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君無戲言”的典故從何而來竟然是“天子無戲言”

周王朝一直是一個嚴格遵守宗法制度的國家, 這有一個優點, 就是繼承順序很明顯, 大臣們不會表錯情站錯隊跟錯人, 皇位交替的時候基本上很少動盪。

周朝的皇帝就是這麼延續下來的

而能夠形成這樣的順序, 不至於變成商王朝那樣, 父親死了兒子還小, 於是一堆叔叔打架爭位元的情況, 應該說, 是周王朝走好了第一步。 比如在姬發死後, 王位的傳序雖然到了周公手裡一陣子, 但仍然傳回了武王姬發的兒子成王姬誦的手中, 然後再傳到姬誦的兒子康王姬釗直到姬釗的兒子昭王姬瑕等一直傳續下去。

成王能夠繼位, 固然是因為他的外公是姜子牙這個最主要的原因, 但這是不夠的, 要知道薑子牙再牛也敵不過歲月的摧殘, 姜太公可沒能活到他外孫繼位。 而且從地理位置上看, 周王朝的都城在陝西, 而薑子牙的封地在山東, 周公真要玩點什麼事薑子牙也只能是鞭長莫及。

薑子牙鞭長莫及啊

所以成王姬誦能夠順利繼位的原因, 除了他是武王姬發的兒子、姜子牙的外孫加上周公旦手下留情外, 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母親是邑姜。

三晉遺封

邑薑何許人也?她是姜子牙的女兒, 但更重要的是, 她是姬發在開國時提到的十大功臣之一, 更是其中惟一的女性。

邑薑

如果她僅僅是一個賢妻良母或者是姜子牙女兒的身份, 那麼姬發不會把她放入十大功臣裡頭, 這說明在姬發的眼中, 她不僅僅只是一個妻子而已, 她更是他事業上的夥伴。 周王朝能夠在姬發時代形成嫡長子的傳續制度, 而不是像商朝那種每逢王位變亂就兄弟打仗, 跟邑薑很有關係。

邑姜有兩個兒子, 一就是成王姬誦, 另一個是姬虞, 也叫唐叔虞或者叔虞, 他的封地在唐地。

關於叔虞的受封經過,

《史記》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一個溫暖的下午, 太陽照在院子裡, 桐樹下姬誦和姬虞倆小屁孩在院子裡玩過家家。 雖然他們也許是帝王家的孩子, 但是在孩子的眼中, 樹葉泥巴和玉璽金印沒啥區別。 然後玩著玩著, 也許是因為受環境的影響, 小孩子容易模仿大人, 姬誦身為周王, 雖然還不能掌權, 但是平時也有走到臺上過過儀式的經歷, 對於一些物品印象很深。 於是當姬誦抓到一片桐樹葉時, 就模仿著平時分封諸侯的樣子, 把那片樹葉當成玉圭(分封諸侯的授權憑證)給姬虞, 學著大人的樣子說:“我現在把這個地方封給你, 你要好好幹啊!”姬虞呢也裝成小大人的樣子, 學著諸侯受封的樣子進行拜謝。 這時候, 周公邁著輕快的步子進來了, 他和藹地摸摸倆孩子的頭,問你們下午玩了些什麼啊。於是兩個孩子就七嘴八舌地講了一堆,當然也包括那片像“圭”形的桐樹葉當了他們遊戲的道具等。

桐葉封弟

但是周公旦這位偶像叔叔聽了這個故事以後,沒像以往一樣摸摸他的頭誇他懂事,卻立刻站起來嚴肅地說:大王啊,你是天子,你今天這樣說了,那麼接下去咱們必須舉行正式的儀式把姬虞給冊封到一個地方去。姬誦傻了眼,說我們就是玩兒啊,做遊戲啊。於是周公說了一段流傳千古的話:“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歌樂之。”意思是天子一言九鼎,你每一句說出來的話都是要載入史冊的,並且要舉行禮樂封典去兌現。“於是叔虞遂封于唐”,也就是後來的晉國這個地方。

這就是流傳千古的所謂“桐葉封弟”的故事,把領圭分封這樣的國家大事,描繪成了這樣一幅很有諧趣的兒童遊戲,而且還讓歷代的“專家”們信奉感歎不已:“啊,多麼和諧,多麼動人啊!”

完美的故事

但是總有不信邪的人,比如唐代的柳宗元還為此特意寫了一篇《桐葉封弟辨》,說如果姬虞應該分封,而不管成王有沒有封他,周公都應該考慮到這一點。而不是等成王提出來以後,才說什麼君無戲言之類的話。而且,君無戲言就是天子說什麼事都得立刻執行,連胡說玩耍都當真,置國家大政於何地呢?更有人說:“周公當政,政自己出,何待成王之戲言面請之!”意思是周公掌握著朝政,諸如分封侯之類國家大政,決定權在於周公。那麼周公何必要借助成王一句戲言而促成叔虞封唐之舉,這說明所謂“桐葉封弟”不過是童話和寓言而已。

那麼,姬虞是怎麼被分封的呢?

或許我們應該再把剛才那個故事重演一遍,不同的是,多了一個角色,那就是兩個孩子的母親邑姜。孩子們一樣在做遊戲,周公旦一樣邁著輕快的腳步進來。在孩子們敘述完這一個下午的遊戲以後,就見邑姜帶著慈祥雍容的微笑說:“他叔啊,你看這孩子哪知道天子無戲言啊,還真把他弟弟封了,結果連史官都把這事記載下來了,你說這事兒可咋辦呢?”

院子裡太陽很溫暖,邑薑的笑容很慈藹,但是周公旦卻想了很多,想到未平定的東夷之亂,想到擺不平的其他兄弟,想到了邑姜的父親姜子牙等等。綜合考慮後周公旦毅然表示:“是的,太后您說得很對,天子無戲言。叔虞是先王的兒子,本來就應該有封地,是我疏忽了到現在還沒有分封,我們應該正式冊封他。您說,封哪裡好?”

太神奇了

邑姜依然帶著賢淑的微笑說:“這分封之權,當然還是叔叔您作主了。不過我跟孩子他爹當年懷上這孩子之前,就做了一個夢,夢到上古的天帝跟我說,這個孩子生出來應該叫虞,封在唐地。結果這孩子剛生出來的時候,手上還寫著一個‘虞’字呢。恰巧咱們剛剛征服了唐地,合著就應了這個夢是不是啊?”

當然,關於邑薑這個夢,也在此時被史官記下了。《左傳》上有記載說:“當武王、邑姜方震大叔,夢帝謂己:‘予命而子日‘虞’,將與之唐,屬諸參,而繁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手,日:‘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封大叔焉。故參為晉星。”司馬遷在《史記》裡更是加油添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成王弟。初,武王與叔虞母會時,夢天謂武王日:‘予命汝生子名虞,余與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日:‘虞’。故遂命之日‘虞’。”

邑薑一說夢見神,周公旦就明白了,合著您老看我剛剛打下唐地,所以在這兒算計上我了,要不然怎麼這倆孩子今天給我演這麼一出啊。當然,此時騎虎難下,也只能非常“主動”、“積極”地硬要成王兌現剛才的戲言,把唐地封給了姬虞,從此姬虞在史料記載上就改叫唐叔虞。

他和藹地摸摸倆孩子的頭,問你們下午玩了些什麼啊。於是兩個孩子就七嘴八舌地講了一堆,當然也包括那片像“圭”形的桐樹葉當了他們遊戲的道具等。

桐葉封弟

但是周公旦這位偶像叔叔聽了這個故事以後,沒像以往一樣摸摸他的頭誇他懂事,卻立刻站起來嚴肅地說:大王啊,你是天子,你今天這樣說了,那麼接下去咱們必須舉行正式的儀式把姬虞給冊封到一個地方去。姬誦傻了眼,說我們就是玩兒啊,做遊戲啊。於是周公說了一段流傳千古的話:“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歌樂之。”意思是天子一言九鼎,你每一句說出來的話都是要載入史冊的,並且要舉行禮樂封典去兌現。“於是叔虞遂封于唐”,也就是後來的晉國這個地方。

這就是流傳千古的所謂“桐葉封弟”的故事,把領圭分封這樣的國家大事,描繪成了這樣一幅很有諧趣的兒童遊戲,而且還讓歷代的“專家”們信奉感歎不已:“啊,多麼和諧,多麼動人啊!”

完美的故事

但是總有不信邪的人,比如唐代的柳宗元還為此特意寫了一篇《桐葉封弟辨》,說如果姬虞應該分封,而不管成王有沒有封他,周公都應該考慮到這一點。而不是等成王提出來以後,才說什麼君無戲言之類的話。而且,君無戲言就是天子說什麼事都得立刻執行,連胡說玩耍都當真,置國家大政於何地呢?更有人說:“周公當政,政自己出,何待成王之戲言面請之!”意思是周公掌握著朝政,諸如分封侯之類國家大政,決定權在於周公。那麼周公何必要借助成王一句戲言而促成叔虞封唐之舉,這說明所謂“桐葉封弟”不過是童話和寓言而已。

那麼,姬虞是怎麼被分封的呢?

或許我們應該再把剛才那個故事重演一遍,不同的是,多了一個角色,那就是兩個孩子的母親邑姜。孩子們一樣在做遊戲,周公旦一樣邁著輕快的腳步進來。在孩子們敘述完這一個下午的遊戲以後,就見邑姜帶著慈祥雍容的微笑說:“他叔啊,你看這孩子哪知道天子無戲言啊,還真把他弟弟封了,結果連史官都把這事記載下來了,你說這事兒可咋辦呢?”

院子裡太陽很溫暖,邑薑的笑容很慈藹,但是周公旦卻想了很多,想到未平定的東夷之亂,想到擺不平的其他兄弟,想到了邑姜的父親姜子牙等等。綜合考慮後周公旦毅然表示:“是的,太后您說得很對,天子無戲言。叔虞是先王的兒子,本來就應該有封地,是我疏忽了到現在還沒有分封,我們應該正式冊封他。您說,封哪裡好?”

太神奇了

邑姜依然帶著賢淑的微笑說:“這分封之權,當然還是叔叔您作主了。不過我跟孩子他爹當年懷上這孩子之前,就做了一個夢,夢到上古的天帝跟我說,這個孩子生出來應該叫虞,封在唐地。結果這孩子剛生出來的時候,手上還寫著一個‘虞’字呢。恰巧咱們剛剛征服了唐地,合著就應了這個夢是不是啊?”

當然,關於邑薑這個夢,也在此時被史官記下了。《左傳》上有記載說:“當武王、邑姜方震大叔,夢帝謂己:‘予命而子日‘虞’,將與之唐,屬諸參,而繁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手,日:‘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封大叔焉。故參為晉星。”司馬遷在《史記》裡更是加油添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成王弟。初,武王與叔虞母會時,夢天謂武王日:‘予命汝生子名虞,余與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日:‘虞’。故遂命之日‘虞’。”

邑薑一說夢見神,周公旦就明白了,合著您老看我剛剛打下唐地,所以在這兒算計上我了,要不然怎麼這倆孩子今天給我演這麼一出啊。當然,此時騎虎難下,也只能非常“主動”、“積極”地硬要成王兌現剛才的戲言,把唐地封給了姬虞,從此姬虞在史料記載上就改叫唐叔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