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麻將如此迷人,那它是怎麼來的?

打麻將的過程, 實際上就是參與數學智力遊戲的過程。 抓在手中的14張牌, 運用數學中的排列組合, 組成變化無窮的三張或兩張一組的不同模式,

誰先完成, 誰就贏牌。 其中蘊含的趣味性、技巧性和競爭性, 是其它任何娛樂用品都無法相比的, 堪稱空前絕後的世界超級魔方。 休閒時約上三朋四友適度玩上幾牌, 對培養人的觀察、思考、判斷和綜合反應能力, 確實有一定好處。 無怪乎就連一代偉人開國領袖毛澤東當年在延安時, 遇有閒暇, 也常會酣暢淋漓地戰上幾個回合。

麻將如此迷人, 人們不禁要問, 麻將是怎麼來的?對這個類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恐怕幾乎百分之百的麻友都會“抓耳撓腮”。 在《辭海》等大型權威工具書上, 在有關書報資料中, 同樣查不到有根有據令人信服的答案。

明朝士兵長年太倉護糧打麻雀, 再加上水滸108將故事的廣為流傳

現代麻將起源、演變和基本定型, 總體流程都發生在明朝, 可說是大明王朝的歷史傑作。 清朝前期又作了一點無關緊要的增添, 即增添了8張“小花”, 到此現代麻將最終定型。 隨著中外人文交流逐漸增多, 麻將大踏步走出國門, 先傳到日本和東南亞各國,

然後直至美國和歐洲各主要大國。 現在, “麻將”一詞已被洋人用英語字母拼寫, 作為英語外來常用單詞, 據說已榮耀地登上了英國皇家最高級別的牛津大辭典。

1368年, 朱元璋率領紅巾軍推翻元朝後, 定都南京, 建立大明王朝, 改年號為洪武。 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 江南沿海地區農業生產有了很大發展, 尤其是蘇州和太湖一帶, 水稻和小麥等糧食更是年年豐收。 當時流傳一句民謠, 叫做“蘇湖熟, 天下足”, 可見生產的糧食多到什麼程度。 為了更好地收藏和保管這些糧食, 同時便於從海上並通過長江船運到內地, 明朝官府在現今太倉境內沿海沿江一帶陸續建造幾十座超大型糧倉, 老百姓統稱這些糧倉為“太倉”。 太, 極大、極高的意思,

太倉一詞後來便成了現今縣級市的名稱。 為了守護和管理糧倉, 官府派出專職士兵常年駐守, 夜晚防止有人偷盜, 白天要轟趕麻雀, 特別是翻曬糧食時, 麻雀更是黑壓壓成千上萬只飛來搶吃, 士兵更要全力轟趕。 當時已發明了專門用來打鳥的鐵制火器, 叫做“銃”(即現代獵槍的前身)。 官府為了鼓勵士兵多打麻雀, 又制訂了金錢獎勵政策, 麻雀打得愈多, 獎勵愈多。 到了晚上無事可做時, 士兵們急需有一種簡便的娛樂用品以供消遣, 需要是發明之母——於是, 現代麻將便應運而生。

麻將設計成功之前, 士兵們玩的是前朝流傳下來的極其簡單且張數又少的紙牌, 有的文字資料說, 這種紙牌叫“馬吊牌”。 筆者考證後認為,

“馬吊牌”應是“麻雀牌”之誤。 蘇州是古代吳國所在地, 當地的語言為吳語。 吳語方言很多, 把“麻雀”發音誤聽成“馬吊”, 完全在情理之中。 “護糧打麻雀”並非從明朝開始, 歷朝歷代都會做的, 明朝之前有人玩“麻雀牌”, 那只是現代麻將的前身。 到了明初, 施耐庵所寫的《水滸傳》已經成書, 施耐庵(1296-1370)為元末明初人, 祖籍就在蘇州, 加上民間藝人到處演唱, 108將故事廣為流傳, 並且深入人心。 護糧打麻雀的現實生活和水滸故事相結合, 激起了設計者們極大的創作靈感, 在原先“麻雀牌”的基礎上, 現代麻將一躍走上了歷史的前臺。

新設計的麻將共有三種不同牌式和圖案。 其一是“銃”牌, 即人們所說的“餅”牌, 因銃的槍管橫截面很像食用圓餅, 玩牌人都誤以為是“餅”, 時間長了,也就沒有人再去追究原圖案是什麼意思了。其二是“雀”牌。打死的麻雀用細繩串起來,古時候叫“束”,指成捆或成條的東西。圖案上把被打死的成束麻雀畫成長條形,玩牌人便稱之為“條”牌。現在,“一條”麻將上的圖案依然是一隻麻雀的藝術形象,這足可說明條牌是指被打死的一串串麻雀。其三是“萬”牌。萬,原來是“貫”,古時候用的貨幣是方孔銅錢,每一千文錢串起來就叫“一貫”,貫牌表示官府賞錢的意思。在古漢語中,“貫”通“彎”(wān),和萬(wàn)同聲同韻。到了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麻將設計者又產生靈感,為了趕年號的時髦,又把“貫”改為“萬”,一萬、二萬、三萬……,一則表示賞錢之多,二則順應皇帝心理,祈福大明江山萬年萬年萬萬年!

“餅”“條”“萬”三種牌式都是從一到九,表示古人對陽數“九”的崇拜。在古人心目中,“九”是吉祥和尊貴的數字。每種牌式都是四套,四九三十六,三種牌式加起來,共計108張,正好是水滸108將的數字。在“麻將”名稱未正式確定之前,有的地方叫打麻雀,有的地方則叫打108將。後來經過演變,把兩種說法合二而一,簡化成“打麻將”(即麻雀108將),既保留了槍打麻雀的原始起源,又濃縮吸收了水滸108將的文學故事韻味。

鄭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前後歷時28年

明成祖永樂三年(1405),航海家鄭和奉命率幾萬人的船隊,從太倉劉家港起錨,浩浩蕩蕩出使西洋。在長達28年的時間裡,先後計七次出使,歷經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比歐洲人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還要早上幾十年。鄭和死後葬在南京牛首山,他的一生和江蘇有著不解之緣。

鄭和所到過的30多個國家,都是中小國家,它們的土地面積和人口,都遠遠不能和明朝相提並論。那時候,由於受歷史的局限,人們的傳統觀念都相信“天圓地方”,正如《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上所說,“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意思就是蒼天是圓的,大地是正方形的。為此,明朝人都認為大明王朝處在世界各國的中心,是“天朝上國”,而其它國家都分佈在明朝的四面八方,對明朝起到拱衛作用。據2010年元月14日《揚子晚報》報導,美國國會圖書館於該年元月13日展出一幅400多年前的世界地圖,該圖是1602年受明朝萬曆皇帝吩咐繪製的,繪製者為義大利來華傳教士利瑪竇。地圖上明確把中國(明朝)標為世界的中心。據美國專家評估,這幅地圖價值當在100萬美元,為世界最罕見的珍稀地圖之一。

知道了以上歷史背景,我們不難理解,麻將到了明朝中後期,原108張又被擴充到136張,即新增(7×4)計28張,這正是鄭和28年7次下西洋的數字。新增的7種牌是東、西、南、北、中、發和白皮。中,指居在各國中間的明朝,塗上紅色,表示是皇家;東、西、南、北指世界各國。發,意思是出發,把“發”塗上草綠色,是橄欖枝顏色,表示“平安”,典故出自《聖經·創世紀》諾亞方舟的故事。白皮,指船帆,用船帆的象形圖案指代鄭和出發乘坐的寶船。直到現在,麻將桌上有個術語,叫“和”(hú),第11版新華字典上解釋,這是打麻將獲勝時的專門用語。我國古代泛稱北方和西方的少數民族為“胡”,把“和”(hé)讀成“胡”(hú),表明特指鄭和。還有,鄭和是宦官,有的地方打麻將獲勝時不說“和(hú)”,而說“割了”,這顯然也是指鄭和。所有這些都再次說明,新增的28張牌是紀念鄭和下西洋的。

清朝為麻將增添8張花牌

1664年清軍入關後,又經過近20年,才最後掃滅明朝殘餘反抗勢力。清朝統治者認識到,必須推崇明朝,尊重中華傳統文化。去過南京明孝陵的人,都會發現朱元璋的墓前立著一塊大石碑,碑上書寫四個大字:治隆唐宋。意思是朱元璋對國家的治理,勝過唐朝和宋朝。作出如此讚譽的不是別人,正是大清一代聖主康熙皇帝。通過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掃墓,拉攏和團結漢人,表示滿漢一家親,這是清朝之所以能維持近270年統治的重要基礎。

大約到康熙年間,有人把136張麻將又增添8張“花牌”,即春夏秋冬和梅蘭竹菊。梅、蘭、竹、菊占盡春、夏、秋、冬,被稱為“四君子”。“梅”表示高潔,“蘭”代表幽雅,“竹”象徵虛心,“菊”則喻示清貞,體現了人們對生命意義的感悟和高尚人格的嚮往。現在,既有人喜歡玩136張明朝版麻將,也有人喜歡玩清朝版144張,這就是各人喜愛不同的問題。兩種版本說不上誰優誰劣,只是清朝版144張麻將的傳統文化意韻更為深刻些。(來源|鐘山風雨 作者|洪其庚)

時間長了,也就沒有人再去追究原圖案是什麼意思了。其二是“雀”牌。打死的麻雀用細繩串起來,古時候叫“束”,指成捆或成條的東西。圖案上把被打死的成束麻雀畫成長條形,玩牌人便稱之為“條”牌。現在,“一條”麻將上的圖案依然是一隻麻雀的藝術形象,這足可說明條牌是指被打死的一串串麻雀。其三是“萬”牌。萬,原來是“貫”,古時候用的貨幣是方孔銅錢,每一千文錢串起來就叫“一貫”,貫牌表示官府賞錢的意思。在古漢語中,“貫”通“彎”(wān),和萬(wàn)同聲同韻。到了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麻將設計者又產生靈感,為了趕年號的時髦,又把“貫”改為“萬”,一萬、二萬、三萬……,一則表示賞錢之多,二則順應皇帝心理,祈福大明江山萬年萬年萬萬年!

“餅”“條”“萬”三種牌式都是從一到九,表示古人對陽數“九”的崇拜。在古人心目中,“九”是吉祥和尊貴的數字。每種牌式都是四套,四九三十六,三種牌式加起來,共計108張,正好是水滸108將的數字。在“麻將”名稱未正式確定之前,有的地方叫打麻雀,有的地方則叫打108將。後來經過演變,把兩種說法合二而一,簡化成“打麻將”(即麻雀108將),既保留了槍打麻雀的原始起源,又濃縮吸收了水滸108將的文學故事韻味。

鄭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前後歷時28年

明成祖永樂三年(1405),航海家鄭和奉命率幾萬人的船隊,從太倉劉家港起錨,浩浩蕩蕩出使西洋。在長達28年的時間裡,先後計七次出使,歷經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比歐洲人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還要早上幾十年。鄭和死後葬在南京牛首山,他的一生和江蘇有著不解之緣。

鄭和所到過的30多個國家,都是中小國家,它們的土地面積和人口,都遠遠不能和明朝相提並論。那時候,由於受歷史的局限,人們的傳統觀念都相信“天圓地方”,正如《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上所說,“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意思就是蒼天是圓的,大地是正方形的。為此,明朝人都認為大明王朝處在世界各國的中心,是“天朝上國”,而其它國家都分佈在明朝的四面八方,對明朝起到拱衛作用。據2010年元月14日《揚子晚報》報導,美國國會圖書館於該年元月13日展出一幅400多年前的世界地圖,該圖是1602年受明朝萬曆皇帝吩咐繪製的,繪製者為義大利來華傳教士利瑪竇。地圖上明確把中國(明朝)標為世界的中心。據美國專家評估,這幅地圖價值當在100萬美元,為世界最罕見的珍稀地圖之一。

知道了以上歷史背景,我們不難理解,麻將到了明朝中後期,原108張又被擴充到136張,即新增(7×4)計28張,這正是鄭和28年7次下西洋的數字。新增的7種牌是東、西、南、北、中、發和白皮。中,指居在各國中間的明朝,塗上紅色,表示是皇家;東、西、南、北指世界各國。發,意思是出發,把“發”塗上草綠色,是橄欖枝顏色,表示“平安”,典故出自《聖經·創世紀》諾亞方舟的故事。白皮,指船帆,用船帆的象形圖案指代鄭和出發乘坐的寶船。直到現在,麻將桌上有個術語,叫“和”(hú),第11版新華字典上解釋,這是打麻將獲勝時的專門用語。我國古代泛稱北方和西方的少數民族為“胡”,把“和”(hé)讀成“胡”(hú),表明特指鄭和。還有,鄭和是宦官,有的地方打麻將獲勝時不說“和(hú)”,而說“割了”,這顯然也是指鄭和。所有這些都再次說明,新增的28張牌是紀念鄭和下西洋的。

清朝為麻將增添8張花牌

1664年清軍入關後,又經過近20年,才最後掃滅明朝殘餘反抗勢力。清朝統治者認識到,必須推崇明朝,尊重中華傳統文化。去過南京明孝陵的人,都會發現朱元璋的墓前立著一塊大石碑,碑上書寫四個大字:治隆唐宋。意思是朱元璋對國家的治理,勝過唐朝和宋朝。作出如此讚譽的不是別人,正是大清一代聖主康熙皇帝。通過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掃墓,拉攏和團結漢人,表示滿漢一家親,這是清朝之所以能維持近270年統治的重要基礎。

大約到康熙年間,有人把136張麻將又增添8張“花牌”,即春夏秋冬和梅蘭竹菊。梅、蘭、竹、菊占盡春、夏、秋、冬,被稱為“四君子”。“梅”表示高潔,“蘭”代表幽雅,“竹”象徵虛心,“菊”則喻示清貞,體現了人們對生命意義的感悟和高尚人格的嚮往。現在,既有人喜歡玩136張明朝版麻將,也有人喜歡玩清朝版144張,這就是各人喜愛不同的問題。兩種版本說不上誰優誰劣,只是清朝版144張麻將的傳統文化意韻更為深刻些。(來源|鐘山風雨 作者|洪其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