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南部縣人馬會 抗擊倭寇修築城牆

在江蘇境內黃海岸邊, 有一個“中國百強縣市”東台市。 2010年, 這座城市建起了一個城市規劃展覽館。 在該館歷史文化廳裡, 復原了一道明朝隆慶年間修築的城門迎春門, 並介紹了修建這道城門的官員。 他就是來自四川南部縣的馬會。

長洲縣令任上, 興文教修文廟

馬會, 字元明, 生卒年不詳。 明嘉靖41年(1562)考中進士, 被授職長洲縣令。 長洲, 即今江蘇蘇州市吳中區。 馬會在這裡任職, 長達6年之久。

據清代編撰的《長洲縣誌》記載, 馬會在長洲期間, “多善政”。 在他離任時, 老百姓“追惜之”。

長洲, 瀕臨太湖, 河汊縱橫。 一遇洪水季節,

不少民房被水淹沒, 莊稼也要減產甚至絕收。 馬會到任後, 年年組織老百姓疏浚河道, 修築河堤。

為動員老百姓積極參與這些活動, 馬會帶頭參加勞動。 他的模範帶頭作用, 感染了一方百姓, 人們在稱道他時, 踴躍加入勞作。 馬會在長洲的幾年間, 為保“天堂”的平安, 立下了汗馬功勞。

馬會是讀書人出身, 他十分重視教育。 由於歷史的原因, 長洲縣縣學相當長一段時間沒有固定的學舍。 宋朝時, 縣學設在驛站內;從明朝起, 又隨著縣衙遷徙而遷徙。

直到嘉靖20年(1541), 才開始興建獨立的縣學學舍, 即文廟。 馬會到任後, 看到文廟占地狹窄, 沒有活動場所, 與當地人協商, 為文廟拓展地盤, 增加館舍, 使文廟漸成規模。

同時, 又年年撥款對文廟加以修繕,

使這兒漸漸成為讀書人的樂園。 從此, 每一任官員, 都重視對文廟的修繕, 保證了文廟延續下來。

在蘇州城區的平江實驗中學內, 至今還保存著當年長洲縣的文廟遺跡。 這其中, 也凝聚著馬會的心血。

為民造福的官員, 總是會得到老百姓真心的擁戴。 當馬會離開長洲前往泰州鹽運司赴任時, 長洲的老百姓扶老攜幼, 前往送行, 場面十分感人。

鹽稅的稅務官, 想修一道城牆

隆慶二年(1568年), 馬會晉升為從六品的泰州鹽運司運判。 鹽運司運判的職責, 就是徵收鹽稅。 也就是說, 馬會成了一名稅務官員。

從宋朝到清末, 鹽課收入是朝廷僅次於田賦收入的第二大財政來源。 從某種意義上講, 鹽稅是安邦定國的柱石。

泰州鹽運司,

是全國六大鹽運司中的“老大”。 泰州鹽運司當時下轄東台、安豐、富安、何垛、丁溪、梁垛、草堰、小海、角斜、拼茶等10個鹽場。 馬會被分配到了東台鹽場。

地處黃海之濱的東台, 從嘉靖32年(1553)起, 就開始遭受倭寇的入侵。 最多的一次, 入侵者達5000多人。

倭寇入侵後, 不僅搶奪鹽糧等重要生產生活物資, 還姦淫婦女, 燒毀民房, 無惡不作。 當地百姓對此深惡痛絕。

為保衛家鄉, 東台秀才葛雷聯合地方上的士紳名流, 向鎮守這裡的大使莫如土上書, 請求修築一道城牆。 但上書後, 得到的答覆是“不允許”。

馬會在東台任稅務官後, 聽到老百姓的呼聲。 雖然他的職責是徵收鹽稅, 但是, 出於保衛一方安寧的責任出發, 在到任的次年, 馬會挺身而出, 決定和老百姓一道,

修築一道城牆。

朝廷仍然以沒有錢為由, 不予同意。 也有人勸告他, 你是徵收鹽課的官員, 又不是負責地方安全的官員, 何必去做這費力不討好的事?

帶頭捐出俸銀, 大家湊錢修牆

面對這些, 馬會沒有動搖, 也沒有猶豫, 仍然義無反顧幹了下去。 沒有錢, 怎麼辦?馬會帶頭捐出自己的俸銀。 馬會的身體力行, 得到當地士紳名流以及老百姓的回應。

大家紛紛捐錢捐物, 支持馬會築城牆。 富商曹汝言等捐出熟田, 購置義塚、移葬亂墳, 開闢出城基。 沒有錢的老百姓, 也找到馬會, 主動到工地上參加築牆勞動。

經過馬會和東台人幾個月的齊心努力, 一座周長5裡的土城牆建成了。 城牆四周還修建了4道城門, 分別叫迎春門、奎拱門、西屏門、南屏門。

接著, 又沿著城牆修築了護城河。

倭寇來犯時, 城牆、護城河成為保衛這方土地的堅實屏障, 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損失, 從此降到了最低限度。

同時, 隨著這道城牆的修築, 東台的市鎮面貌也開始發生了變化, 這裡很快成為黃海岸邊一座欣欣向榮的小城。

半世紀後, 土城頹圮, 當地人又在土牆的基礎了修建起磚牆。 磚牆落成時, 當地人沒有忘記這位“不務正業”的稅官, 專門在城西建起一座馬公橋(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新東橋), 以紀念修築城牆, 為抗擊倭寇做出貢獻的馬會。

現在, 東台市又在新建成的城市規劃館中, 復原了城牆、城門, 讓當地人世世代代記住為這座城市的發展做出貢獻的南部人馬會。

賈登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