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探訪民間的“飛虎隊”

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飛虎隊, 正式稱呼為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American Volunteer Group)。 抗戰期間, 他們為中國組建航校, 訓練空軍人才, 率領美籍飛虎隊員對日作戰。

面對幾乎向日本侵略者洞開的天空, 飛虎隊以一己之力, 在天空中證明了反侵略力量的存在, 將國際人道主義情懷的奉獻精神體現地淋漓盡致。

在三胞集團, 也有這樣一支滿懷奉獻和大義的隊伍, 他們是——宏圖Brookstone飛虎隊。

一群無人機愛好者組成了這個有趣又充滿驚險的俱樂部。

胞哥一直以為, 飛虎隊的工作很炫酷, 滿世界飛。 但其實, 他們的工作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加有意義。 他們用自己的鏡頭和酷炫的技術配合重大城市活動的宣傳, 記錄下屬于南京的重要時刻。 一起看看飛虎隊的奇遇記吧~

直入災難腹地

2016年6月, 一場風力超過17級的龍捲風侵襲了江蘇阜寧及其附近地區。 作為一支攜帶無人機設備深入災區腹地的社會救災力量, 飛虎隊員第一時間到達了現場。 他們翻山越嶺, 通過10架無人機航拍獲取第一手災情資料, 配合武警部隊開拓空中視角展開搜救。 災後重建階段, 飛虎隊員們為央視提供航拍支援, 協助江蘇廣電進行實況直播, 提供了第一手評估和勘察資料, 並為災區送達衣物、食品、飲用水等緊急生活物資。

2016年7月, 南京城遭到暴雨襲擊, 城區內出現嚴重內澇, 頻現“水漫金山”。 飛虎隊隊員接到任務後立即出擊, 為江蘇廣電全程提供航拍技術支援, 協助勘察南京市區內多個淹水重災區。 為了找到合適的拍攝地點, 他們冒雨淌過泥濘的積水區, 為救援指揮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

見證莊嚴時刻

2016年12月13日,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飛虎隊協助江蘇廣電新聞中心進行直播, 義務承擔新街口鬧市區鳴笛默哀的航拍任務。 上午10時, 川流不息的新街口商圈戛然靜止,

飛虎隊的無人機從孫中山先生銅像上方低空掠過一路向北緩緩升起, 時間仿佛凝固, 帶人們回到了那個反法西斯的崢嶸歲月

歷經艱難兇險

每次外地出差,飛虎隊都面臨著繁重緊張的拍攝任務,甚至還需應對艱險的拍攝條件。在成都天府廣場拍攝時,由於社區老舊,雜線太多導致信號太差,無人機無法在地面起飛,飛虎隊隊員只能隻身爬在18層高樓的天臺上,完全將脊背交給天空。

江蘇發展大會、中國京劇節、“囯之祭”、“地球一小時”、野生動物保護……飛虎隊多次協助相關部門進行城市重大活動宣傳。很多拍攝活動要求當天拍攝,當天剪輯完成交付,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可想而知。飛虎隊成員張敏雄表示,絢麗的航拍畫面背後全是艱辛的付出。

不僅如此,飛虎隊的外出還有特殊“禮遇”:由於必須戶外作業,即使帶著袖套,夏天時胳膊也會曬得脫皮;由於每次拍攝需要攜帶大量備用電池,飛虎隊員們出行不能乘坐航班,每次出行只能選擇高鐵,攜帶重達60斤的設備頻繁上下安檢。

“英雄者,國之幹。”一直以來,作為人們偶像般的存在,英雄被賦予了太多異于常人的特性。時代的進步,離不開這些大英雄們的光彩奪目,但支撐起整個時代的,其實是更多身邊默默無聞、各行各業的英雄。

歷經艱難兇險

每次外地出差,飛虎隊都面臨著繁重緊張的拍攝任務,甚至還需應對艱險的拍攝條件。在成都天府廣場拍攝時,由於社區老舊,雜線太多導致信號太差,無人機無法在地面起飛,飛虎隊隊員只能隻身爬在18層高樓的天臺上,完全將脊背交給天空。

江蘇發展大會、中國京劇節、“囯之祭”、“地球一小時”、野生動物保護……飛虎隊多次協助相關部門進行城市重大活動宣傳。很多拍攝活動要求當天拍攝,當天剪輯完成交付,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可想而知。飛虎隊成員張敏雄表示,絢麗的航拍畫面背後全是艱辛的付出。

不僅如此,飛虎隊的外出還有特殊“禮遇”:由於必須戶外作業,即使帶著袖套,夏天時胳膊也會曬得脫皮;由於每次拍攝需要攜帶大量備用電池,飛虎隊員們出行不能乘坐航班,每次出行只能選擇高鐵,攜帶重達60斤的設備頻繁上下安檢。

“英雄者,國之幹。”一直以來,作為人們偶像般的存在,英雄被賦予了太多異于常人的特性。時代的進步,離不開這些大英雄們的光彩奪目,但支撐起整個時代的,其實是更多身邊默默無聞、各行各業的英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