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媽媽們,累能解決一切問題嗎?

作者簡介:文峰, 一位從事兒童教育的文學愛好者, 有育兒經歷, 也有教學經驗, 自信, 樂觀, 喜歡與人交流, 是一名喜歡孩子的大叔。

愛孩子是所有母親的天性。 因此, 媽媽們為了孩子的成長和未來所做出的努力和犧牲是其他血親關係所無法比擬的。 雖然許多媽媽整天叫苦連天, 卻依然一如既往地為了孩子累死累活, 目的只是為了換取孩子快樂的成長和家庭的和睦。 但是, 只要受累就會有收穫嗎?這可不一定。 有可能累也是一種災難。

媽媽太勤快, 換來的是孩子的懶惰

媽媽們常說:“把你拉扯這麼大我容易嗎?”“拉扯”二字形象地表達了媽媽們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的操勞。 每天起早摸黑, 為孩子洗衣做飯, 接送上學, 陪孩子輔導功課, 學習技能, 整理學具。 更多的時候, 孩子們都是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 母親是做到了勤勞樸實、賢妻良母了, 可孩子呢, 衣服、鞋襪、學具滿屋亂扔。

即便如此, 媽媽們嘴上罵著孩子, 心裡卻依然樂此不疲。 等孩子長大後才發現, 原來我的孩子這麼懶, 上了大學還往家裡郵寄髒衣服讓媽媽洗……

媽媽太無私, 換來的是夫妻關係的淡漠

自從有了孩子, 媽媽們就成了“孩奴”。 一切活動的中心都圍著孩子轉,

媽媽變成了孩子的衛星。 結果, 與丈夫共同養育孩子的機會少了, 與丈夫相處的時間短了, 與同事、閨密聯繫的機會少了, 自己的業餘興趣沒了。 甚至有些媽媽為了照顧孩子, 為了丈夫的事業發展, 甘願放棄自己原本輝煌的事業, 去守護那個什麼也不會做的小皇帝、小公主。

看看《我的前半生》, 羅子君放棄工作後換來的是什麼?是丈夫天天出差, 夜夜“加班”, 是被丈夫的嫌棄和與之越拉越大的距離, 是與社會的脫節, 是自立能力的喪失。 此時, 作為妻子, 你已經失去了在家裡的話語權, 失去了與丈夫討說法的資本, 失去了離開丈夫後獨立生活的能力。 如果丈夫沒有受到外面強大的誘惑, 或許會和你一直過下去,

不過, 你只能做好全職太太這唯一的職業了。 如果丈夫想棄你而去時, 你只能死皮賴臉地央求他不要拋棄你。 此時, 你還有人格嗎?

媽媽太溺愛, 換來的是孩子的軟弱無能

許多媽媽可以忍受孩子的懶惰、頑劣, 可以忍受丈夫的不顧家, 卻不能忍受孩子受委屈。 她們出於對孩子的保護心理, 不肯讓孩子吃一點虧, 受一點罪。 天冷了要叮囑孩子多穿衣服, 下雨了要提醒孩子帶雨具, 上學放學要幫孩子拎書包, 與小朋友發生矛盾要幫孩子出頭。 由於過度的溺愛和保護, 孩子看上去成長過程一切順利。 但因總是有媽媽為自己遮風避雨, 孩子的內心變得軟弱和閉塞, 遇到事情膽怯而無能, 走向社會缺乏獨立生活能力, 與同事打交道缺乏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態,

成家立業後缺乏責任心和事業心。 因此, 媽媽愛孩子, 並不等於要溺愛孩子, 而吃苦受累也不一定就能換來孩子美好的未來。

媽媽太有責負心, 換來的是吃力不討好

中國的媽媽總是圍著孩子轉, 這與西方的育兒理念截然不同。 在西方,大人是不會被孩子所左右的。他們沒有“哄”這個概念,只要孩子吃飯做事不配合,那好,請接受懲罰吧。而中國媽媽卻是圍著孩子喂吃喂喝,哄著孩子穿衣吃飯,求著孩子好好學習。孩子一不高興,還嫌媽媽煩,那真是吃力不討好。這樣養育出來的孩子只知道以自我為中心,哪裡懂得媽媽養育自己的辛苦。

媽媽控制欲太強,孩子難以活出自我

中國的媽媽總是想替孩子做選擇,為孩子選特長,為孩子選專業,為孩子選工作,為孩子規劃人生,甚至為孩子選擇婚戀物件。因此,中國媽媽總是把孩子“聽話”當成優秀品質而自以為是。如果孩子否定了父母的決定,就被貼上“叛逆”的標籤。想想看,孩子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後,你還能替孩子決定什麼?他們又找誰來決定今天的工作應該怎麼做?與同事發生矛盾應該怎樣解決?與愛人過不好應該怎樣處理?這些事你都能幫孩子解決嗎?所以,控制欲太強的媽媽,孩子很難活出自我。

媽媽對自己太苛刻,孩子就缺乏責任心

西方的父母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是“你要為你的行為負責”。而中國父母最常說的話卻是“都怪媽媽(爸爸)不好”。因此,中國的孩子一旦出現什麼失誤,總是會說:“都怪你沒有提醒我!”“都怪你忘了給我帶!”……本來是孩子的問題,而責任卻推到了父母身上。這樣的孩子怎麼會有責任心?難怪許多孩子在做錯事時總是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把自己撇得乾乾淨淨。這種沒有擔當的孩子,怎麼可能會有美好的事業前景?

媽媽越喜歡攀比,自己就活得越累

中國媽媽喜歡攀比那是出了名的。比住房,比汽車,比穿戴,比吃喝,甚至比老公,比孩子。只要是能比的,都可以拿來比。自己的孩子考了第二名,一定要問問第一名是誰,下次一定要超過他。同事的孩子學畫畫,我家孩子一定要學書法;同事的孩子學小提琴,我家孩子一定要學鋼琴;同事的家裡買了汽車,我家的汽車一定要比他家的好;同事穿了一件皮草,我也不能輸給她,再貴也要買一件穿。愛攀比的媽媽,你們活得累不累?

健康生活,快樂育兒,心貝網致力於打造全國最優親子育兒品牌,想獲得最新、最全面、最有趣的育兒資訊,敬請關注心貝親子網。

在西方,大人是不會被孩子所左右的。他們沒有“哄”這個概念,只要孩子吃飯做事不配合,那好,請接受懲罰吧。而中國媽媽卻是圍著孩子喂吃喂喝,哄著孩子穿衣吃飯,求著孩子好好學習。孩子一不高興,還嫌媽媽煩,那真是吃力不討好。這樣養育出來的孩子只知道以自我為中心,哪裡懂得媽媽養育自己的辛苦。

媽媽控制欲太強,孩子難以活出自我

中國的媽媽總是想替孩子做選擇,為孩子選特長,為孩子選專業,為孩子選工作,為孩子規劃人生,甚至為孩子選擇婚戀物件。因此,中國媽媽總是把孩子“聽話”當成優秀品質而自以為是。如果孩子否定了父母的決定,就被貼上“叛逆”的標籤。想想看,孩子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後,你還能替孩子決定什麼?他們又找誰來決定今天的工作應該怎麼做?與同事發生矛盾應該怎樣解決?與愛人過不好應該怎樣處理?這些事你都能幫孩子解決嗎?所以,控制欲太強的媽媽,孩子很難活出自我。

媽媽對自己太苛刻,孩子就缺乏責任心

西方的父母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是“你要為你的行為負責”。而中國父母最常說的話卻是“都怪媽媽(爸爸)不好”。因此,中國的孩子一旦出現什麼失誤,總是會說:“都怪你沒有提醒我!”“都怪你忘了給我帶!”……本來是孩子的問題,而責任卻推到了父母身上。這樣的孩子怎麼會有責任心?難怪許多孩子在做錯事時總是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把自己撇得乾乾淨淨。這種沒有擔當的孩子,怎麼可能會有美好的事業前景?

媽媽越喜歡攀比,自己就活得越累

中國媽媽喜歡攀比那是出了名的。比住房,比汽車,比穿戴,比吃喝,甚至比老公,比孩子。只要是能比的,都可以拿來比。自己的孩子考了第二名,一定要問問第一名是誰,下次一定要超過他。同事的孩子學畫畫,我家孩子一定要學書法;同事的孩子學小提琴,我家孩子一定要學鋼琴;同事的家裡買了汽車,我家的汽車一定要比他家的好;同事穿了一件皮草,我也不能輸給她,再貴也要買一件穿。愛攀比的媽媽,你們活得累不累?

健康生活,快樂育兒,心貝網致力於打造全國最優親子育兒品牌,想獲得最新、最全面、最有趣的育兒資訊,敬請關注心貝親子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