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身體炎症以及手術之後,到底能不能吃魚?

我同事外耳道發炎, 醫生給開了消炎藥, 還囑咐要忌口, 不能吃魚, 說是“發物”, 容易增加炎症;無獨有偶, 我一個朋友做了一個纖維瘤小手術, 醫生也說不能吃魚, 不利於傷口癒合。

“發物”在人們意識中都是指那些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 我們日常認為的“發物”有魚蝦水產、羊肉、雞蛋、牛奶等, 人們感覺吃了這些食物之後會不舒服, 傷口發癢, 癒合慢, 誘發炎症。 而且很多醫生也讓病人“忌口”不能吃魚蝦, 這一傳統世代相傳, 爺爺奶奶這樣說, 爸爸媽媽也這麼說。

“發物”一說, 在民間流傳甚廣, 中醫也十分重視發物與疾病的關係, 忌口主要就是忌發物。 但如果按照現代醫學, 臨床營養學的角度分析, 對這些所謂的“發物”進行精密檢測以及營養成分測定之後, 並沒有發現這些所謂的“發物”相比其他食物在成分上有什麼特殊差異,

從而導致傷口不易癒合, 更容易誘發炎症等情況。 因此, 從現代醫學的層面上來講, 不認為存在“發物”這個說法。

傷口發癢紅腫, 有時候不易癒合, 首先是由於傷達真皮層了, 癒合的過程中會有新的結締組織生長, 新生的血管神經在快速生長時很容易刺激周圍的神經組織。

新生組織異常敏感, 稍受刺激, 就會產生癢的感覺, 很多人都有這種感受, 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 並不會因為你吃了某種食物之後才會癢。 其次, 這些“發物”:魚、水產、雞蛋、牛奶、羊肉等, 在人群中的過敏比例的確要高於很多其他食物。

當然, 過敏的程度不一樣, 有的人吃了“發物”, 身上有明顯的過敏反應, 例如起大紅包, 特別瘙癢等, 而有的人反應比較弱, 吃了也沒事兒。 而且經常聽別人說術後不能吃“發物”, 萬一自己不小心吃了魚蝦, 就容易產生主觀臆想, 覺得渾身哪兒都不舒服, 潛意識會覺得傷口癒合緩慢, 而實際臨床上看, 該幾天癒合還是幾天癒合的, 並沒有變慢。

《臨床營養學》中, 關於術後營養支持的食物, 是這樣寫的:為促進組織修護和傷口癒合, 吃適量優質蛋白質, 每公斤體重1到1.2克蛋白質, 如雞蛋, 牛奶, 魚肉, 瘦肉, 大豆及其製品等優質蛋白質。

並沒有特別寫:不能吃魚。

所以只要不對魚、水產、肉、蛋、奶過敏的人, 適量吃魚肉, 是利於傷口恢復的。

迄今為止, 國內外醫學期刊刊載權威研究, 也並未證明某種 “發物”與疾病發病或加重有必然聯繫。 我們沒必要談“發物”色變。

作者:

*本文系茄子健康特約作者原創作品, 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如有轉載請留言與我們取得授權。

*更多的營養科普文章, 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茄子健康(dietitian99)。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