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棣對諸王說:以後皇帝死後,你們就不要回來了,諸王不說話了

朱元璋好不容易將元朝、陳友諒、張士誠等阻礙其稱帝的因素幹掉, 接下來就是治理他一手打下的江山了。 為了防禦元朝捲土重來、也為了改造漢王統治下的都城, 朱元璋就又恢復了分封制, 也就是給他的兒子們分土地。 這直接導致了洪武年間藩王權力過大。 大到什麼程度呢?稱霸一方、無惡不作, 手握軍隊、腰纏萬貫。 後來建文帝就感覺到了危機了, 怎麼辦?削藩唄, 結果出現了靖難之役。 一場戰爭, 朱棣登極, 吸取教訓繼續削藩。

靖難之役

削藩倒是讓皇帝的哥哥弟弟衣食無憂, 不過軍權沒了, 而且不許妄議中央, 不能和朝中官員子女結婚, 不能出遠門。 最過分的是皇帝死後, 兒子們不能親自給皇帝奔喪, 也不能給太后奔喪。

咱們先來聊聊不能給皇帝奔喪的事;

洪武三十一年, 朱元璋就駕鶴西去了, 朝廷發佈《明太祖遺詔》, 其中就明確規定“諸王各于本國哭臨,

不必赴京”;“止諸王會葬, 遂為永制”。 永樂二十二年, 朱棣也追隨先祖而去, 《明仁宗實錄》說了, 永樂皇帝駕崩後, 除了在京城的藩王, 仁宗特意頒發指令讓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進京奔喪。 漢王和趙王獲批來京奔喪, 那是因為二人是朱棣的親兒子, 朱高熾的親弟弟。 其他藩王, 凡有上奏請示入京奔喪的, 仁宗都以“國有大戚而藩之寄重”予以拒絕。

洪熙元年五月, 仁宗駕崩, 直接留下遺旨:“在外親王藩國保衛為重, 不可進京”。 到了六月, 唐王就想親自送自己死去的弟弟一程。 不料, 宣宗就說了一句話:天太熱, 您老還是在家歇著吧。 從此之後, 皇帝駕崩就和諸王沒任何關係了。 宣德十年, 宣宗死後, 遺旨就說:“宗室親王, 藩屏任重, 謹守封國”。

再聊一聊皇后和皇太后與世長辭後會怎麼樣;

剛開始還是允許各藩王來奔喪的。 比如洪武十五年, 太祖高皇后死了, 秦、晉、燕、周和楚等王都親自來了。 洪武十七年, 孝慈皇后離世, 諸王也都親自來祭奠。 朱棣當皇帝後, 就不行了。 永樂五年,

文皇后駕崩棺木從南京到北京孝陵, 朱棣只詔趙王來京, 其他藩王想也別想親自來祭奠。

仁宗誠孝皇后張氏, 正統七年十月死, 時已為太皇太后, 朝廷頒發聖旨:“宗室諸王, 藩屏為重, 不必送葬”。 明令禁止諸王赴京送葬, 但仍然允許有皇帝特許的諸王赴京奔喪。

宣宗孝恭皇后孫氏, 薨於天順六年九月, 時為皇太后, 其遺詔也說:“宗室諸王, 藩屏為重, 不必赴京送葬”, 就是親生兒子也不能來了。 至此, 凡各朝皇后和皇太后駕崩, 遺詔中皆禁止諸王奔喪, 即使至親諸王也不得入京。

中國古代社會本來講究孝道, 當時與君權相比, 孝顯然微不足道。 親身兒子在父母死後都不能盡孝, 無奈之餘估計更多的是切膚之痛。 明朝兩百來年, 藩王其實還不如一個普通人幸福, 但對於皇帝來說這是削藩最好的辦法。 不過就是這樣明朝還不是亡國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