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唐和朱明的覆滅,源於同一原因,滿清也深受其害

曾經的秦漢隋唐, 可謂是封建中國的鼎盛輝煌之期, 國力強盛, 文化燦爛, 俯瞰四鄰, 未有不從者, 就是到了到了後世也是餘音嫋嫋, 令人神往, 而時間定格在朱明王朝, 也是倔強的喊出:不割地, 不賠款, 不稱臣, 不納貢, 不和親, 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 這是多麼血性而有力的呐喊啊, 曾經強大一時, 卻都因為一個做法而導致了國家的衰敗乃至於覆滅, 這一點即使在滿清也得到了應有的詮釋, 唯歎深受其害。

大唐到達唐玄宗時期, 開創了盛名一時的開元之治, 國力強大, 成為了當時世界的經濟、軍事、文化多元化的強國, 被四鄰所羡慕, 可是一個安史之亂, 卻瞬間將偌大的唐帝國打的分崩離析, 淒慘無比。 當時節度使設立, 用來增強邊界的防護, 由此導致了中央軍的削弱, 形成了外重內輕的格局, 同時, 唐帝國採用的募兵制導致了地方節度使將領對於軍隊的強大控制,

再加上他們統領的地方大, 且擁有鑄造貨幣和官員任免等特權, 由此割據的格調已經形成。

在戰亂之前, 朝廷威信仍然存在, 還有中央直屬軍隊, 由此一片太平, 到了安史之亂後, 史朝義自縊, 其黨羽紛紛投降唐朝, 因為唐帝國無力剿滅, 只能以封賞為名, 以節度使的稱號, 將其分統原安史之亂所占之地, 由此可想像其忠貞的程度。 形成了盧龍、成德、魏博三鎮節度使, 他們名義受朝廷節制, 實則獨立。

安史之亂, 朝廷無力征伐, 實則就是以地方來消滅地方的一場戰亂, 在這場戰役中, 不少地方節度使, 拿著朝廷的詔令, 肆意的擴張領土和軍隊, 軍、政、法三權在手, 儼然成為了獨立的王國, 朝廷中央軍削弱, 而地方權利大漲, 從此朝廷威信盡失, 再也無法完全的掌控地方, 而節度使也成為了藩鎮勢力, 自此, 李唐王朝衰敗, 乃至到滅亡, 一直都伴隨著藩鎮割據這一毒瘤。

伴隨著崇禎皇帝煤山自縊, 大明王朝宣告北方半壁江山的覆滅, 在同一時間, 南明的弘光政權也在不少明朝士大夫和軍閥的擁立下成立, 南明弘光朝廷為了收攏人心, 安撫江北四鎮, 將他們都大為封賞, 加上史可法安排了三道防線, 而駐守這三道防線的就是江北四鎮, 可是駐守防線的錢糧, 朝廷沒有, 所以只能給四鎮軍政大權, 自己想辦法去籌集,

這樣就形成了唐帝國藩鎮割據的格調, 四鎮都自給自足了, 誰還給朝廷面子啊, 他們都陽奉陰違, 實實在在的軍閥心理, 南明不再是他們誓要守護的地方, 他們要的只是權利和榮華富貴罷了。

四鎮軍隊共計40萬左右, 他們對於爭權奪利很是熱心, 為此和左良玉軍產生了利益糾紛,竟然在清軍南下之際,內部來了一場火拼,在清軍的進一步行動下,除了黃德功抵抗而戰死之外,其餘的三鎮和左良玉軍都順勢叛降了,最後黃德功部在其死後也投降了,想想偌大的一個南明,幾十萬生力軍,竟然就這樣被嚇軟了,當真是令人唏噓,要知道,滿清入主中原時期,只是打算偏居一隅罷了,可是結果卻是望風而降。

無獨有偶,太平天國起義,滿清的八旗子弟簡直就是不堪一擊,朝廷沒有可用之兵,無奈之下,啟用各地團練,自給自足,而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和左宗棠的楚軍等無不名震一時。經過十幾年的時間,終於太平天國被鎮壓,而各地也是形成了不少的割據政權,不過在曾國藩裁軍之後,李鴻章、左宗棠等一心忠於皇權,這一度導致朝廷的掌控能力不錯,雖然如此,可是人心和地方勢力卻不是很穩定,這一狀態尤其表現在革命思想傳入之後,辛亥革命前後,不少地方政權就不怎麼聽從朝廷的調令,特別是表現在南方地區,甚至還出現了反抗易幟的態勢,從此就可見一般了。

縱觀三朝,無不顯示出一個道理,地方上軍政法三權分離,方才能夠保證帝國的長治久安和一致對外,否則藩鎮割據的形成,最終導致的只能是無窮盡的禍害和荼毒。

為此和左良玉軍產生了利益糾紛,竟然在清軍南下之際,內部來了一場火拼,在清軍的進一步行動下,除了黃德功抵抗而戰死之外,其餘的三鎮和左良玉軍都順勢叛降了,最後黃德功部在其死後也投降了,想想偌大的一個南明,幾十萬生力軍,竟然就這樣被嚇軟了,當真是令人唏噓,要知道,滿清入主中原時期,只是打算偏居一隅罷了,可是結果卻是望風而降。

無獨有偶,太平天國起義,滿清的八旗子弟簡直就是不堪一擊,朝廷沒有可用之兵,無奈之下,啟用各地團練,自給自足,而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和左宗棠的楚軍等無不名震一時。經過十幾年的時間,終於太平天國被鎮壓,而各地也是形成了不少的割據政權,不過在曾國藩裁軍之後,李鴻章、左宗棠等一心忠於皇權,這一度導致朝廷的掌控能力不錯,雖然如此,可是人心和地方勢力卻不是很穩定,這一狀態尤其表現在革命思想傳入之後,辛亥革命前後,不少地方政權就不怎麼聽從朝廷的調令,特別是表現在南方地區,甚至還出現了反抗易幟的態勢,從此就可見一般了。

縱觀三朝,無不顯示出一個道理,地方上軍政法三權分離,方才能夠保證帝國的長治久安和一致對外,否則藩鎮割據的形成,最終導致的只能是無窮盡的禍害和荼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