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性情中人燭之武

性情中人燭之武

◆周彪

燭之武是《左傳·燭之武退秦師》中的主角, 在鄭國遭遇秦晉兩大國夾擊吞滅之際, 臨危受命, 憑口舌之力化解了一場巨大危機, 立下了扶鄭國大廈之將傾的大功, 端的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就是這樣一個奇才, 卻沒有進入國君鄭文公的高級幹部隊伍, 如果不是危機來臨, 燭老先生的冷板凳怕要坐到油盡燈枯了。 當鄭文公請燭之武出山時, 老燭積蓄多年的怨氣終於有了發洩的機會:“下臣年輕時不如別人, 現在老了更沒什麼本事了。 ”潛臺詞是, 我年輕時你沒把我當一回事, 現在有大難了,

想起我了, 太扯了吧。 危機時刻, 一根稻草也是救命的希望, 面對老燭的牢騷, 鄭文公也顧不得國君的臉面了, 開門見山作檢討:“我沒有及早重用您, 現在危機降臨了才來求您, 這是我的過錯。 ”自我批評之後, 曉之以理:“可是鄭國一旦滅亡, 您也得不到什麼好處啊!”言下之意, 覆巢之下, 焉有完卵。 老燭本來也只是發洩一下心中的不平, 現在國君都當面作檢討了, 再較勁就太沒氣度了, 於是就接下了這個重任。

半夜三更時, 老燭用繩子綁住身子從城牆上溜了下去, 見到了秦穆公, 一番口舌, 居然說服了秦穆公撤兵而去, 解了鄭國之圍。 用今天的外交標準看, 燭之武無非是從“利害”二字出發, 擊中了秦穆公的軟肋——滅亡鄭國就是壯大了晉國,

壯大了晉國等於削弱了秦國。 這個邏輯關係對一代雄主秦穆公來說, 當然是一點就透。 原來是出於義氣幫助晉文公復仇, 現在被老燭一說, 還真是賠本的買賣, 對不起俺不摻和了。 的確, 後來的歷史事件證明老燭的遠見卓識, 秦晉兩個大國為爭霸主地位真成了冤家, 打得不可開交。 老燭用自己的成功證明自己的才華, 也證明了鄭文公的有眼無珠。

其實燭之武的遭遇一點都不稀奇, 太平無事時代, 你再有才華再能幹, 君王也不一定會用你, 他們喜歡的是奴顏婢膝、吹吹拍拍、投其所好之徒。 因為有智慧有思想的人大多有性格、有棱角, 總能發現君王決策上的問題, 總是不合時宜地提出這樣或那樣的意見,

給喜歡聽好話的君王心中添堵, 人家不冷遇你才怪!看燭之武和鄭文公的對話就知道老燭真的很有個性, 一開口就把鄭文公頂到了牆壁上, 換上別的機變之人, 看到老大親自來求人, 顯山露水的機會到了, 定會感激涕零、不惜肝腦塗地, 可老燭不領這個情, 一吐為快, 端的是性情中人。

事實上, 在僅憑君王喜好選人用人的時代, 如果不是國難當頭, 真正有才華的人是很難出人頭地的。 三國時代的諸葛亮是後世公認的大才吧, 他和劉備的因緣際遇早成歷史佳話, 試想一下, 假如當時劉備手下有幾個半吊子人才, 孔明先生那恃才傲物的性格, 劉皇叔豈能屈尊俯就, 諸葛先生怕一輩子得困守茅廬了。 清末的左宗棠也是如此,

如果不是遇上洪秀全造反, 季高先生那自負的性格, 怕也很難受到大小領導的待見, 中興名臣就沒他什麼事, 只能當一輩子私塾先生了。 有個性的人才不光領導不待見, 還容易遭同僚嫉妒。 諸葛亮為劉備重用, 關羽、張飛好長時間都拿白眼待他。 左宗棠得罪了總兵樊燮, 差點掉了腦袋。 燭之武的境遇推斷起來也好不到哪裡去, 危機時刻一個叫佚之狐的大臣向鄭文公推薦了他, 並且話說得很滿:“如果派遣燭之武去見秦君, 秦國軍隊一定會撤走。 ”可見佚之狐對燭之武的才幹了然於心, 但他平時卻沒有向國君力薦, 其中未必沒有嫉才妒能的成份。

嗟乎, 太平無事時, 真不知有多少極富才華之人因個性原因淹沒於歷史風塵之中啊!燭之武的境遇豈止是個人命運和歷史陳跡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