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性教育既不能“忌”也不能“過”

全國政協委員周濤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現在孩子普遍發育比較早, 必要的生理知識教育需要跟進, 即使其不以教材的形式出現, 也應該以家庭教育的形式出現, 而且家長應該儘早著手。 ”然而, 對家長來說, 孩子的性教育至今仍然是一個陌生而敏感的話題, 表達的方式與技巧非常重要, 家長該從何入手?

前段時間, 4歲半的清清時而會有尿濕褲子的狀況, 清清媽媽起初並沒有在意, 以為是女兒玩過了頭, 等意識到要去方便已經來不及了。 但次數多了, 清清媽媽就覺得有些不對勁, 問了幾次,

清清才說出了她的小心思:“我就是想試試像男孩子那樣站著撒尿, 也不尿濕褲子。 ”

清清媽媽一時語塞。 聯想到清清之前一系列與性別有關的疑問, 她意識到應該告訴她一些性知識了。 “但是, 又糾結怎麼跟孩子說。 ”清清媽媽告訴筆者:“正當我拿捏不好這個分寸時, 在朋友家看到了一個繪本《我們的身體》, 其中圖文並茂地講述了‘我從哪裡來、寶寶的誕生’‘我身體的各個器官’‘男孩女孩的不同’‘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是怎麼消化的’等等, 書中還有模擬的羊水袋, 它會很好地保護寶寶。 我覺得這個繪本在教會孩子認識身體的同時, 也教會他們如何尊重他人和保護自己。 正好把我難以啟齒的內容很科學、形象地講給孩子, 於是立即網購了這本書。

據她介紹, 清清非常喜歡這本書, 已經反反復複看了幾遍了, 有時還要帶到幼稚園去看。 清清媽媽很感慨:“對於書中講解男女私密部位和孩子是怎麼出生的相關配圖, 清清看了很自然地接受了, 並沒有害羞的感覺, 其實, 孩子很單純, 有些複雜的想法是我們大人強加給孩子的。 ”

不可否認, 性教育越早越好, 但一定要依據兒童少年的年齡和認知水準, 適度和自然地講述, 既不能“忌”, 也不能“過”。 比如, 對於男女性器官的稱呼, 應該遵循直接教授“學名”的原則, 而不要在孩子面前給生殖器官“起小名”。

當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不知道怎麼答覆時, 一定不要回避, 坦誠地告訴孩子:“我們小時候沒有系統地學習過這方面的內容,

有些知識可能要和你一起再學習。 ”然後, 和孩子一起查資料、看書, 尋找答案, 像清清媽媽那樣借助繪本、書籍, 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同時, 通過這件事情父母也能夠在孩子面前樹立誠實和樂於求知的榜樣。 爸爸媽媽堅持不糊弄, 不拒絕, 不故作神秘, 讓孩子明白:身體是我們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愛護它、照料它。

一般來說, 5歲以下的孩子需要知道自己是從媽媽肚子裡出生的, 而不是垃圾桶, 因為後者會讓孩子內心失落、沮喪甚至自卑;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 儘管生理構造不同, 但一樣可以很優秀;牢記隱私部位不能給別人看、被別人摸, 自己也不偷看別人。

5~8歲的孩子應該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包括生殖器官, 知道它們的名字和功能,

並且愛護自己的身體。 9~12歲的孩子需要提前瞭解青春期的知識, 比如男孩會長鬍子、喉結變大, 女孩子胸部會發育、會來月經, 男女都會長腋毛、陰毛。 13~14歲的孩子要瞭解月經、遺精等現象出現的原因以及應對方法。

孩子會遇到很多關於性的問題, 兒童性教育最好能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 自然而然地把相關的知識滲透在日常生活的細節裡。 比如, 電視鏡頭裡的親密場面、小動物的交配動作等等;當身邊或社會上發生與性有關的事情時, 家長可以適時解答或借題發揮, 讓孩子瞭解性, 告訴他們能做的事情和行為的底線, 告誡孩子要守住底線而不去傷害他人, 從而幫孩子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性意識和觀念,

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怎樣處理或預防突發的性事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