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董鄂妃死後順治為何要跑到崇禎墳前哭訴衷腸?

順治要的其實很簡單, 那就是一個他自己心儀的女人。 順治十三年的二月初八, 年輕的順治驚喜地發現, 那個女人來了。 但是個有夫之婦, 他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妻子董鄂妃。 毫無疑問, 對順治來說, 這是一次悲喜交集的邂逅——他生命中的女人以別人老婆特別是他弟弟老婆的形式到來, 這讓他感覺到世事的不完美。

當然世事從來是不完美的。 五個月後, 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突然自殺身亡。 他如願以償地得到了。 同年九月, 賢妃董鄂氏進宮。 九月底, 順治高調宣佈:將其由賢妃晉為皇貴妃。 一切似乎朝著花好月圓的方向發展,

因為第二年董鄂妃就為其生下一個兒子, 這是順治的皇四子。 順治有視其為皇位繼承人的意思。 但是, 很遺憾, 世事總是很遺憾。 這個被順治視如珍寶的皇四子在未及四個月大時就夭折了, 這讓順治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什麼叫憂傷。

更憂傷的事發生在兩年之後, 皇貴妃董鄂氏因憂慮過度離開了人世。 毫無疑問, 順治是個性情皇帝。 皇貴妃董鄂氏死後, 順治萬念俱灰, 無人可以訴說, 便跑到崇禎皇帝墓前, 一訴衷腸。 他們兩個人, 一個是明朝的亡國之君, 一個是清朝入關後的開國皇帝, 似乎沒有可以交集的地方, 但吸引順治前來祭拜的, 卻還是他們骨子裡共有的憂傷。 崇禎皇帝是“孜孜求治之主”,

但大明這條破船漏洞太多太大, 下沉已然不可避免, 所以崇禎的憂傷是歷史的憂傷, 是家國命運與個人命運的憂傷;順治則是內憂外患頻仍——南方戰火不息, 朝中權臣黨爭, 母子親情反目, 愛情隨風而逝, 不錯, 這個國家表面上是他的, 但其實他什麼都沒有。

重要的是精神支柱沒有了。 他連未來都沒有了。 想到這一切, 順治真是萬念俱灰啊, 這個曾經以狠著稱的皇帝此刻發現對自己狠不起來了。 在最後一次祭拜崇禎墓時, 他竟然長跪於地, 哭喚崇禎為大哥, 很有追隨他而去的意思。 站在他身後的近侍與太監看到這一幕, 一個個嚇得毛骨悚然, 隱隱地, 便感覺這個皇帝身上有很強的宿命感。

(本文為作者原創嚴禁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