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爸爸媽媽抱抱我,你們的愛會照亮孩子的內心!

1

最近我發現兒子總是會纏著回家的媽媽。

見到剛剛進屋的媽媽, 他會找她說個不停。

有時還會跟媽媽說, “媽媽, 你抱抱我,抱抱我嘛。 ”

每次媽媽也會到他的身邊, 抱抱。

而小傢伙還會趁機在媽媽的臉頰和額頭親親。

一天沒有見到媽媽, 孩子總是喜歡能得到一個愛的抱抱。

這是一種內心的渴望。

孩子渴望跟父母有親密的互動, 就好像按一個確定鍵。

確定你是愛我的, 而我是多麼的愛你, 想你呀!

而有時, 孩子發脾氣。

他也需要你的一個抱抱, 而不是一頓責駡。

因為很多時候, 一個抱抱是理解, 是共情。

2

當我們做了父母。

就會發現, 有一個人常常渴望著跟我們抱抱,

超越了戀人的那種擁抱, 更是直抵內心深處。

我記得兒子生下來的那天晚上, 從護士手上抱過來的感覺:

那是一個生命, 因我而來, 我得好好愛他呀!

不要以為愛是天然的, 其實愛需要練習。

特別是做父母,

哪有天生就會的呢?

每一次, 我都小心翼翼地, 生怕自己的無知傷害了孩子。

看著小小的孩子, 他們倔強的堅持, 憤怒的叫喊, 甜蜜的撒嬌, 哭著笑著, 每天都成長著。

不禁喟然:“這樣的時光真的很神奇呀!”

有時候, 孩子犯了錯, 小小的臉蛋繃得緊緊的。

其實, 你只要抱抱他就好, 這是最好的教育機會。

孩子發脾氣, 保護著自己小小的自尊, 也在期待著父母的愛呢。

3

當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 試著給他一個抱抱吧!

在尼爾森的《正面管教》裡提到一個故事:

一位年輕的父親為自己4歲兒子總是突然大發脾氣而深感沮喪和困擾。 斥責和懲罰只是使其愈演愈烈。 這位爸爸瞭解到,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失望的孩子, 而且鼓勵是處理不良行為的最好方法。 在這位爸爸看來, 倒是有點像在獎勵不良行為。 不過, 他決定試一試。

當他的小傢伙又一次突然大發脾氣時, 這位爸爸單膝跪了下來, 向孩子大喊:“我需要一個擁抱!”

他的孩子一愣, 抽泣著問道:“什麼?”

爸爸再次喊道:“我需要一個擁抱!”

他兒子停止抽泣好長一會兒, 才不敢相信地問道:“現在?”

爸爸說:“對, 現在!”

兒子看上去完全懵了, 但他停止了哭鬧, 並且有點兒不情願地說:“好吧。 ”然後, 他動作僵硬地給了爸爸一個擁抱。 很快, 僵硬就消失了, 父子倆融化在彼此的懷抱裡。

過了好一會兒, 爸爸說:“謝謝, 這正是我需要的。 ”

兒子嘴唇微微顫抖說道:“我也一樣。 ”

我一直也相信鼓勵和擁抱的力量, 兒子每次發自己那小脾氣的時候, 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 我會蹲下來抱起他。

記得孩子睡午覺醒來, 有時候他發現我不在他身邊, 就會生氣。

因為我每次等他睡著之後, 就會中途起來做點自己的事。

有時候一忙的時候, 聽到隔壁那讓人心煩的哭喊, 心裡總想發火。

但是轉念一想,

孩子這個時候是需要我呀。

我就會去把他抱起來, 抱到我書桌前, 放在膝蓋上坐著, 看著我敲字, 抱一分鐘就自己玩去了, 沒事了。

如果我對抗批評他的話, 估計能生氣僵持1個小時。

讓我倆一個下午沒有好心情。

孩子有時就是需要一點這樣的特權和寵愛, 我們做父母的完全可以給他們。

4

我們有太多的父母,把自己的愛藏得很深很深。

卻把自己生硬地一面施加于孩子。

在醫院、廣場、商場、遊樂場,常常會看到一些孩子哭的撕心裂肺,但是父母還是板著臉,一定要讓孩子自己認錯。

所以就常常看到父母在前面走,一個孩子跟在後面哭。

我也曾這樣做過,有一次帶兒子去動物園,本來玩的很好。

但是回來的時候,他在路邊的商店看到了恐龍玩具,這下子就不得了。

一定要買才肯走。

我也不知道那天是累了還是什麼原因,火氣很大,堅決不買。

然後他就哭,我就站在那看著他哭。

老闆就不停勸說“買吧,買吧,也不貴,孩子喜歡就好。“

“就是不買,不要說了。”聲音很大。

“你這個當爸的,怎麼這樣啊”

我牽著他的手走了。

一路上還是哭。這可不行啊,好像人販子一樣。

我也是手足無措,最後還是壓制火氣,蹲下來跟他說:

“爸爸給你選一個更好的,我們去前面挑一個。”

後來給他買了一個更好的劍龍模型。

現在都當作寶貝疙瘩。

慶倖我沒有用吼叫來嚇住他,脅迫他。

因為他並不是一個什麼都要買的孩子。

就因為自己心情不好就置之不理,強硬拒絕?

陪著兒子從2歲到5歲這個時期,看著他從一個蠻橫著要的孩子,變成一個願意商量,遵守規則的孩子。

從那以後,每次他看到店裡有恐龍玩具,也會去看看。

他明白,自己真的需要,爸爸也會買的,但是不可能把所有想要的玩具都買回家的。

而我也開始變得成熟,當孩子再次有情緒的時候,我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用情緒去壓制情緒。

而是蹲下來,理解他,安慰她,抱抱他,轉移他的注意力。

讓他感受到我的坦誠的心意,這就能得到他內心的支持。

我發現自己變好了,孩子也變好了。

孩子真的能讓父母不斷變好。

請記得,多抱抱孩子,趁著他們還渴望我們這樣擁抱的時候。

當你發現自己面對孩子時,真的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並且蹲下來跟孩子交流。

會發現很多問題並不需要靠吼叫或者父母的權威。

而只需要一個愛的抱抱。

當然,有媽媽說孩子發脾氣時什麼都不要,就要哭鬧。

那就先等他發洩一下,等他平靜下來再談談規矩。

我一直覺得,給孩子規矩教育的前提是有愛的基礎。

當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愛,才會從內心接納父母的建議和規矩。

愛如同一束光,它會照亮孩子的內心。

而爸爸媽媽的一個抱抱,就是孩子需要的愛所能呈現的最好方式。

4

我們有太多的父母,把自己的愛藏得很深很深。

卻把自己生硬地一面施加于孩子。

在醫院、廣場、商場、遊樂場,常常會看到一些孩子哭的撕心裂肺,但是父母還是板著臉,一定要讓孩子自己認錯。

所以就常常看到父母在前面走,一個孩子跟在後面哭。

我也曾這樣做過,有一次帶兒子去動物園,本來玩的很好。

但是回來的時候,他在路邊的商店看到了恐龍玩具,這下子就不得了。

一定要買才肯走。

我也不知道那天是累了還是什麼原因,火氣很大,堅決不買。

然後他就哭,我就站在那看著他哭。

老闆就不停勸說“買吧,買吧,也不貴,孩子喜歡就好。“

“就是不買,不要說了。”聲音很大。

“你這個當爸的,怎麼這樣啊”

我牽著他的手走了。

一路上還是哭。這可不行啊,好像人販子一樣。

我也是手足無措,最後還是壓制火氣,蹲下來跟他說:

“爸爸給你選一個更好的,我們去前面挑一個。”

後來給他買了一個更好的劍龍模型。

現在都當作寶貝疙瘩。

慶倖我沒有用吼叫來嚇住他,脅迫他。

因為他並不是一個什麼都要買的孩子。

就因為自己心情不好就置之不理,強硬拒絕?

陪著兒子從2歲到5歲這個時期,看著他從一個蠻橫著要的孩子,變成一個願意商量,遵守規則的孩子。

從那以後,每次他看到店裡有恐龍玩具,也會去看看。

他明白,自己真的需要,爸爸也會買的,但是不可能把所有想要的玩具都買回家的。

而我也開始變得成熟,當孩子再次有情緒的時候,我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用情緒去壓制情緒。

而是蹲下來,理解他,安慰她,抱抱他,轉移他的注意力。

讓他感受到我的坦誠的心意,這就能得到他內心的支持。

我發現自己變好了,孩子也變好了。

孩子真的能讓父母不斷變好。

請記得,多抱抱孩子,趁著他們還渴望我們這樣擁抱的時候。

當你發現自己面對孩子時,真的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並且蹲下來跟孩子交流。

會發現很多問題並不需要靠吼叫或者父母的權威。

而只需要一個愛的抱抱。

當然,有媽媽說孩子發脾氣時什麼都不要,就要哭鬧。

那就先等他發洩一下,等他平靜下來再談談規矩。

我一直覺得,給孩子規矩教育的前提是有愛的基礎。

當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愛,才會從內心接納父母的建議和規矩。

愛如同一束光,它會照亮孩子的內心。

而爸爸媽媽的一個抱抱,就是孩子需要的愛所能呈現的最好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