈夫。我皇軍第三十九師團官兵在荒涼的戰場上,對壯烈戰死的絕代勇將,奉上最虔誠的崇敬的默禱,並將遺骸莊重收斂入棺。”

弘一法師(1880—1942)

悲欣交集。

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弘一大師年表》中記載道:“九月初一日,書‘悲欣交集‘’四字,與侍者妙蓮,是為最後之絕筆。”1918年,李叔同在虎跑定慧寺剃度出家。這位絢爛至極的風流才子,最終卻拋妻棄子,選擇與青燈古佛為伴。舉世在譁然之際,也紛紛猜測他遁入空門的原因,但幾十年過去了,誰都未能猜透他的真實想法。林語堂曾說:“他曾經屬於我們的時代,卻終於拋棄了這個時代,跳到紅塵之外去了。”既然已到紅塵之外,紅塵之中的人又怎能理解呢?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小夥伴們,這些近代史上的遺言你知道幾個呢?你還知道哪些近代史上的遺言,歡迎在留言區分享給大家!

————————————

關注達摩說,聽達摩君扯閒篇,講歷史。

微信公眾號:達摩說(ID:damosays)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