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出師表》的背後:虛偽的忠臣

《出師表》的背後:虛偽的忠臣

熊彭宇

《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 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 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 言辭懇切, 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 但是在下卻從《出師表》中讀出了諸葛亮的一片虛偽之心。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 此皆良實, 志慮忠純,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愚以為宮中之事, 事無大小, 悉以諮之然後施行, 必能裨補闕漏, 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 性行淑均, 曉暢軍事, 試用於昔日, 先帝稱之曰‘能’,

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愚以為營中之事, 悉以諮之, 必能使行陣和睦, 優劣得所。 ”的確, 郭攸之、費禕、董允、向寵都是大才, 但是諸葛亮為何對同樣是大才的李恢、鄧芝、秦宓等人卻是隻字不提?

建安十八年(213年), 董和推薦李恢到州府任職, 李恢在路上聽聞劉備從葭萌南向進攻劉璋的消息。 李恢認為劉璋必定失敗, 而劉備必定會成功, 於是假稱自己是益州郡的使者, 北上去拜見劉備。 李恢在綿竹見到了劉備, 劉備非常讚賞李恢, 於是讓李恢留在軍中一起進攻雒城。 李恢于建安十九年(214年)勸降了馬超。 蜀漢建立後, 李恢毛遂自薦任庲降都督, 跟隨蜀漢丞相諸葛亮討平南中四郡的叛亂, 拜安漢將軍, 封漢興亭侯, 領建甯郡太守。

建安十九年(214年), 劉備入主益州, 鄧芝任郫城府邸閣督。 一日, 劉備經過郫城, 和鄧芝交談後, 感到十分驚奇, 擢升他為郫令, 後升遷為廣漢太守。 劉備逝世後, 奉命出使吳國, 成功修復兩國關係, 並深為孫權所欣賞。

秦宓, 三國蜀漢時謀臣, 善舌辯。 早年歸劉璋, 後降劉備。 劉備伐吳前, 秦宓勸阻, 劉備大怒, 欲殺秦宓。 因諸葛亮及時求情, 才保住性命, 僅被下獄, 後被釋放, 拜左中郎將、長水校尉。 吳蜀同盟後, 孫權派張溫至成都回訪。 酒宴之上, 秦宓與張溫舌戰, 說得張溫無言以對。

可以受到劉備的稱讚, 看破伐吳將會失敗, 可見李恢、鄧芝、秦宓是大才, 但是諸葛亮卻一字不提, 就連一起托孤的重臣李嚴, 一開始就跟從劉備的關羽、張飛、趙雲之子,

甚至就連劉備帳下白毦兵統領(就是親兵衛)陳到在《出師表》中也無提及。 再讓我們來看下李恢、鄧芝等人, 不難發現, 其實他們都是益州之人, 而《出師表》中所提到的郭攸之、費禕、董允、向寵等人卻全部是荊州人士。 在當時, 蜀漢政權可以分為三個派系:荊州派、益州派、從龍派, 而諸葛亮向劉禪所說的都是荊州人士, 對於其它2派的人才一個都不提, 這樣就很明顯的看出, 諸葛亮是在打壓益州派和從龍派, 因為諸葛亮他自己就是荊州派的領袖, 他讓荊州派的人士去擔任一些重要的官職, 使得權利都集中於他的手中, 使自己成為權臣, 甚至進一步而代之(畢竟當時曹操的例子就在那裡, 自己不取代皇帝, 等自己的兒子去取代皇帝)。

李嚴的確也是荊州派的人, 但是李嚴和其他荊州派的人不同, 李嚴是劉備的托孤重臣, 他可以限制諸葛亮, 會阻礙諸葛亮將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諸葛亮也沒提及他, 甚至再後來諸葛亮還將他的官給罷免了, 罷免李嚴就是諸葛亮在玩弄權術、排除異己。 李嚴沒有為國家出謀劃策、出生入死, 是因為他遠在江州, 使不上勁, 不能怪他。 而他要求提高官位、待遇, 是因為他和諸葛亮的待遇差得太遠, 畢竟同屬托孤重臣, 憑什麼諸葛亮權力就比他大那麼多?他是在光明正大、理直氣壯地維護自己的權力。 無奈諸葛亮是一個擅權心烈、權欲極盛的政治家, 大權獨攬, 小權也不分散, 根本不願、也不容他人染指最高權力。

結果, 諸葛亮就借了一個小過失, 把李嚴鬥倒了。

“宮中府中, 俱為一體;陟罰臧否, 不宜異同。 ”宮廷之中和丞相府是一體的, 賞罰褒貶, 不應有所不同。 這恐怕是劉禪連丞相府中有人犯事都不敢言論, 可見當時諸葛亮的權力之大了。 諸葛亮說一不二、一字千金、金口玉言, 如果不知哪次做出指鹿為馬的事, 恐怕也不會有人敢說什麼。 如此優越的權力, 對於君子來說可能是一種鞭策, 激發他更好地去工作;對於小人來說這就是一把利劍, 一把殺人的劍, 能夠很好驅除阻礙自己發展的絆腳石。 而且整篇文章都只是在向劉禪做彙報, 根本就沒有詢問劉禪的意見, 都是在要求劉禪怎麼做, 而不是在向劉禪詢問這麼做是否可行。 諸葛亮南征回來之後, 為了集權,一心想發動北伐。可是蜀國正處在羸弱狀態,不適於進行大規模的戰爭。諸葛亮為達到目的,鼻涕一把、淚一把的哭述先帝遺志,恢復大漢天下的雄心,逼迫得劉禪啞口無言。

在給諸葛亮死後立廟的問題上,劉禪曾做過一次反常舉動。根據史書記載:“亮初亡,所在各處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于成都者,後主不從。”言事者只得退而求其次,建議立廟于沔陽。禁止百姓“私祭”,後主才勉強同意。

後主為什麼不同意為諸葛亮立廟?諸葛亮生前,劉禪以“相父”稱之,關係可見非同一般,難道諸葛亮死後立個廟祭祀都不可以了?究其原因只能說是劉禪在報復諸葛亮,因為諸葛亮生前以“相父”身份對後主指手畫腳,壓制劉禪時間太長了。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劉禪敢怒不敢言,他死後,劉禪才能直起腰板說話。可見在劉禪心中有多痛恨諸葛亮了。劉禪被諸葛亮壓抑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

由此可見諸葛亮並不是一個純粹意義上的忠臣,甚是虛偽。

為了集權,一心想發動北伐。可是蜀國正處在羸弱狀態,不適於進行大規模的戰爭。諸葛亮為達到目的,鼻涕一把、淚一把的哭述先帝遺志,恢復大漢天下的雄心,逼迫得劉禪啞口無言。

在給諸葛亮死後立廟的問題上,劉禪曾做過一次反常舉動。根據史書記載:“亮初亡,所在各處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于成都者,後主不從。”言事者只得退而求其次,建議立廟于沔陽。禁止百姓“私祭”,後主才勉強同意。

後主為什麼不同意為諸葛亮立廟?諸葛亮生前,劉禪以“相父”稱之,關係可見非同一般,難道諸葛亮死後立個廟祭祀都不可以了?究其原因只能說是劉禪在報復諸葛亮,因為諸葛亮生前以“相父”身份對後主指手畫腳,壓制劉禪時間太長了。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劉禪敢怒不敢言,他死後,劉禪才能直起腰板說話。可見在劉禪心中有多痛恨諸葛亮了。劉禪被諸葛亮壓抑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

由此可見諸葛亮並不是一個純粹意義上的忠臣,甚是虛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