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為了孩子,家長這幾點一定要做到

著名漫畫家幾米說過:“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 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至少傷痕是看的見的, 而責駡帶來的傷口則是無形的。 ”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好孩子, 也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熊孩子。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 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跡, 而是有跡可循的。

作為父母, 應該幫助孩子構建好的人生平臺, 培養人格。 如果你希望孩子變得更優秀, 那麼首先要明白, 好的教育方式, 一定是讓人如沐春風、打心底就願意接受的。 那良好的教育方式包括些什麼呢?

1

鼓勵的話語

“你看XXX多懂事, 你看你, 連人家一半都沒有!”

如今, 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成為致命傷。 很多從小被父母苛責的孩子, 都有自卑的心理, 覺得自己做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嚴重缺乏安全感, 敏感又多疑。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 他們特別希望得到認可, 尤其是父母的認可。 所以父母的教育應是鼓勵式的, 比如不小心打碎了碗, 應該用鼓勵的語氣:沒關係, 以後先用手指試試燙不燙再去端。 而不是:怎麼連碗都不會端?這樣, 既教給實踐的方法, 又給了孩子再次嘗試的信心。

2

和睦的家庭關係

一個家庭首先要有良好的夫妻關係, 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夫妻關係是如同定海神針。 有句話說的好: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 就是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 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

陽光幸福氛圍中成長的孩子, 不僅樂觀向上, 也會自然地表達愛, 因為他們知道, 愛就是一件不必過多思量、自然而然的事。 而在爭吵中長大的孩子, 很沒有安全感。

3

學會放手

許多事無巨細, 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安排好, 生怕他們走彎路、出差錯。 然而, 父母可以為孩子做事, 但無法代替孩子成長。 他們越想填滿孩子的未來, 孩子就越無法達到他們要求的完美。 孩子長大的過程, 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 這個過程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實踐性。 他們通過親身體驗才能明白許多道理,

而父母應該盡可能地為孩子提供體驗的機會。

所以, 父母的生活方式、說話方式、教育方式等, 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為起著作用, 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 有的家庭將打擊孩子作為一種教育方式, 覺得可以增強孩子心理承受能力,

但事實上, 沒有孩子喜歡這種教育。

無論你是在職場上或家庭裡是什麼樣的一個角色, 在人生成長這個課題面前, 父母的責任心與智慧, 才是一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