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發生在400年前的露梁海戰,一次全殲日軍令其主力損失殆盡!

翻開近代的歷史, 泱泱中華卻飽受彈丸小國日本的欺淩, 我們感傷大漢王朝雖遠必誅的曠古胸懷, 歎息元帝國三征日本而不勝。 憎恨晚晴昏聵誤國致使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然而卻鮮有人提及明朝中晚期時中國軍隊在朝鮮與日本進行的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決戰, 這場戰爭的勝利, 我們徹底打殘了日本陸海軍, 曾有學者不無惋惜的說,如果當年大明軍隊乘勝攻擊日本本土, 那麼今天的日本或許會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也未可知。

這場戰爭就是明朝萬曆年間的中日朝鮮之役, 朝鮮稱壬辰倭亂, 日本稱文祿・慶長の役。 此戰日本傾國而出, 主力是經歷戰國多年混戰的百戰之師。 可謂志在必得, 而反觀明朝這邊, 朝鮮軍隊被徹底打殘, 基本上靠不住, 明朝也並沒有特別重視, 甚至這場戰爭都沒有列在萬曆三大征之內。

一般來說, 傾國之戰往往是非常危險的, 如果失敗那麼馬上要面對的事實就是國門洞開, 再無抵抗力量。 援朝之戰最具決定性的勝利便是中日朝“露梁海戰”此戰共擊沉焚毀日軍艦船450餘艘, 殲滅數萬日軍。 這些日軍是準備返回國內的精銳主力, 而明朝軍隊卻沒有太大的損失。

那麼“露梁海戰”整個過程又是怎麼樣的呢?1598年8月, 豐臣秀吉病死, 遺命撤軍。 完全掌握制海權的中朝聯軍水師, 決定在朝鮮半島以西海域設伏, 打擊或者全殲日本撤退部隊。

在豐臣秀吉病故前夕, 被壓縮在朝鮮東南沿海的順天、泗川、南海一帶的日軍已經開始偷偷撤退,

此時尚餘46000人, 準備分三路自海上逃跑。 當時中朝聯軍水師共26000人, 約800艘戰艦, 截斷駐順天首先逃跑的一路日軍後路, 駐泗川、南海一帶的兩路日軍妄圖通過露梁海峽馳援, 中朝水師聯軍在露梁海峽以西設伏。

1598年11月19日丑時, 兩軍相遇, 海戰爆發。

遭到阻擊的日本援軍掉頭南下, 次日清晨發現伏兵後又向北回師, 再次遭到聯軍攔截, 聯軍分北、西、東三面對日軍合圍, 此時, “月掛西山, 山影倒海, 半邊微明, 我船無數, 從陰影中來, 將近敵船, 前鋒放火炮, 呐喊直駛向賊, 諸船皆應之。 賊之我來, 一時鳥銃齊發, 聲震海中, 飛丸落于水中者如雨”(柳成龍《懲毖錄》)。

明水師70多歲的老將鄧子龍身先士卒,在座艦被日艦包圍後,親率精兵300名抵近日艦後登船與日軍肉搏。鄧子龍的旗艦一馬當先,沖入敵艦,被火箭擊中,老將鄧子龍頑強戰鬥到最後一口氣,不幸壯烈犧牲。朝軍將領李舜臣發現鄧子龍的旗艦起火燃燒,立即趕來救援,不幸途中被流彈擊中。他將衣甲交侄兒李莞,吩咐其代替自己指揮作戰,不久,就合上了雙眼。

焦灼之時,明將陳蠶、季金率領的增援艦隊趕到,這支剛出現的生力軍,又將日艦層層包圍,分割聚殲。又經過半天激戰,直到中午,大部分日軍艦船或焚毀沉沒,或被聯軍俘獲,棄船上岸的日軍也在陸上被殲。

援朝戰爭打了6年,此戰日軍主力幾乎全部被殲滅,但是,明朝政府卻沒有勇氣和決心趁勝追擊,特別是對戰敗的日本拒絕稱臣後沒有發兵問責。在露梁海戰僥倖逃脫的島津義弘、小西行長等戰犯是豐臣秀吉侵略政策的贊成者和追隨者,他們沒有受到任何制裁,反而成了日本的“民族英雄”。

明水師70多歲的老將鄧子龍身先士卒,在座艦被日艦包圍後,親率精兵300名抵近日艦後登船與日軍肉搏。鄧子龍的旗艦一馬當先,沖入敵艦,被火箭擊中,老將鄧子龍頑強戰鬥到最後一口氣,不幸壯烈犧牲。朝軍將領李舜臣發現鄧子龍的旗艦起火燃燒,立即趕來救援,不幸途中被流彈擊中。他將衣甲交侄兒李莞,吩咐其代替自己指揮作戰,不久,就合上了雙眼。

焦灼之時,明將陳蠶、季金率領的增援艦隊趕到,這支剛出現的生力軍,又將日艦層層包圍,分割聚殲。又經過半天激戰,直到中午,大部分日軍艦船或焚毀沉沒,或被聯軍俘獲,棄船上岸的日軍也在陸上被殲。

援朝戰爭打了6年,此戰日軍主力幾乎全部被殲滅,但是,明朝政府卻沒有勇氣和決心趁勝追擊,特別是對戰敗的日本拒絕稱臣後沒有發兵問責。在露梁海戰僥倖逃脫的島津義弘、小西行長等戰犯是豐臣秀吉侵略政策的贊成者和追隨者,他們沒有受到任何制裁,反而成了日本的“民族英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