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酸甜苦辣”你都能嘗,但是人生最難品嘗的味道是“淡”

“酸、甜、苦、辣、咸”是人生五味, 其中“吃苦”, 一直被大家公推是最難承受的味道!

俗話都說“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於是我們都在不辭辛“苦”的到處找“苦”吃!以至於菩薩都看不下去了,

說出了“苦”海無涯, 回頭是岸的經典名句。

其實“苦”真的是最難吃的嗎?我看不是!

那麼多當初一起吃“苦”, 走過風風雨雨的夫妻, 最後仍然是勞燕分飛!

那麼多起早貪黑, 挖空心思, 吃“苦”的創業家們, 最後熬不到黎明前的破曉!

那麼多寒窗“苦”讀的學者專家, 最後都受不了無人關注的境遇, 最終無所建樹!

他們都很能吃“苦”, 但是卻吃不了“淡”!

舉個簡單的例子, 大魚大肉的生活誰都想要, 但是伴隨而來的就是三高, 反而頓頓白米飯, 可以讓人保養腸胃。

而曾國藩和鄭板橋都是出名的愛吃“白米飯”的人。

曾國藩于同治十年(1871年)十月二十三日寫給弟弟的家書:

“吾見家中後輩, 體皆虛弱, 讀書不甚長進, 曾以養生六事勖[xù]兒輩:一曰飯後千步, 一曰將睡洗腳, 一曰胸無惱怒, 一曰靜坐有常, 一曰習射有常時(射足以習威儀強筋力, 子弟宜學習), 一曰黎明吃白飯一碗不沾點菜。 ”

而鄭板橋也寫過類似的家信:

“來書言吾兒體質虛弱, 讀書不耐勞苦………則補救之法,

唯有養生與力學進行, 庶幾身軀可保強健, 學問可期長進也, 養生之道有五:一, 黎明即起, 吃白粥一碗, 不用粥菜;二, 飯後散步, 以千步為率……”

鄭板橋和曾國藩為何主張每天“吃白飯”?它不僅僅停留在養生的層面, 而是延伸到做人的層面。 有白花花的大米飯吃, 不是糟糠和窩窩頭, 也不是野菜, 這個算不得吃苦。

但是, 沒有任何肉菜, 沒有任何調料, 不鹹不甜不辣不酸, 你得一大碗一大碗地吃下去, 每天忍受那種淡, 漸漸地你習慣這種淡口味, 漸漸地你對人生的追求也會淡很多, 從口味變為性格, 然後變成人格。

能吃淡口味, 才能抵擋社會重口味的誘惑。 在吃白飯的過程中, 也會明白一個道理:維持一個人生存下去的條件其實很簡單, 無非就是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飯而已, 不吃燕窩, 不喝名酒, 你照樣能長命百歲地活下去。 能忍受淡, 不刻意吃苦, 你的物欲就會淡泊很多, 物欲一淡泊, 做事就會清醒很多, 人生路上的路障也會少很多。

所以, “吃白飯”是一種人格訓練, 其實就是從培養生活習慣發展到培養人格,

所謂偉大的人格, 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非也, 是從生活小習慣上累積起來的。

有一句話叫做“耐得住寂寞, 守得住繁華”。 但是平淡和寂寞又不一樣, 寂寞是一種心情, 而平淡是一種狀態。

“平淡”能疏離心中的堵塞物, 能開心眼, 開智慧, 能抵擋聲色財寶等重口味的誘惑, 因此能清醒做大事。

縱觀中國史上那些成大業的賢達聖人,其人生境界都有一個“淡”字做指導。

王安石能做大事,可是每次用餐,只吃眼前那道菜。用餐的清淡,發展到做人的淡泊,淡泊的人成大器,成大業;諸葛亮能成大事,他淡,死後“內無餘帛,外無盈財”;曹操能成大事,他淡,家裡女人不能穿綾羅綢緞;范仲淹能成大事,他淡,薪水用來養窮人;岳飛能成大事,他淡,他人生的追求是“不愛錢,不惜死”;張之洞能成大事,他淡,死後連入葬都成問題………

也許不少成大事的人,對個人享受還真是不計較,當然,本文不提倡苦行僧般的生活,我是讓你淡一點,而不是叫你苦一點。在盡情享受繁花似錦的幸福生活的同時,別忘了,你的思想靈魂深處那一片“淡”味。

- END -

縱觀中國史上那些成大業的賢達聖人,其人生境界都有一個“淡”字做指導。

王安石能做大事,可是每次用餐,只吃眼前那道菜。用餐的清淡,發展到做人的淡泊,淡泊的人成大器,成大業;諸葛亮能成大事,他淡,死後“內無餘帛,外無盈財”;曹操能成大事,他淡,家裡女人不能穿綾羅綢緞;范仲淹能成大事,他淡,薪水用來養窮人;岳飛能成大事,他淡,他人生的追求是“不愛錢,不惜死”;張之洞能成大事,他淡,死後連入葬都成問題………

也許不少成大事的人,對個人享受還真是不計較,當然,本文不提倡苦行僧般的生活,我是讓你淡一點,而不是叫你苦一點。在盡情享受繁花似錦的幸福生活的同時,別忘了,你的思想靈魂深處那一片“淡”味。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